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89期: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大唐诗坛一哥或许不是李白

2021-1189期:如果不是因为一场意外,大唐诗坛一哥或许不是李白

00:00
29:47


唐高宗年间,午夜时分,长安城大雨倾盆。


醉仙楼内,王勃为好友阿杜举行的送别宴已近尾声,桌子上残羹剩菜一片狼藉。


服务员第四次进来倒茶:“您看还需要点什么吗?不要的话,我们厨师就下班了。”


早已酩酊大醉的两个年轻人根本不理会服务员的暗示,觥筹交错,仍在依依惜别,互诉衷肠。


王勃说: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

阿杜说:“大雨下疯了的长夜,沉睡的人们毫无知觉,突然恨透这个世界,因为要离别。”


王勃说:“没必要,您这样真没必要,不就去个四川嘛,你就是到天涯海角,我们的感情,还是跟邻居一样亲密无间。”


王勃与阿杜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同学好邻居,平时形影不离,关系好到有人怀疑他们的性取向。


这次阿杜被分配到四川成都蜀州任县尉,也就是县公安局局长,本来是件好事。


可是,蜀州与长安远隔千里,交通极为不便,听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再加上喝了点酒,午夜凄风冷雨的气氛一烘托,阿杜不由平添了几分感伤,几欲落泪。


王勃说:“哭啥嘛?咋跟个娘们儿一样,来,服务员,拿笔墨来。”


当场为阿杜写下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因为有宵禁制度,再加上酒后不能开车,当晚,二人开房夜宿醉仙楼。


不知道因为啥,俩人直到很晚才睡,临睡前,各自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碰杯的自拍,精心修图后,配的文字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王杜二人才从极度疲惫中醒来,一看那条朋友圈,卧槽,不但收获了巨量的点赞和评论,而且被大家疯狂转发,几乎刷屏。


特别是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深受好评,成为毕业季同学分别时引用频率最高的金句。


原本就在大唐文坛颇有名气的王勃,因为这首诗,成为当时最热门的网红。




未冠而仕


王勃,字子安,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官宦世家,自幼聪敏好学。


现在6岁的孩子如果能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再会背几首唐诗啥的,那你就得夸他聪明。


王勃就厉害了,据《旧唐书》记载,王勃6岁就能写文章,9岁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10岁就已饱览六经,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李白在这个年纪,还蹲在河边看老奶奶磨绣花针呢。


可以说,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王勃已经将同龄人远远地落在了身后。


16岁时,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也就是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这个“幽素科试”是个什么鬼?简单说明一下。


一说科举考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考进士,其实,唐代科举最初设立的科目特别多,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包括幽素等等,差不多有50多种。


许多科目属于不被重视的偏门,后来逐渐都废止了,只留下明经、进士两科。


进士看不起明经,就像985、211的看不起三本民办大学一样。


比如元稹,明经出身,后来虽官居要职,但还是经常因为学历不够硬而遭人歧视。


明经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什么幽素了,基本上就是个成人高教。


以王勃之才,当然想报考进士,但在朝中为官的父亲说:


“别傻了孩子,还是去考个简单的吧,趁着你爸还在台上,早点给你安排一下。反正北大清华跟成人高教学历都是一样的,填表时候都填本科对不对。”

公元666年,年仅16岁的王勃轻轻松松考中了幽素,立刻被组织部任命为朝散郎,从七品上,成为大唐朝最年轻的副县级干部。


在当时,即便是考中了进士,也不意味着马上就能安排职位,还要参加吏部的考试,还要等岗位空缺,许多人一等就是几年。


比如韩愈,考中进士10年后才得到组织部的安排。


王勃幽素及第,未冠而仕,成为官场热议的话题,面对种种非议,王勃坦然地说:


“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我能有今天的成绩,跟我的家庭没有任何关系,靠的全是我个人的努力。”



自毁前程


王勃担任朝散郎后,被安排在唐高宗之子李贤的沛王府中做文秘工作。


这期间,恰逢国家重点工程乾元殿竣工,王勃熬了几个晚上,赶写了一篇《乾元殿颂》,通过沛王李贤送到了唐高宗的手上:


群臣列陛,奏萧相之遗模;天子临轩,采荀卿之故事。


功推三祖,银绳勒东岱之威;业峻一人,金口奉南山之寿……


文章洋洋洒洒4000余字,气韵曼妙,词藻华美,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


高宗皇帝看完,龙颜大悦,一打听,作者是未及弱冠的16岁少年王勃,不由惊叹:“奇才!真乃我大唐奇才!”


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


文章得到最高领导的肯定,王勃声名大振,至此,人们开始将王勃与当时的文坛名家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提并论,合称“初唐四杰”。


才华横溢,领导器重,再加上年龄上的优势,王勃的仕途看起来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他事业的上升期,因为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王勃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玩斗鸡,沛王李贤年仅13岁,正是贪玩的年纪,沉迷于此不能自拔,府里养了一大群斗鸡,没事儿就组队跟外面的鸡打比赛。


有一次,沛王李贤跟自己的兄弟英王李显,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较上劲儿了,都说对方的鸡是垃圾,自己的鸡才是斗鸡中的战斗鸡,互相不服气,相约要恶斗一场。


为了鼓舞士气,为即将到来的二王斗鸡大赛加油助威,喜欢卖弄才学的王勃写了一篇战书《檄英王鸡文》。


全文572字,骈四俪六,对仗工整,遣词华丽,虽是一篇戏谑之作,却写得文采飞扬:


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


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


朋友圈里许多人转发这篇文章,不巧被唐高宗看到,看完很生气:


二王斗鸡,玩物丧志,影响团结,身为下属,不但不好生规劝,还卖弄学问,写这种挑拨离间的扯淡文章推波助澜,分明是个不务正业的歪才!


一怒之下,将王勃免职,逐出王府,并限期离开京城。




从头再来


官场凶险,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一个年轻干部的大好前程,竟因为一篇文章毁于一旦。


公元669年,王勃黯然离开长安,远赴四川成都蜀州,投奔好基友阿杜。


他乡遇故知,二人久别重逢,阿杜惊喜万分,操着浓重的巴蜀口音说:“龟儿子你咋过来喽?听说你娃在长安过得很安逸嘛。”


王勃旅居四川三年,在好友阿杜的鼓励下,逐渐走出了阴霾。


公元671年,21岁的王勃重返京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毕竟好几年没复习功课了,王勃此次应试名落孙山。


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出面托关系,给他在河南虢州谋了个参军的职位,总算是又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父亲说:“吸取教训,好好工作,千万别再给我惹麻烦了。”


王勃满口答应。


然而,平静的日子过了没多久,王勃就卷进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恶性杀人案件,不但连累了父亲,还差一点要了自己的性命。




杀身之祸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陌生人,自称叫曹达,是京城名医曹元的亲戚,也是王勃的崇拜者。


因为得罪了黑社会,被仇家追杀,走投无路,想在王勃家躲上几天,等过了这阵风头就走。


王勃在长安的时候,曾经跟曹元学过几年医术,一听是恩师的亲戚,又是自己的粉丝,觉得这个忙得帮,就留他住在了自己家里。


过了几天才知道,这个曹达竟是官府在全国通缉的重大刑事要犯。


王勃当时就懵了,现在再去报官显然已经晚了,自己窝藏嫌犯,已经犯下了大罪,若放他离开,一旦被官府抓获,一定会供出自己。


怎么办?到底是年轻啊,王勃脑子一热,一不做二不休,抄起一把尖刀,直接杀人灭口了。


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个神仙姐姐帮我出的力啊!王勃死里逃生,喜极而泣。


在过去,每逢改朝换代、新皇登基、册封太子等重大事件,都有大赦天下的传统,更改年号在唐朝本来算不上什么大事。


因为特别频繁,唐高宗在位34年,先后换了14个年号,他老婆武则天在位21年,用了17个年号,俩人用过的年号加起来比明清两朝的总和还多。


但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盛世和谐,有时候皇帝一高兴,改元纪年也会大赦天下,王勃运气不错,居然赶上了。




洪州盛会


公元674年,王勃刑满出狱,朝廷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宣布他官复原职,但三年的牢狱生活,让王勃早已视官场为畏途,婉言拒绝了。


出狱后才知道,因为他的案子,父亲被降职,由雍州司功参军贬到千里之外的交趾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交趾在哪儿?就是现在的越南河内。对,在大唐时期,越南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连累父亲背井离乡,远谪贫穷落后的蛮荒之地,王勃心中十分愧疚,写信给父亲深深自责道: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都怪我都怪我,都是我的罪过。


经过近一年的休养调理,公元675年,王勃决定去交趾探望父亲。


他由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南下,经淮阴、楚州、江宁一路向南。在九九重阳之日,到达了江西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


正赶上当地的一件盛事,洪州地标性建筑滕王阁重修竣工剪彩仪式暨675中国洪州首届滕王阁诗词大会,洪州都督阎伯屿邀请了江南文化界的名流以及各大新闻媒体参加,滕王阁一时群贤毕至,蓬荜生辉。


这样的热闹场面王勃当然不会错过,凭借自己在文坛的名气,他顺利拿到了入场券。


按照预定流程,开场舞之后,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阎都督代表当地政府讲话、滕王阁施工方领导讲话、施工监理代表讲话、洪州旅发委领导讲话、洪州文联主席讲话、主要领导上台剪彩(音乐起),阎都督宣布滕王阁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掌声响起,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主持人请所有来宾入席。


宴会开始前,再进入第二个程序,文联主席宣布675中国洪州首届滕王阁诗词大会开幕,工作人员请与会嘉宾以滕王阁为题现场吟诗做赋。


这时,大家纷纷推辞:“岂敢岂敢,鄙人才疏学浅,怎敢班门弄斧。”


推来让去,居然没一个人肯站出来。


为啥?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此次诗词大会除了彰显政绩之外,主要是想借机推出阎都督的女婿孟学士。


早在几天前,孟学士就已经写好了一篇滕王阁的辞赋,等大家都不出场,他再勉为其难地站出来,假装现场即兴创作。


然后大家负责夸赞,媒体负责集中报道,文坛新秀一举成名,大家吃好喝好,最后领红包领纪念品走人。


这是昨晚筹备会上设定好的程序。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万万没想到,角落里忽然传出一个声音:“小生不才,愿斗胆一试。”



千古华章


这个不懂事的年轻人正是王勃。


在全场目光注视下,王勃正襟危坐,一面研墨,一面在心里构思。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其实,这1000两纹银,至少有900两,是冲着诗前面的序给的。



天妒英才


很快,王勃的《滕王阁序》从江南传遍了全国。


公元676年冬,长安城皇宫内的唐高宗手捧文章连看了好几遍,忍不住赞叹:


“真乃罕世之才!当年因为一篇斗鸡文把他赶出京城,确实责罚太重了,来人,下旨将王勃召回京城,入朝见驾。”

太监吞吞吐吐地说:“启禀陛下,这个王勃,恐怕,是来不了了。”


皇帝问:“为啥?”


太监说:“因为,王勃,已经死了。”


那一年,王勃离开滕王阁,继续南下,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到了交趾。父子相见,不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已经淡泊功名的王勃有心留在父亲身边尽孝,老王一听就急了:


王勃逗留了一段时间,在父亲的再三催促下,乘船返回。


不料,途中遭遇海上风暴,王勃失足落水,就此葬身大海,死时年仅26岁,墓地现存于越南北部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


噩耗传来,大唐文坛无不为之惋惜。


这正是:


惜英年早逝,天涯何处觅知己

叹华章永存,海内无人柱长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金子_RM

    文章选的真好,诙谐幽默,孩子都特喜欢,听的同时又学习了历史,希望多多播讲这一类的文章!

  • 时光花语

    喜欢阿诚的朗诵,更喜欢阿诚的选的文章。收听了,早上好

  • 墨色撩人

    👍👍👍👍👍🌹🌹🌹🌹🌹

  • 木瑾_n7

    阿诚哥,你变了!但文章我都喜欢,一概分享收藏!

  • 时光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