【星辰计划】陈奕光解读《月海沉船》:登陆亚瑟•克拉克笔下的月球

【星辰计划】陈奕光解读《月海沉船》:登陆亚瑟•克拉克笔下的月球

00:00
15:33

《月海沉船》:登陆亚瑟·克拉克笔下的月球


你好,欢迎收听由中国航天文创CASCI携手三联中读、科幻世界共同打造的节目《星辰计划》,让更多人仰望星空,探索未知世界,获得更多人生启迪。我是航天文创发起人,陈奕光。


这一期,我们将登陆雨果奖、星云奖获得者亚瑟·克拉克笔下的月球,透过小说作品《月海沉船》,感受这位来自英国的著名科幻作家所带来的硬科幻与人文魅力。



亚瑟·克拉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为现代科幻三巨头。其代表作包括《童年的终结》《2001:太空漫游》《与拉玛相会》《天堂的喷泉》等科幻史上的杰作。与另两位“巨头”相比,克拉克的作品绝大多数属于“硬科幻”,视野宏大,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饱含人文关怀,充满对人类文明终极意义的探索。


克拉克早在1945年即提出利用同步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设想。由于他的这一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将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轨道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的确,克拉克是最受科学家欢迎的科幻小说作家。2007年他过90岁生日的时候,第一个完成太空行走的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Alexei Leonov)向他赠送了一枚俄罗斯宇航员勋章。阿波罗11的宇航员发表贺词,说阿瑟·克拉克对未来的看法激发大家去探索太空,让数百万人走上科学的道路。那次生日聚会上,克拉克说他有三个愿望:一是斯里兰卡能永享和平,二是人们能使用清洁的能源,三是能发现外太空的智慧生命。


克拉克对某种超级智慧充满迷恋,他说,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发表任何预言都可能是错的,唯有技术的进步能带来人的进化。著名的克拉克三定律的第一条说,“如果一个年高德劭的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而另外两条定律则说的是:“要发现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径是跨越这个界限,从不可能到可能中去。”以及“任何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


《月海沉船》这部作品诞生于1961年,它讲述了月球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一场灾难。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约翰·温德姆曾评价说,这是克拉克最好的一本书。虽然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读过此书的人,相信都会一致地认为,从这部作品中可以读出克拉克一贯的创作风格。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缜密技术流,让人不禁感叹,这一些好像就真实地发生于生活当中。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翻开这部小说,感受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以及面对困境时人性的展现。




以下为解读部分:




   在“西灵”号游轮的正前方,地平线不再是完整的圆弧形状。月球上呈锯齿状高高低低、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天边露出了轮廓。在“西灵”号的乘客们眼中,它们慢慢地爬上天空,仿佛有一座巨大无比的平台正将它们缓缓地托了起来。


  威尔金斯小姐说:“前面那几座大山是天堑山脉的一部分,因为它被渴海包围着,所以便有个这个名字。它比月球上大多数山脉都要陡峭,一般情况下是很难接近的。”


  她没有继续讲下去。月球上绝大多数山脉都不适于观赏,这一点确实是非常令人失望。站在地球上拍摄月亮的照片,那些巨大的环形山似乎非常壮丽,等到离近了,你会发现那仅仅是些层层叠叠的丘陵,日出日落时投下的阴影强化了它们的高低起伏,使之显得更加参差错落。月球上任何一座环形山的陡峭程度甚至比不上旧金山的大街小巷,只要你是个稍稍有点毅力的自行车手,翻越这些环形山绝不会遇到多大障碍。不过,月球旅游事业管理局发放的宣传品可不会让你知道这么多。那些照片的角度和取景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照下来的都是壮丽的峡谷与陡峭的绝壁。


  威尔金斯小姐又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彻底探索过天堑山脉。去年,我们带领一队地质学家,从那边的海角处登陆,但他们只是沿着纵深地带前进了几公里。所以说,这条山脉上很可能有些值得一看的东西,只可惜我们还不知道。”


  苏珊真是好样的,帕特心中暗道。她是个一流的导游,知道哪里该详细讲解,哪里该吊人胃口;她的嗓音柔美圆润,不会像大多数导游那样拿腔捏调;知识也非常全面,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几乎没有问题可以难倒她;总而言之,是个非常能干的女孩。尽管她经常会出现在他的春梦中,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对她有些发怵。


  群山越来越近,乘客们睁大眼睛,看得聚精会神。在这充满神秘气息的月球上,这里更是谜一般的地方。群山就像从海中升起的岛屿,围绕它们的奇异海洋守护着这片秘境。对下一代探险者来说,天堑山脉仍将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挑战。虽然这片群山已近在眼前,但月球上仍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那么危险,在那些地方被揭秘以前,还轮不到这片危险的秘境,所以,这里仍然被称之为“天堑”。


  “西灵”号驶进了群山的阴影。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低垂在天边的地球就已被完全遮蔽。地球明亮的光辉依然照耀着山顶,但“西灵”号所在的山脚已是完全黑暗的世界。


  “我将关闭船舱内的照明灯,大家可以更好地欣赏眼前的景色。”威尔金斯小姐说道。


  船舱内暗红色的灯光熄灭了,每位游客们都有这么一种感觉——似乎自己孤零零一人处于月球的夜色之下。游轮的前方愈加黑暗,就连从群山之巅洒下的地球光辉也消失了。几分钟后,夜空中只剩下繁星点点——冰冷的星光点缀在无限的黑暗之中,令人不寒而栗。


  在月球的星空中,很难分辨出原本熟悉的星座。你会发现,有些星星在地球上是完全看不到的,它们会迷惑你的眼睛,让你眼花缭乱,甚至迷失在璀璨的星云和星团组成的迷宫之中。在灿烂的星图上,只有一颗标志性的星星是不会弄错的——那就是光华耀眼的金星。金星比其他所有的天体都要明亮,它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过了好几分钟,游客们才发现奇观异景并不仅限于天上。飞驰的“西灵”号在身后犁出了一条长长的、散发着磷光的尾迹,仿佛魔法师伸出一根手指,在月球黑暗的表面上划出了一条光明之路。“西灵”号如一颗拖曳着尾巴的彗星,看起来与行驶在地球热带洋面上的轮船毫无二致。


  然而,渴海中并没有生命存在,照亮这片死亡之海的,不是微生物产生的点点荧光。在“西灵”号飞速前进的过程中,数不清的尘埃带上了静电,它们彼此碰撞,迸发出火花。尽管心知肚明,但眼前的美景依然令人惊叹——夜幕中,电火花熠熠生辉、忽明忽暗,仿佛是银河的倒影,映衬在月球的表面上。


  帕特打开探照灯,在耀眼的灯光下,那道发光的尾迹消失了。游轮有惊无险地从一块近在咫尺的巨石边滑过。从这里开始,群山似乎是从周围的尘海中陡然升起,直刺头顶的天空,不知高有几许。探照灯射出的椭圆形光斑快速闪过之后,周围又归于无限的黑暗,群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管是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还是阿尔卑斯山脉,与天堑山脉一比,全都变成了小不点儿。地球上的大山深谷刚刚形成,便会受到风霜雨雪的洗礼,几百万年之后,它们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但在月球上,既没有风,也没有雨,除了昼夜之间强烈的温差,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侵蚀这些岩石。在剧烈的温度变化下,岩层慢慢地剥落,经过不断的沙化、粉尘化,最终才形成如今这种细密的尘埃。天堑山脉本身几乎和月球一样古老。


  帕特深深为自己高超的驾驶技术而感到自豪,他不慌不忙地准备好下一步的操作流程。接下来的驾驶方式似乎会很危险,实际上却十分安全。“西灵”号穿越这里已经有上百次了,电子导航系统比任何一个驾驶员都更熟悉这段航道。突然,他关闭了探照灯——乘客们会在一瞬间眼前一黑,接着,便会感觉到黑黢黢的群山已从两侧静悄悄地压了过来。


  在漆黑的夜色中,“西灵”号开进了一条窄窄的峡谷。峡谷中航道曲折,“西灵”号左拐右弯,以免撞到黑暗中的障碍物。其实,有些障碍物不是看不见,而是压根儿就不存在。在较为安全的白天,帕特在慢速行驶状态下预先设定好了航线,这时,便给游客们带来了极大的感官刺激。身后黑暗的船舱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惊呼赞叹声,这些声音表明,他的设计非常完美。


  在“西灵”号上方极高之处,有一道布满星光的狭窄缝隙,那是游客们唯一可见的外部世界。随着游轮每一次突然改变方向,这条缝隙左盘右旋,以不可思议的角度弯来绕去、前曲后折。帕特私下里把这一段称为“夜航”,虽然持续的时间大概只有五分钟,并不算长,但在乘客们看来,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他再次打开探照灯,让游轮在一片光明的渴海中航行时,游客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既是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后的释怀,也是对刚才那段奇观的恋恋不舍。这段奇妙的旅程,将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目可视物后,游客们发现,他们正在一条陡峭险峻的峡谷中航行,峭壁缓缓向两边分开。再往前行,峡谷豁然洞开,如同一座开阔的椭圆形竞技场,足有近三公里宽。这里本是一座死火山的腹地,形成于十几亿年前,那时候月球还很年轻。从那以后,火山就再也没有喷发过。


  按照月球上的标准,这个火山口实在是太小了,但却很独特。无处不在的尘埃在火山口里逐渐堆积,年复一年,渐渐形成了如今的峡谷。现在,来自地球的游客可以坐在舒适的“西灵”号上,游览这个曾经满是地狱之火的大熔炉。其实,早在地球上的生命出现以前,这里的地狱之火便早已熄灭,至今没有复燃。但有些力量并未消失,它们只是在等待时机而已。




领读人:陈奕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航天文创中心主任


图书节选内容来源:科幻世界


解读内容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11期《阿瑟·克拉克的月亮背面》、科幻世界杂志社


文稿编辑整理:中国航天文创(CASCI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貘非

    读的磕磕绊绊,真应该向其他老师学习一下,最起码做好准备,不知道这本书您读过没有,但希望您读一读,这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