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百日读(第十讲,1930年)

百年党史百日读(第十讲,1930年)

00:00
03:17


领读人: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直属机关党委第一支部书记柯福新。图为柯福新同志(左一)参与深圳东站春运志愿服务活动。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员仍然坚持斗争,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一批党的和党所影响的文化工作者陆续聚焦到上海。他们冲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高压,在新开辟的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展开了英勇战斗。1929年下半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之下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

       1930年3月2日,经过党的建议和筹划,有党内外作家参加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随后,中国社会科学家、戏剧家、教育家联盟以及电影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也相继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团体又共同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这支左翼文化新军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文艺创作等活动,兴起一场很有声势和影响的左翼文化运动,先后创办了《萌芽月刊》《拓荒者》《文化月报》《北斗》《文学》等几十种刊物,创作和发表了大量为群众所欢迎的作品。

       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同党保持着密切关系。毛泽东说过:“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瞿秋白、张闻天等也都为这一运动建立了重要的功绩。茅盾、老舍、曹禺、巴金等许多作家的优秀作品,不仅在当时脍炙人口,而且对于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发挥了战斗号角的作用。

       左翼社会科学工作者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8月到1937年6月,翻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的著作达113种之多。这些革命理论作品启迪了许多青年学生,促使他们的世界观转向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投身革命。

       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翼文化运动,虽然曾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总的来说,它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左翼文化宣传的扩大和加强,在城市各阶层人民尤其是知识青年中,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化运动不仅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且锻炼出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其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党在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领导骨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