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马蔚华】14年招商行长,中国银行业改革风向标, 用公益金融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

【031马蔚华】14年招商行长,中国银行业改革风向标, 用公益金融突破传统观念的桎梏

00:00
09:22

GYL人物


告诉你榜样的力量


文|湿气


编辑|西沥西沥


中国的银行家大多是一群低调的、不为业外人士所知的政府官僚,不过马蔚华是个例外。从插队知青到体制内干部,再到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商业银行的掌门人,马蔚华向世界提供了一个中国现代银行家的标本。


马蔚华是招商银行教父级的灵魂人物,他是招行的第二任行长,自1999年他坐上这把交椅之后就再也没有挪过地方。


而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成立之初只有1亿元资本金,1个网点和36名员工,如今的招商银行已经从深圳蛇口走向了全国。截至2012年,招行资产总额超过了3.4万亿元,网点超过800家,员工超过5万人,成为股份制银行里的“大佬”。这一切,马蔚华掌舵招行的14年功不可没。



“我虽然没有四处流浪,但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有命运的安排,更有内心的驱动。为了寻觅前方更精彩更瑰丽的风景,我将一路向前,永不停息。”这是马蔚华最喜欢的书《在路上》里的话。


是马蔚华的“一路向前”成就了招行今日辉煌,而招行的崛起同时也成就了马蔚华传奇。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上,他曾被列为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被其朋友、美国前财长盖特纳称为“和巴菲特一样重要”的银行家。

而今天,GYL君就要带领大家重启这位“银行教父”的金融生涯。


一、 厚积薄发,颠覆传统


招行今日江山的建立离不开马蔚华的“三把斧头”,这“三把斧头”包括一卡通、一次转型和二次转型。


1999年,马蔚华开始担任招行行长。彼时的招行,偏居深圳蛇口一隅,资产规模仅一千多亿。上任不久,马蔚华就全面启动招行的网上银行。同年11月,招行“一卡通”发卡量突破600万张,一举扭转了网点数量无法比拟国有大行的劣势。招行的起飞由此开始。



他用一卡通、一网通和一站式服务,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印证了“一招鲜吃遍天”;在最传统、最沉稳的行业里倡导并采用信息技术,不仅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金融服务,还使一个小银行领风气之先;金融创新,再造银行,他马不停蹄地推进一个商业银行的改革。


当商业银行还处于以批发业务为主的时代,马蔚华力推招行以零售业务为战略转型。“一次转型”带来了多年的业绩高速增长,让招行成为同业标杆。


零售业务转型成功后,马蔚华2009年推出招行的“二次转型”,核心是提高管理水平,具体目标是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和确保风险可控。


这种种创新,让名不见经传的招商银行坐上了国内银行界的第六把交椅,仅次于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14年来,招行资产总额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约25%;净利润增长近30倍,年复合增长率超27%。



创新意味着挑战和改变,创新者通常颇遭物议,而马蔚华远离非议,他把“创新”与“谋变”贯穿执掌招行的十四年。


第一个出头的不是莽夫,第一个出头还可能是勇士,厚积薄发,奋力一搏,一鼓作气,一而再,再而三,开拓新境地。


二、强硬而深含不露


金融被称为是最最复杂的游戏,驾驭游戏的人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而插队知青出身的马蔚华,一步步成为“一代银行家”,他所经历的以及接受的考验常人难以企及。


2001年初,华尔街传奇人物、花旗银行前董事长桑迪·韦尔看中中国庞大的金融消费群体,想透过一家可控的银行,联合在中国发行信用卡。尽管对方十分热情,但友谊归友谊,商业就是商业,马蔚华没有被热情冲昏头脑,他坚定地选择自己做。


马蔚华挑选了一支来自台湾的专业顾问团队,历经13个月,中国第一张“一卡双币、全球通行”的信用卡问世。仅用四年就获盈利,这比预计整整提前四年。


到了2007年,招行决定推出专为资产千万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私人银行,“当时外资机构可以说是闻风而动,他们的热情简直是疯狂,都非常热情,都很积极。”“我们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自己做。”马蔚华拒绝了所有的外资机构。


2008年10月,在金融危机中,他把分行开到美国纽约。在美国,他向记者坦言:“现实世界里,因为价值观不同,确实有很多不理解你、丑化你、诬蔑你的人。但你不能怕,你怕不等于他不存在,你要讲你的价值观和理念。不同的文化不见得要互相认同,但要互相认识。”



为了这一天,他和华尔街和美国政府沟通四五年,在偏见中一人又一人、一家又一家地赢得理解、认同。他的耐心与从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连被奥巴马任命为新财长的盖特纳也成为了他的私人朋友。


一位政府官员对他的印象是“做实事而不高调,很坚持,很强硬,但又深含不露”。以传统语汇评价,马蔚华难得地兼具“中正平和”和“弘毅”的特质。就是这样的特质,让招行有了今天的成就。


三、心怀天下,引入金融思维打造公益事业


这个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领导者。有媒体评论,“包括我在内的几位行长近期卸任,是一代银行家的淡出。‘家’并不敢当,但‘代’确是我们的幸运。”2013年5月31日,伴随着一封告别信,马蔚华卸任招商银行党委书记、行长职务。65岁的马蔚华就此淡出招商银行。


没有人能够逃离时间的刀,但是马蔚华毕竟是马蔚华,他把时间的刀磨得更加锋利。


在他“超期服役”期间,他坚持每天八点钟上班,十一点下班,每天只睡6个小时,精力比普通年轻人还要旺盛。


在他“超期服役”之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新的事业当中。马蔚华开始出任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一职。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是中国首家国际公益学院,致力于构建现代善知识体系,培育使命型善财领袖,凝聚行动性公益力量,推动善时代共享发展。学院还将慈善引领社会文明作为愿景。



马蔚华表示,公益不能光有情怀没有激励,也不能光要发展不要人才。必须依靠自己,通过公益和金融的结合,来解决这个矛盾。而公益金融正是在公益的发展中引入金融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用金融的商业模式促进公益的创新。许多社会问题,正在变成商业机会,原本市场无法服务的人群,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的创新,必然推动社会的创新。而一切的创新,都需要有创新的人才。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就是为了适应中国公益发展和转型的需要,为公益界培养公益高管和慈善人才。


正是因为他将公益的理念植入商业,把商业的模式引入公益,推动公益行业的酬薪体系建设,努力为公益行业培养人才,为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独特的贡献。在2016年马蔚华成功入选了“年度中国公益人物”。


对于公益事业,马蔚华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去创造,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一直在创新,一直在改变不可能。


最后GYL君想说,马蔚华的隐退并不意味着一个时代结束,而是新时代的开始。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将秉承着前辈敢做、敢闯、敢创新的信念,不畏惧前方,勇敢向前。在GYL中,我们也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提供了无数创业前辈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是你不断向前的指路明灯。


版权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光在微笑着

    打卡

  • 邹小妮妮

    打卡

  • 查理Y

    中国首屈银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