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过,早在开河之前, “天下已坏” ,打着各种名号的汉族起义军此起彼伏。那些对元朝政府心怀不满的有志之士,更是处心积虑地寻找向元廷发难的时机,而成功地利用了“开河”这一事件的乃是北方地区白莲教首领韩山童等人.
韩山童本系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人氏,乃白莲教世家,其祖上数代均为白莲教会首,后以“烧香惑众”的罪名被谪徙到永年县(今河北省永年县)。韩山童长大之后,继承祖宗衣钵,成为永年当地白莲教会首,他广纳门徒,结众烧香,在教徒中的影响日益增大。适逢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韩山童便趁机在教徒中散布“天下大乱,弥勒佛降生,明王出世”等言论,提前为日后起事造势。
元惠宗关于开河的诏告传来以后,韩山童便与门徒刘福通、罗文素、杜遵道、盛文郁等人策划商议。他们结合先前在黄河流域广为流传的一句童谣谶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来分析,认为元廷开河合应天意,很可能会挖出那尊独眼石人,这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决定择机起事。
果不其然,五月初,疏浚河道的河工们果然于黄陵岗段(今河南省兰考县东)的河道中掘出一尊独眼石人,并且,石人脊背上还刻着一行字: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石人应验了童谣,工地现场立马炸开了锅,民夫和官兵们个个惊骇莫名!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中原大地。
韩山童等人得到消息,立即聚集三千门徒,在颍川州(今安徽省颖上县)永年县白鹿庄斩白马乌牛,发布檄文,誓师起义。按照事前的策划,起义军打出“复宋”旗号,用以迎合民众感情,宣称韩山童为宋徽宗第八世孙,刘福通系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其起义的宗旨是“重光大宋之天”。
誓师仪式上韩山童被推举为“明王” ,并派人联络各地白莲教派,约定教徒头裹红巾为标记,于某月某日同时起兵。
正当韩山童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孰料风声被走漏出去,永年县官府突然派兵前来围剿,韩山童被捕后被当场杀死,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趁乱走脱,逃到后来改名为武安州的徐州路躲藏起来。这位韩林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小明王”,他的故事下文还有交代。
脱身之后的刘福通见事情败露,决定变退为进,遂提前于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发动起义。短短数月之内,接连攻克颍州、亳州、项城、朱皋、罗山、上蔡、正阳、确山等城池。其间,元朝政府曾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率领一支六千人的阿速军,会同河南行省及其他各地驻军前来镇压。这些被汉人称作“绿睛回回”的阿速军,原本彪悍勇猛,擅长骑射,不过,由于长年的酒色安逸生活,早已变质腐朽。他们见红巾军势大,尚未对阵,便一窝蜂似的拨转马头,不战而走。
到了九月,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又连克汝宁、息州、光州等地,队伍很快壮大到十多万人。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势头引起了元廷的恐慌,元惠宗又令脱脱丞相之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尔统率大军前往镇压,加上各地前来增援的部队,元军共有三十余万人,兵员质量和数量都明显占据优势。然而,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几番较量,元军竟然连吃败仗,除了主帅也先帖木尔率领一万余名残兵撤退到朱仙镇驻扎下来之外,其余元军皆四下溃散。敌人的失败映衬了对手的成功,至此,这支红巾军声威日壮。因为其活动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故刘福通领导的这支起义部队被一些史家称作“北方红巾军”
刘福通奋臂一呼,天下响应,那些原本就摩拳擦掌的有志之士看到了标杆,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当属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南泉山慈化寺的彭和尚。彭和尚俗名彭莹玉,史料记载此人出生时天有异象,他十岁出家为僧,在当地颇有名望,门徒众多。早在至元四年(1338年)六月,他就曾与徒弟周子旺发动五千门徒起义。周子旺自称“周王”,起义人员后背大书一个“佛”字,以期得到佛祖保佑。未料想,暴乱伊始即遭官兵剿灭,周子旺夫妇被杀,彭莹玉则辗转逃亡到江汉地区秘密传教,继续其未竞事业。时隔十三年之后,在刘福通首义的倡导下,彭莹玉与门徒们再度发动起义。
与十三年前的那次起义一样,此次彭莹玉再度隐身幕后,而让徒弟担纲出头,其中为首的乃是罗田县的布贩子徐寿辉与麻城县的铁匠邹普胜。起义的发动地点选在韩州(今湖北省蕲春县)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便攻下蕲州、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和黄州等城池。当年十月,这支起义部队在蕲水建立政权,国号初始为“宋” ,不久又改为“天完”,建元“治平”,徐寿辉做皇帝,邹普胜当太师。
天完政权建立之后,经过商议,由彭莹玉率领一路人马沿长江顺流而下,攻略江西、浙江以及福建等地区;另由邹普胜率领一路人马溯长江而上,攻略武昌、江陵、荆州等地区。天完起义军连克城池,一时间声势浩大,与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遥相呼应。由于天完起义军最初的活动范围系南方地区,故这支部队被称作“南方红巾军”。
此外,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二月,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布贩子王权(又称“布王三” )起兵于邓州,继而攻克唐河、南阳、嵩县、临妆、洛阳等州县,这支起义军被称作“北琐红巾军”。与其同时,孟海马(籍贯不详)起兵于鄂西,相继攻克襄阳、均县、房县、荆门、秭归等州县,被称作“南琐红巾军”。此间,在本书传主朱元璋的老家一带也活跃着一支红巾军队伍,领头人物是李二(又称“芝麻李” )、彭大、赵均用等人,他们控制着徐州、宿州、虹县、丰县、沛县一直到安丰(今安徽省寿县)、濠州、泗州等一大片地区。这几支红巾军队伍因信奉的白莲教与刘福通的白莲教属于同一派系,而且地缘接近,因此,都被称作“北方红巾军”
除上述占主流部分的红巾军之外,各地崛起的还有其他一些既无教派,又不采用红巾军标志的起义队伍,其代表人物当属江苏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和浙东的私盐贩子方国珍等人。这两位一个占据江苏大部分地区,一个占据浙江大部分地区,两人的实力都不容小觑,但二人都属于机会主义者,忽而降元,又忽而反元,几番反复。下文中还会重点说到他们。
总之,由开河事件直接引发的汉族人民反元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席卷大江南北,呈遍地开花之势。当时,有一首流传甚广的《红巾军军歌》非常生动传神地反映出蕴藏在汉族人民心中的那种反抗蒙元、驱逐鞑虏的悲壮情怀: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 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 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 不破黄龙誓不休!
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反元局势,不消说是元惠宗妥懽帖睦尔的一场巨大的噩梦,但是,它却成就了一个当时谁也不会注意到的小人物—朱元璋。
所谓“时势造英雄” ,朱元璋以一介“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寺庙小沙弥身份投奔红巾军,几经锤炼和打拼,先是成为威震一方的红巾军统帅,继而再成为一个王朝的开国君主,其人生履历,应当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
好听
听友407413143 回复 @1836058elux: 读音不准,白莲教说成掰莲教,这朗读水平也太差了,很好的一部书,让你读的让人听的很不爽!
故事很精彩,朗诵也很有感情。只是白莲教变成掰莲教。
青汁007 回复 @青汁007: 韩山童变成憨山童
语音不够清晰
作者写的确实不错,符合历史逻辑
总的来说很好。只嫌节奏稍慢,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好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