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兴起
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生史上,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分别开创了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与研究,为行为学习论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重)
斯金纳把有机体的反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反应。
2.强化及其原理(重)
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由于强化能够提高特定行为反应的强度,斯金纳认为,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键就在于强化。
3.强化的类型
斯金纳按照强化的性质将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
4.强化物的来源
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一级强化物是指那些不需学习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二级强化物是指那些开始时不具有强化作用,但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物。
5.强化的安排
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强化。二是间歇强化。
操作反应的最佳训练组合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用固定时间间隔强化,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
6.行为的消退、自然恢复、类化与分化
将强化物撤除,操作性反应就会随之消失,这种现象就是行为的消退。
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类化又称概括化、泛化,指的是一种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个体可能不仅对条件刺激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而且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
分化又称辨别化,是一种与类化相反的现象,指的是个体能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7.行为的塑造和矫正
面对较为复杂的行为,斯金纳提出了“强化相倚原理”,认为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小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进,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
三、多拉德与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1.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强化(重)
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它们可以是与生俱来的。
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
反应是由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2.对学习的理解
学习的实质:如果一个线索导致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又能导致强化作用,线索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最后则会形成牢固的习惯。学习的发生是以原有的反应等级不能适应当前的新的情境为前提的。
四、多拉的恐惧实验研究
恐惧是─种获得性的内驱力,实验证明:1.恐惧是可以学会的2.恐惧本事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恐惧这种反应具有很强的抗消退性,它一旦产生就很不容易消失。
五、二级泛化
建立在言语符号的基础之上的泛化叫做二级泛化。
六、冲突的种类
他们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七、移置作用的特点
1.当个体不可能对一个期待刺激物进行反应时,他将对与刺激物最相近的刺激物做出反应,表现为刺激的泛化
2.导致弱恐惧的冲突引起的移置作用则会倾向于发生在与原对象十分相似的替代物上。
3.导致强恐惧的冲突引起的移置作用倾向于发生在与原对象极不相像的替代对象上。
八、挫折和攻击
多拉德和米勒认识到:尽管挫折和攻击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直接的、必然的,但挫折是引起攻击行为的一个必要前提,而攻击也是挫折所带来的诸多后果中备受关注的一种。
九、潜意识、神经症与精神治疗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个体的潜意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非文字符号化的经验,二是被压抑的经验。
神经症就是由于潜意识中的冲突被压抑而导致的。由于那些被压抑的心理冲突根本就没有进入意识,人们自然也就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于是便不会产生焦虑、不安等非理性的情绪反应。但同时,压抑也使那些想法和观点因为无法进入意识,而得不到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解决,与之有关的一些行为便显得荒唐可笑。
多拉德和米勒认为:既然神经症的症状是习得的,那么就能够用行为学习的方式让它消失。
十、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十一、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的区别
在观察学习中,习得的榜样行为可能比实际表现出来的榜样行为多得多。
榜样行为是否习得与它是否表现出来所依赖的条件是不同的:直接的外在强化在榜样行为是否习得的过程中并不是必要条件,而在模仿行为是否表现出来的过程中的意义却是举足轻重。
十二、替代强化
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是一种直接强化,而对于观察学习者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十三、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强化和动机过程
十四、自我效能感(重)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自我强化相关的概念,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