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 三年级上·苏轼《赠刘景文》| 改变心境,才能收获四季美景

035 三年级上·苏轼《赠刘景文》| 改变心境,才能收获四季美景

00:00
20:42

大家好,我是徐晋如。欢迎大家收听由我主讲的《中小学古诗文同步精讲》节目。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北宋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在中国历代文人当中,如果我们要去做一个投票的话,我们要去选一个最有才华的人,这个人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不是王维,更加不是明代的唐伯虎,清代的郑板桥。这个人只能是苏轼。


苏轼的文艺才华是多方面的,而且他在任何一个方面都做到了顶尖。


首先苏轼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在宋代堪称是第一人,没有第二个宋朝人能跟他相比。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弟弟苏辙写文章悼念他,说先兄文章,兄就是哥哥,先,先后的先,代表一个人去世了,先兄就是我那去世的哥哥,他的文章怎么样?当世第一。苏辙就敢于这样宣称,因为没有人可以提出不一样的看法来。大家公认,苏轼的文章就是宋朝第一。


到了南宋的时候,很多读书人都费心巴力地去学习苏轼的文章,为什么呀?因为假如说你把苏轼的文章学好了,你去考进士就十拿九稳了。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做:“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用普通话来说就是:“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代人做官以后,他才能富贵,他才吃得起肉。而那个时候中国人主要是吃的是羊肉,猪肉才刚刚兴起。


一个要考进士的举子,要是学习苏轼的文章学得比较好,学得比较到位的话,就很容易考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就吃得起羊肉了。但是你要是对苏轼的文章揣摩得不够,就像做米饭一样,你做了一顿夹生的米饭,你学得也很夹生,就很难考中进士,只能继续过你的贫穷的生活,只能拿青菜米汤煮一煮吃,加点盐,加点油,那么就叫菜羹。


苏轼也是唐宋八大家当中的一位。我们讲过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宋代八个最有名的文章的大家,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我们已经讲了哪几位呢?我们讲到了王安石,我们讲到了唐代的两位,唐代就是两位啊,韩愈和柳宗元,其他六位都是宋代的。


刚才我们说到了王安石。我们讲了柳宗元的《江雪》,但是我们还没有学到韩愈的诗,将来我们还要学他们的文章。今天我们又知道了一位,就是苏轼。


其实啊,知道了苏轼,我们就很容易记住唐宋八大家中其他的几位。首先,王安石是迫害苏轼的,算是苏轼的政敌,在他政治上的对手。然后,苏轼的爸爸苏洵、苏轼的弟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另外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也是。还有一位呢,就是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位了嘛,他叫曾巩,大家怎样记住他呢?我们只要记住一个故事,就能记住了。


苏轼去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宋朝的科举考试一开始也是像唐朝一样,考试是不糊名的,也就是说,主考官是能看得到这个卷子是谁的。但是后来改革了,改革以后就糊名了,主考官在改卷子的时候就不知道这份卷子是谁的。


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欧阳修在看到这份卷子的时候,心想天下能够写得出这么漂亮的好文章的,只有我的学生曾巩,可是我是主考官,我要是让他中了第一名,让我的学生曾巩做了状元的话,天下人还不得骂死我啊!没办法,只好把这么好的文章评为第二,结果放榜一看,苏轼躺枪了。所以苏轼本来是应该中状元的,但是就是因为欧阳修当时不知道苏轼,他以为天底下只有他的学生曾巩才能写得出这么漂亮的文章。他没有想到,还有一个比他的学生曾巩更加厉害的苏轼,当然苏轼也就因此成为了欧阳修的学生。


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苏轼在文章上的成就。他的诗在宋代也特别有名。在宋代最有名的两位大诗人,是苏轼和他的学生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宋代有苏黄,就相当于唐代有李杜,李白和杜甫。尽管从整体成就上来说,苏黄比不上李杜,但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都有自己的新的创造,确立了与唐诗完全不同风格的宋诗。宋诗啊,字面意思是宋代的诗,但实际上它代表着与唐诗完全不同风格的一类诗,它不太注重鲜明的形象,而更加注重诗背后的思想。


同时宋代还流行一种比较新的文体,这种文体叫做曲子词,简称为词。相当于我们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词的特点是先有音乐,词作家再根据音乐的旋律去写词。词,它的四声每一个字都很讲究,它的平上去入的四声要配合音乐,所以写词一般不叫写词,而叫填词,是根据音乐的旋律,把词填进去。好像我们做填空题一样。


苏轼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词作家,他并没有用很大的心思去填词,而且很可能他就像很多人批评的那样,他不是太懂音乐的,但是呢他的业余的创作比人家专业的创作还要写得好。而且从他开始,从苏轼开始,词的地位就可以跟诗相提并论了。所以苏轼啊,对于词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苏轼也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宋代有四个最有名的书法家,叫做苏黄米蔡,苏轼又是排第一,那么黄是谁呢?黄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在诗的创作成就上和苏轼相提并论的黄庭坚,苏轼的学生。米是米芾,蔡是蔡襄。同学们如果学习书法,可能对这四个人的名字都比较耳熟能详。


苏轼的这一首《赠刘景文》,创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宋哲宗是宋神宗的儿子,我们讲过宋神宗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的君主,所以他就利用王安石推行新法,而朝廷当中凡是反对新法的人,宋神宗和王安石都给打压了,很多人,都被他们赶到地方上去做官了,不允许他们在朝廷当中,其中就包括了苏轼。而且,苏轼在宋神宗做皇帝的时期,还差一点把命都给丢掉了。宋神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宋哲宗上台了,但是哲宗的年纪比较小,所以就由他的祖母,叫做太皇太后——高太后,也就是宋神宗的妈妈,协助宋哲宗处理朝政。名义上是协助,实际上真正掌权的就是高太后。


高太后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在她去世以后,人们对她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她知道宋神宗的变法是对老百姓很不好的,所以她就又恢复了宋神宗变法以前朝廷的政策。


她也把苏轼给调回到朝廷中来,但是呢,高太后掌权的这一段时间,朝廷当中存在着好几个不同的党派,他们分别有自己的领头人,政治观念也不是完全一致,所以经常会互相攻击。其实,这是宋代的政治非常文明的表现,因为你不同的政治力量都可以有表达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自由。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见解,互相之间交锋、碰撞,这样朝廷才不会轻易地去下一个决断,这样才会对老百姓最有利。


但是苏轼担心自己在朝廷当中经常被人攻击,他就很害怕了。为什么他害怕呢?因为他在宋神宗做皇帝的时候差一点连命都丢掉了,俗话说得好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他担心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他就自己要求离开朝廷,到杭州去做地方官。杭州是他以前就呆过的地方。今天同学们要是去杭州旅游的话,在杭州的西湖上,有一条大堤,叫苏堤,就是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修建的。


这首《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的时候,苏轼在杭州写给他的好朋友刘景文的。景文是他的字,他的名呢叫刘季孙。季是季节的季。孙是儿孙的孙,孙子的孙。古人称呼对方,一般都是称他的字,只有父母、长辈才能叫他的名。老师可以叫学生的名,但是一般同辈之间,是要称字的。


刘景文是一位非常有才的诗人,苏轼很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向朝廷举荐了他,但是很可惜,刘景文没活到很大的岁数就去世了。苏轼非常感慨,他写了一段话,说刘景文去世的时候,家里面根本没有什么财产,只有几万卷书和几百幅的画。也就是说刘景文他把所有的工资收入全部用来买书,买画了。


刘景文是一位忠臣之后,所以苏轼对他也非常尊重。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写人。他是在借写景色,写自然界的植物,来歌颂刘景文的气节,同时也表明自己对人生的不顺,人生的挫折,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怎么样理解这首诗呢?我们先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我们一句一句地来看: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它可以是指荷花,也可以是指荷叶,但是这里面肯定指的是荷叶。为什么呢?因为它下面有一句:已无擎雨盖。擎的意思是举着,托着。大家去观察一下,我们的荷叶,它像不像是一个盖子。它底下有荷叶的茎,荷叶的茎呢,就托举着这个盖子,上面可以积蓄雨水、露水,所以叫做擎雨盖。荷叶一点都看不到了。


夏天的时候,初夏的时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学过的。到了盛夏的时候,那就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我们也学过。到了秋天的时候,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没有学过的一句诗:留得枯荷听雨声。池塘里面只剩下枯萎的荷叶了,但是枯萎的荷叶我们也不要把它给剪掉,不要把它给破坏掉。为什么呢?因为留着它可以听着雨打在枯萎的荷叶上,沙沙的响声。好,这是秋天的荷叶。那么到了冬天的时候,你就看不到荷叶了,最多你能看到水面上有一点点的枯萎的荷的茎。所以荷尽已无擎雨盖说的是冬天的景象。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上一句讲的是荷叶,下一句呢讲的是菊花。菊花的特点是它在霜降前后开放,在深秋的时节开放,所以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给了菊花,觉得菊花呢像是一个有气节的人,它不畏严寒,不害怕严寒啊,它面对严霜,就是浓重的霜,很冷的霜,它表现出来了一种傲骨。但是菊花也会枯萎,菊花枯萎以后到了冬天的时候,它没有花了,可是它的枝叶仍然没有枯萎,这就是所谓的菊残犹有傲霜枝。


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第三句呢,我们讲过在七言绝句当中,第三句叫垫句。它是垫上一步,就像我们穿鞋,里面有鞋垫,但是你光穿鞋垫不行,你必须要有鞋子,所以呢,它是要跟第四句连在一起的。


一年好景君须记,这一句,意思没有完全,它只是告诉你一年当中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其中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就是在冬天。冬天的什么时候呢?它为什么让我们觉得美好呢?因为有橙黄橘绿。有黄黄的橙子,有绿绿的橘子,它们都在冬天的时候成熟了。


整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表达的是:一般人都认为,到了秋天,哎呀这个天气就很让人难受了,心情就很不好了。到了冬天,那简直就是一片荒芜啊,哪里还有什么让我们感到漂亮,感到美的地方呢?


可是苏轼不同,他认为,这一切其实是取决于你的心境。假如说你的心胸坦荡,你的心胸开阔的话,一年当中随时都是美景。他发现的冬天的美景,第一是有傲霜的菊。菊花没有了,但是有菊的枝叶。他发现有沉甸甸的果实,橙子,橘子。


所以尽管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惊涛骇浪,尽管苏轼一生不停地被贬官,但是他始终保持了一份开阔的胸襟,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我们把这首诗按照“平长仄短,韵脚回环”的方式来吟诵一遍:


赠刘景文

宋苏轼,苏轼的轼是一个入声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好,菊花的菊念菊,入声字。一年的一是入声字,一。橘绿两个字是两个入声字,橘绿。


好,请同学们跟我来一遍: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好,今天我们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端倪_le

    讲得很细腻,很建议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