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上飞机,都会看到一个安全提示:
如果飞行中发生突发状况,家长要先为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才是孩子。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家长安全地在那里,才有可能照顾到未成年的孩子。
然而,这跟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养育状况刚好相反,许多妈妈恰恰是在不断忽略自己的情况下,拼命想把孩子照顾好。
为什么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妈妈?
因为在传递更细腻的爱上,父母的分工会往妈妈的位置倾斜,妈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过去接受青少年个案咨询时,有一些妈妈每周都要花时间陪孩子来咨询,却在咨询室门前止步、坐立不安,咨询后又一脸焦虑地望着咨询师,希望从咨询师那里获得只言片语来理解孩子。
看着妈妈们疲惫、憔悴和焦虑不安的神情,以及稍微多一点关心就会噙满泪水的双眼,我从内心里是多么希望她们能多爱自己一点啊!
但是,很无奈,常常因为不幸福的情感和婚姻,独自扛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孩子身上频频出现的身心问题,在生活的围追堵截下,绝望的妈妈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试图把孩子推出自己身处的泥潭。
这么做的初衷令人感动,但结果往往又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每个人渴望的爱其实很简单,是一种非常柔软的理解和共情。
那些用加倍的辛苦和努力去给予爱的人,却因为太用力,给不出真正的爱。
她们不知道,之所以那么辛苦又那么无力,还让自己一再陷入困境的原因,竟然是:不会爱自己。
没有对自己的爱,就不会有对孩子的爱
我经常听到很多妈妈讲:我的经历已经够糟了,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重复我的老路!
越是经历过成长伤痛的妈妈,就越有强烈的决心想把孩子养好,但要如何才能不走老路呢?
她们选择的第一条路常常就是,四处寻找正确的养育方式。
书上说接纳就接纳,别人说给自由就给自由,文章上说要怎么做好就尽力做好。
如果第一条路效果不好了,她们就可能选择第二条路:疏远孩子。既然养不好,就让自己离远一点,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两条路,看似都是想为孩子好,却并没有真的去理解孩子作为一个人会有怎样的感受。
养育是一件极其需要自我感觉参与的事情,只有感觉参与了,你体会过在同样的处境里自己该如何对待自己,才能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做出一个父母该有的回应。
养育过程中最常见的过度焦虑和情绪失控,都来自于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要如何对待自己,也就是不知道该如何爱自己,所以面对孩子有自己曾经经历过但未解决的困难时,依然还会手足无措。
每个妈妈都想更好地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这件事情却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我们绕开自己的经历,避开自己的感觉,就相当于丢掉了所有可以用的有效资源。
正如那些每周陪伴孩子到咨询室的妈妈,她们不明白让孩子好起来的最有力方式,是通过妈妈自己的成长,让妈妈自己的感觉可以好一点,在关系里能活得更自在一点。
一旦在一个家庭系统里,妈妈懂得了更好的爱自己,比如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情绪,如何更好的照顾自己的感受,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如何在关系里被爱和被滋养,那么孩子也会习得妈妈的这些特点,知道如何去爱自己,无论身体或者心理上,都不会有大问题。
不会有对任何一个人的爱,超过你对自己的爱。
你对自己爱的程度,就是你所能给到别人爱的极限。
如果妈妈不够爱自己,那么无论妈妈如何用力,孩子也很难从妈妈这里获得被爱的体验。
一个会爱自己的妈妈,会很自然恰如其分地去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在感觉里经验迁移的结果。
如果缺少了这样的经验,我们就得先从自己的经验里去感受,去还原自己的感觉,直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接纳自己,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然后我们才能在眼睛里真正看见孩子。
先尽可能满足自己,再满足孩子
说完了不会爱,我们再来说一个很容易上瘾的养育套路:自我牺牲。
牺牲自己成全孩子,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听起来特别伟大。
这其实也是那些对做母亲角色很无力的人,在潜意识里最常选择的路线。
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母亲的身份,所以会找一个辛苦可怜的模范壳子,把自己装进去,让孩子不得不体谅妈妈的辛劳和不易。
而真正对做母亲很自信的妈妈,是不需要这么做的,因为她不需要穿上这么辛苦的外衣,也能确定自己是个好母亲。
自我牺牲,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控制着孩子不得不去认同一个还没有能力做母亲的母亲。
有很多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的母亲,想得很简单,她们觉得:只要孩子好就行了,有苦有累有委屈就自己承担。
谁知道,母亲在家庭里,就像一艘安稳的大船,如果船不断进水,并且随时有可能沉没,坐在船上的孩子怎么可能相安无事。
一个母亲在家庭里所能感觉到的幸福程度,可能是一个未成年孩子在家庭里所感觉到的幸福极限。
不要觉得所有的苦都可以妈妈一个人扛,其实在一个家庭里,有声和无声的痛苦,孩子都在跟妈妈一起扛。
一声叹息,一次不耐烦,一次无助崩溃,对孩子来说,都无异于一次地动山摇。
如果妈妈为了照顾孩子,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满足,却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疲惫,当这些痛苦超越了妈妈可以承载的极限时,这种好就会变成最锋利的攻击,直戳孩子心窝。
“都是因为你,都是因为你,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今天……”这就是自我牺牲型母亲最常说的话。
如果一位母亲本身没有被好好爱过,也不会好好的照顾自己,那么首先就学习如何更好的照顾孩子,无异于一场灾难。
每一个妈妈在养育上感到无力时,都更需要从自己身上寻找经验,先尝试给自己松松绑,懂得了如何给自己开辟一个成长的空间,才能明白如何更好的支持孩子成长。
爱的言说太重要,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它
我的一位来访妈妈,因为孩子被外婆语言攻击了,孩子很难过,不停扇自己巴掌。
这位妈妈走过去,拉住了孩子的手说:你是不是很难过?
孩子慢慢地平静了下来,后来去跟同学说:我有一个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我想在这个时刻,妈妈给孩子留下的被看见的体验,在孩子心里的重要程度,甚至可以超越其他所有做过的事情。
经常有妈妈很焦虑地讲:孩子的童年无法重来,所以要争分夺秒,只怕自己做得不够多。
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
当爱变成了只有行动,没有感觉和言说的空间,做多少的努力去爱都是不够的。
其实每一个孩子对爱的需求,真的不需要把妈妈搞得非常狼狈,每个妈妈也不需要为了爱孩子去做太多的自我牺牲。
如果爱得很吃力,总觉得做得不够多,这常常是因为爱无法好好地言说。
在爱孩子这件事上,从来就没有来不及这回事,只是妈妈的自我成长和孩子的成长往往是同步的。
当妈妈可以站在自己感觉的位置去理解和接纳自己,也就能够更好地从情感的位置去支持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
主播说的太快了!
你的声音表达是我听过最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