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 老子思想的启发

60 | 老子思想的启发

00:00
12:1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要进一步来探讨老子对我们的警示,就是一定要“觉悟”。

 

上一集,我们从老子《道德经》里面的四章选出一些简短的语句,说明老子要我们怎么去“觉悟”。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从老子书里面选出三章,看看有什么深入的启发。

 

首先我们看到第二十二章,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少取反而获得,多取反而迷惑。这一点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如果你学的东西少,就会有深入的心得。你学的太多,可能反让自己困惑了。

 

我在1997~1998年,曾经在荷兰莱顿大学教书,在外国教书比较轻松,每周只有三节课,半天就上完了。所以有大量业余时间可以看书或旅游。

 

荷兰美术馆众多,有一次我去参观一座美术馆,很高兴发现里面正在展出六十幅世界名画,感觉如获至宝,但是我只有三个小时,要看完六十幅世界名画,每一幅画平均只能看三分钟。于是我只好走马观花,看的云里雾里,这就是“多则惑”,看多了反而迷惑,很难有什么心得。

 

另外一次我去参观一座美术馆,正好赶上内部的整修,只展出一幅画,既来之则安之,我就用三个小时认真欣赏这幅画,最后终于看懂了,这就是“少则得”。

 

我们今天谈国学、谈哲学也是一样,大多数人并不是大学里面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我们是好学上进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孟子所谓的“英才”,所以要把握一个原则,读书在精不在多。如果你对国学感兴趣,我最多只会推荐七本书,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家的《老子》、《庄子》,如果还有时间,或者年纪稍大一些,可以学习《易经》。要学国学,这七本书不能够绕过去。其它的像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可以随个人兴趣作为业余消遣。

 

但是学国学如果不懂“儒家、道家和易经”。你就很难想象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靠什么样的信念活在天地之间。作为中国人,最值得自豪的当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而儒家、道家可谓中国人的任督二脉,一定要设法了解把握。把这七本经典真正学通之后,就会发现各种文学、历史的作品都是以这两家思想为基础,再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应用和发挥的。

 

第二段给我们启发的是《老子》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意思是不出大门,可以知道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可以看见自然规律。这两句话要怎么理解呢?我们先看第一句,“不出户,知天下”。

 

古时候并没有手机、电视这些方便的媒体,不出门怎么会知道天下事呢?古代都是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一家祖孙三代,那是很常见的,因此可以就近观察家人之间如何互动,而社会上的人际互动的模式跟这个是类似的。西方人常说魔鬼藏在细节里,通过观察一样东西的细节,就可以了解整体,只要是人的社会,团体有大有小,但互动的模式都是类似的。

 

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五世同堂的大家庭的老爷爷,他很好奇,就问这位九十几岁的老爷爷“怎么样才能够让五代人生活在一起”?这位老先生没有说话,拿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了一个“忍”字,“忍”就是一把刀插在心上,尽管一家人血浓于水,相处的时候照样要忍耐,不然就算是亲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很难长期维持的。在家里懂得的“忍”字,到学校念书,在社会上工作,和别人往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譬如我们搭飞机误点,发脾气没有用,为了安全只有忍耐;跟别人约好的事情被爽约了,我们就要体谅别人的苦衷,能够了解这是人之常情。所以还是需要忍耐,在社会上生活,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欲的。

 

接着下半句“不窥牖,见天道”,一般来说只有打开天窗,才能观察白天黑夜、日月星辰等等变化,才能了解天体运行的规律。不开窗怎么了解自然规律?

 

说实在的,西方哲学家也有类似的观点,譬如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给我一块木头,我可以告诉你整个世界的情况”。为什么?因为任何一块木头都曾经长在某一棵树上,而这棵树一定在某一个地区生长,仔细研究木头上的年轮,就可以了解这棵树长了多久?长在什么地方?在生长期间的气候情况如何?再把生长的地区进一步了解,到最后不是可以了解整个宇宙的吗?这就是“见微知著”。

 

类似的例子很多,英国哲学家休谟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家族世代都以品酒为业,家里兄弟二人都是优秀的品酒师。有一天,有位贵族打开地窖里珍藏多年的好酒来招待客人,同时也请两兄弟一起来品鉴,打开第一桶酒,第一杯酒倒给了哥哥,哥哥喝了一口就说,“酒是好酒,不过这个酒里面有皮带的味道”。客人听了哄堂大笑,葡萄酒里面怎么会有皮带的味道呢?看来哥哥今天不在状态。

 

第二杯酒倒给了弟弟,弟弟喝了一口说:“酒是好酒,不过除了有皮带的味道,还有铁锈的味道”,大家听了就笑得前仰后合,一边喝酒一边取笑这两兄弟。等到这桶酒喝完之后,谁在笑?两兄弟笑了,原来在酒桶底部发现了一条皮带,皮带上的铁环已然锈迹斑斑。这两兄弟就是专家,可以通过细节掌握整体的情况,所以这是老子启发我们的第二段。

 

第三段就是《老子》第八十一章所说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句话在《老子》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出现,可以说代表老子的核心思想。我们就要问,什么东西是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这显然不可能是物质。假设我有100块,我给你40块,我还有60,给你70,我只剩30了,我给你越多,我剩下的越少了,怎么可能说我给你越多我变得更多?

 

这里所指的是精神方面的能量,我给别人的帮助越多,自己的收获也越大。当我帮助别人的时候,关心别人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爱的力量会源源不绝。

 

因此人的生命更像是一个能量系统,它需要不断得到能量的补充,能量的来源就是道,所以老子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返回根源,就可以从“道”里获得充足的能量。通过不断给予别人能量,自己会收获更多的能量。

 

老子的思想并不是什么“唯物论”或者“唯心论”可以说明的,一定要说,可以说老子是“唯道论”,“道”是一切的根源,人的生命从“道”获得能量之后可以充分发挥。由此可知,人的本质更接近于精神方面的能量。

 

在这一集里面,我们参考了老子的三段话,确实颇有启发。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

 

第一段:“少则得,多则惑”。我们不要贪多嚼不烂,学任何东西,学一句就是一句,把它念通、念透,就变成你的心得了,就可以去实践了。

 

第二段:“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要随时注意做人处事方面的各种细节,你把细节掌握住了,整体也就在你前面呈现出来,不可能被遮蔽的。

 

第三段:就要记得,人身体方面的资源是类似的,到时候就会陷入生老病死的循环里面。但是精神方面的能量,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只要你努力去开发,可以源源不绝。所谓的物质有时而穷,精神愈用愈出。这是一种非常杰出的思想,也符合人类生命实际的状况。

 

老子的启发,确实是非常完整而深刻的!

 

下一集我们会谈一谈“困境不是好事,但也不全是坏事”。会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海水_dn

    精神越用越出

  • 13948654kou

    后续的课什么时候推送呢?

  • 易道思维

    好好好

  • 听友230657464

    傅老师重复收费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