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赏析版】《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唐诗三百首 赏析版】《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00:00
05:00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这是宋朝苏轼对柳宗元《渔翁》一诗的评价。这首古诗作于永州,于山水景物描写中,刻画了一个独处脱俗的渔翁形象,略抒作者其孤芳自赏,超脱世俗的政治失意情怀。诗境澄澈俊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描写渔翁夜晚宿于西山岩边,清晨汲取江水燃起枯竹煮饭。

作者贬居永州时,曾游览永州南郊,因喜南郊风景秀丽而移居于此,并作有著名散文《永州八记》。诗句中的“西岩”,疑即《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西山。渔翁夜宿之处为人迹罕至的“西岩”,表现了其不随俗世,清洁独处的品性。“汲清湘”、“燃楚竹”,语句典雅,意境奇特,更衬托出了渔翁雅峻脱俗的品格。二句将渔翁食、用、住的物品及日常行为自然描出,不露情色,却隐逸仙绝,诗人自况之情哗然而外,开篇即入。

烟雾消散,山青水绿,刚刚宿于西岩的渔翁却了无踪影,只闻得一声橹棹嘎轧之声。“欸乃”,橹桨噶扎之声,或为人声。“烟销日出”不仅山水清晰可见,而且众物也将一览无余,但目之所及,却不见渔翁影迹,只闻棹歌之声,渔翁逍遥山水不履人迹的隐逸之态更增一层,表露出诗人避世而不弃世的心态。

事实上,应是“烟销日出”则见“山水绿”,“不见人”而只闻“欸乃一声”,但诗人却写“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这种写法横生“奇趣”(苏轼语),使得诗境越发超拔。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写渔翁顺流而下及至中流,回看天边岩际之上,无心白云缭绕尾随而来。“无心”化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无心”,则随心随性。云“无心”,见渔翁“无心”;渔翁“无心”,即诗人“无心”。于山青水绿中,回看来时之路,只有白云相随。渔翁于自遣自歌的逍遥情怀中,流露出几分孤寂之情。

柳宗元的古诗多描写山水自然之景,受谢灵运影响很深。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评柳宗元诗得谢灵运山水诗之精髓。“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确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蕴。但二人虽际遇相仿,却诗心不同。谢灵运纵情山水,肆意遨游,是在山水清音中得到心灵的慰藉,而柳宗元却是寄情愁于山水,个中不同在这首运思精密的古诗中即可见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