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德王杨雄与杨恭仁:没有“杨家君子”何来武则天

观德王杨雄与杨恭仁:没有“杨家君子”何来武则天

00:00
13:53

观德王杨雄,是杨坚另外一个倚重的皇室宗亲。杨雄是弘农杨氏的族人,他父亲杨绍是北周的大将军,他母亲是匈奴望族。所以杨雄自小得到了非常好的培养。据史料记载,杨雄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北周时期,杨雄在卫王宇文直起兵谋反的时候平叛有功受到封赏。但他真正飞黄腾达,还是由于他对杨坚的忠心耿耿。北周宣帝去世的时候,杨坚执掌朝政,为了防备诸王有变,他命令杨雄率领六千骑兵护送北周宣帝的灵柩,由此可见杨坚对杨雄的信任。杨坚辅政,枢臣颜之仪反对杨坚辅政,便找来大将军宇文仲充当宗室人员,让他执政当权。杨雄是为皇宫中的右司卫上大夫,他率兵入宫,驱逐宇文仲和颜之仪,为杨坚夺权提供了有力的武力保障。宇文贤是周明帝之子,他不忿于杨坚辅政,企图发动兵变。杨雄当时是雍州牧的别驾,发现时任雍州牧的宇文贤有出格言行,立即驰告杨坚,帮助杨坚抢先下手,将这起反抗行为扼杀于摇篮之中。赵王宇文招等五位宗室王入京会葬周宣帝,他们都是位尊望重的宗室血亲,具有议定江山社稷的政治资本。但入京之后,立即被杨雄率兵监管起来。所以说,杨坚篡周立隋,掌握一定兵力并且立下功劳的正是杨雄。因此,隋朝建立,杨雄获封右卫大将军,后来进封广平王。杨雄在朝堂之上以公正宽容,礼贤下士著称。有一次,有人上奏抨击高颎结党。杨坚就问杨雄是否真有此事。杨雄回答说,“我忝卫宫廷,朝夕在皇上左右,若有朋党,怎会不知道!皇上圣明睿哲,万机亲览,高颎用心公平,奉法行事。这是爱憎的道理,但愿陛下明察。”杨坚同意了杨雄的看法。当时杨雄深得杨坚的信任,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为“四贵”。在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这件事情上,杨雄是坚定的支持态度。他亲自率群臣表示拥护,他说,“皇上为了百姓舍弃骨肉的恩情,废黜无德的太子,实为大庆,天下幸甚。”从这点上来看,杨广在当时朝野上下的口碑的确远好于他的哥哥杨勇。


但是因为杨雄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人脉也很好,这让杨坚开始对他有所猜忌,因此明升暗降。任命他为司空,实为夺了他的兵权。杨雄也看出杨坚对他的猜忌,所以闭门谢客。杨坚心理也觉得对不住这位有功之臣,所以先后两次改封杨雄的王号,一次改为清漳王,一次改为安德王,这里都含有“清”“德”,实际上是对杨雄德行的称赞。杨广继位之后,任命杨雄为太子太傅。609年,隋炀帝杨广亲征吐谷浑,任命杨雄总管河道各路军马。之后,杨广改封杨雄为观王。当时杨雄上表请辞。杨广特意下诏不许他退辞王位。612年,隋炀帝东征高句丽,任命杨雄为检校左翊(义)卫大将军,出辽东道。结果刚出征,杨雄就突发急病去世,终年七十三岁。杨广因为杨雄的去世不上朝,深表哀思。后来在讨论杨雄的谥号的时候,本来是说“懿”字,但是杨广说,“观德王性高于凡俗,品德超过生民。”所以谥号用的是“德”字,追赠司徒。


杨雄自己是大隋的名臣,他的儿子比他还要出名。这就是隋唐两代的名臣,杨恭仁。杨恭仁是杨雄的长子,比杨广大一岁。因为他父亲的原因,很早他就为官。35岁的时候,经过多年历练的杨恭仁担任甘州刺史。他为政宽和,不纠缠细节,胡人,汉人各得其所,民心安定。隋文帝为此还和杨雄说,“恭仁颇有政绩,这不仅是我会用人,也是你教育的好啊。”杨广继位之后,杨恭仁做了吏部尚书。613年,杨玄感起兵造反,杨广命令杨恭仁领兵讨伐。杨恭仁带兵在破陵大败杨玄感,和大将屈突通共同平定了杨玄感之乱。杨广特意召见杨恭仁,说,” 我听说破陵之战很是凶险,是卿力战取胜,可谓大功一件,朕之前一直知道卿治理地方是个人才,竟不知道卿还如此的英勇。”当时在场的纳言苏威说了一句话,非常恰当,他说:“仁者必有勇”。但是杨恭仁却并没有在隋炀帝时期得到重用,当时隋炀帝动不动巡视天下,后来更是跑到江都不回京了,苏威、宇文述、裴蕴、裴矩等人共掌国政,多行贿赂之事,而杨恭仁素来洁身自好,因此被排挤。在隋末做了河南道大使去讨伐逆贼。但是,杨恭仁比较倒霉,刚刚走到谯郡,就被吃人的朱粲打败了,杨恭仁跑到了江都。不过江都也不是那么安全,很快,宇文化及造反,杀死了隋炀帝。杨恭仁跟随宇文化及西归。不过宇文化及的西归很不顺利,先是被李密的瓦岗军打的死伤无数,接着李神通奉命攻打宇文化及,后又有窦建德来攻。当时还有一个魏州总管元宝藏在和宇文化及打仗,并俘虏了杨恭仁。李渊派魏征去劝降元宝藏,元宝藏就带着杨恭仁投了大唐,唐高祖李渊与杨恭仁当初都是隋朝的封疆大吏,两人私交不错。李渊见到杨恭仁,十分高兴,对他非常礼遇。杨恭仁也愿意投降大唐,助李渊一臂之力。于是,李渊任命其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公元619年,唐朝因为刚刚平定凉州李轨,急需一位熟悉西北军情的要员治理凉州及西北。李渊把身边官员细细梳理了一遍,把目光放在了杨恭仁的身上。杨恭仁曾担任甘州刺史,熟悉西北军情,李渊遍观左右,觉得杨恭仁是不二人选。于是,李渊就拜杨恭仁为河西道安抚大使、检校凉州总管,让他镇守凉州及西北一带。杨恭仁欣然领命,辞别李渊,一路风尘,远赴凉州。杨恭仁来到凉州后,果然不辜负李渊对他的期望,史书记载,他在凉州总管一任上主要干了三件大事,件件掷地有声,永留史册。一是抚慰西北部落。由于他长期在边地任职,熟悉种族部落情况,决定对西北各个部落展开抚慰工作,让他们归附大唐。经过杨恭仁精心筹划,耐心劝说,葱岭以东的各部落全都倾心归附唐朝,都来向大唐朝贡献礼。二是吓退突厥大军。由于突厥势力强大,仍然成为大唐西北的最大隐患。622年,突厥颉利可汗率数万大军入侵凉州。一时之间,凉州城弥漫着一股紧张惊慌的情绪。但杨恭仁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他一边积极设置防御,一边虚张声势,遍插旗帜,多布疑兵,静静地等待突厥骑兵的到来。颉利可汗来到凉州城下,看到大漠戈壁、长城墩燧上到处都是唐军的旗帜,再看城头守军井然有序,害怕遭到唐军的围歼,下令大军撤退。就这样,杨恭仁不费一兵一卒,吓退了敌军,保卫了凉州的安全。三是平定瓜州叛乱。突厥刚刚退去,瓜州刺史贺拔威又拥兵作乱。杨恭仁一边向长安汇报叛乱情况,一边不等朝廷诏书,迅速在凉州招募轻捷勇健之士,急速行军,来到瓜州,对叛军发动突然袭击。叛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惊慌失措,连失二城。杨恭仁随后又将抓获的俘虏一律释放,以瓦解叛军的斗志。叛军果然感激杨恭仁的恩惠,把贺拔威来了个五花大绑,押着他向杨恭仁缴械投降,瓜州之乱遂平。这些功绩,显示了杨恭仁卓越的治边才能。唐高祖对杨恭仁信任有加,高度赞赏。623年,杨恭仁被召回长安,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仍遥领凉州军务。后来,杨恭仁又改任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后因年老,上疏请求退休。唐太宗遂加拜特进,让他归家休养。杨恭仁性情谦和忠厚,以礼待人,显贵以后,仍然对人十分客气,所以声望更高。639年,杨恭仁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谥号孝,陪葬昭陵。


杨雄和杨恭仁对于隋唐两朝的贡献都很大。但是他们这个杨家对历史最有影响的事情是他们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诞生做出了贡献。杨雄有个弟弟叫杨达,也是大隋名臣。政绩颇佳,杨坚在灭陈之后考核各地官员,杨达第一。大隋各地遭灾,杨坚派去救灾的第一人选都是杨达。不轻易夸人的杨素曾经称赞杨达,“既有君子的相貌,也有君子的内心的人只有杨达。”而这位杨达正是武则天的外祖父。而杨雄的另外一个儿子,杨恭仁的弟弟杨师道。此人也在初唐为相。但是为人过于谨慎,所以为相的名声比他哥哥差的很多。但是此人文采一流,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他说,“你每次饮酒作诗,提笔诗成,我怀疑你是提前写好的。你现在是否可以当场写一首。”杨师道应诺,当场就赋诗一首,在场之人无不叹服。而杨师道对历史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在他堂妹,也就是武则天的亲娘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投奔娘家的时候,杨师道收留了她们。并且发现了武则天的过人之处,于是把武则天介绍给了李世民,自此武则天进入大唐内宫,一代传奇自此上演。这才是杨家对隋唐最大的影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随遇而安_RFv

    朱老师相当不错了,不要挑刺

  • beanspower

    真是服了。只要主播念错一个别音字,绝对立马就有人出来说话。喜马上的留言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纠正别人的读音的。

  • 如鱼得水哈哈哈

    兄弟间也有猜忌的啊

  • 1787376cvyj

  • 1806393ykwa

    吐谷(浴)浑

  • 1806393ykwa

    吐yu浑

  • 符若隆

    吐谷(玉)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