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

00:00
18:59

第三章 辛亥革命 
1.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答案
(1)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2)骨干力量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 兴中会的成立及其誓词。
答案: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意义。
答案: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 简述三民主义的意义。
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5. 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
答案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6.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论战的主要问题。
答案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7.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
答案
(1)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
(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8.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局限性。
答案
(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9.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焦点及革命派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张。
答案: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政府,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反对清王朝统治,主张以革命的形势夺取政权,民主共和,提倡的是民主共和,主要是中下层阶级。
10. 1912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答案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其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11.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
答案:
(1)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2)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12. 简述武昌起义的影响。
答案: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爆发了各种各样的武装起义和群众自发斗争,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13. 如何评价南京临时政府。
答案:
(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3)在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14.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答案
(1)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6. 简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风气的新变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17. 简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答案: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4)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18. 试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日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反而指责农民“行为越轨”,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正如孙中山所说:辛亥革命的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之涣”。
19. 试述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答案
(1)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仍坚持革命的立场,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2)发动“二次革命”。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这场斗争只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
(3)组织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正确方向,但其要求党员个人绝对服从领袖,并采用打指模的封建入会方式,遭到黄兴等的公开反对。中华革命党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4)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了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1917年7月和1920年11月,孙中山先后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5)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们为推翻帝制、挽救共和所作的种种努力遭到了失败,但是他们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铭刻人心,民主共和的思想广为流传。中国社会的种种迹象,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 简述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所进行的斗争。
答案
(1)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二次革命”;
(2)反对袁世凯称帝,发动护国运动;
(3)反对北洋军阀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拒绝恢复国会,发动第一次、第二次护法运动。
21. 简述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1)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一方面,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种政治权利,任意逮捕、杀害革命党人和无辜民众。另一方面,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大量兼并土地,控制铁路和银行等国家经济命脉。
(3)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用封建思想遏止人民思想解放。1913年6月,袁世凯发布《通令遵从孔圣文》定孔教为国教,恢复祭祀、跪拜,遵孔读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