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不尽的长江水,说不尽的大武汉。
我是李冇,欢迎收听 “冇的话说”节目。
因为外婆家在武昌的积玉桥一带,所以一提起这个地方,便承载着我许多童年的回忆,小时候大人们说话很快,便一直以为这个地方叫具桥,具就是玩具的具,后来长大识字了,才知道原来这里是积玉桥,但总搞不明白,为什么不叫积木桥,积水桥,要叫积玉桥呢?
下面,听我慢慢儿给您讲一讲,积玉桥的故事。
相传古时有一个书生,屡试不第。
无颜见父亲乡亲,便在武昌一个小客栈住下苦读。
日子一长,盘费告罄,客栈老板不仅天天逼帐,而且不再供饭。
书生万念俱灰,便到客栈旁的小桥上准备投水。
忽见河中有个闪光的东西,捞起一看,见是一块光滑碧绿的石头,顿觉精神百倍,怀揣石头回到客栈,彻夜读书竟不知疲倦。
数天后,老板见书生精神日益见好,就说书生有钱在外吃喝却不交房钱,要拉他去官府评理。
书生道:“我已半个月粒米未进。
只是身上揣了这块石头便不觉饥饿”。
书生拿出石头,恰被立于一旁的某珠宝商看见,忙替他付清了房钱,并请他赴宴。
席间,书生疑虑丛生,问商人何故如此。
商人道:“先生刚才拿出的那块石头,能否卖给我?
”
书生想,一块石头能值几何?
便将石头拿给了商人。
待细细观看后,商人惊叹道:“实不相,这是三国时周瑜佩戴过的玉!
有了它,可以多日不食不寝,周瑜重病时,怕其落入它人之手,便抛入江中,谁料想竟被先生拾得!
真真是好福气!
先生囊中羞涩,何不将它高价卖给我?
”
书生将石头卖了一大笔钱,不愁吃穿,又可安心读书。
他念及石头和小桥救了自己,便拿出一笔钱将桥重修,并亲笔题名为积玉桥。
后来这座桥名又成了当地的地名。
其实,积玉桥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那时候武胜门外凿有城濠,濠上架一桥,因与江湖相通,桥下常有鲫鱼汇聚,每年夏季沙湖涨水,附近居民就在桥孔处捕鱼捞虾,捕捞鲫鱼最多。
鲫鱼在湖北俗称“喜头鱼”,很吉利,故得名“鲫鱼桥”,同时泛指附近之地,后改名为“积玉桥”。
附近厨子就地取材,弄出了道武昌城的名菜“武胜门鲫鱼”。
最开始,积玉桥两侧修建有堆金桥、东侧的东城壕处修建了多孙桥,在螃蟹岬至沙湖处修建了多子桥。
从此,每逢春季,武昌城内的达官商贾、布衣百姓便走出武昌城武胜门外经过这四座桥到沙湖边踏青观景,以求“堆金积玉,子孙满堂”的吉祥。
不过这四座桥在1931年前后,因原武昌城护城明渠改暗渠,已不复存在。
如今,积玉桥作为区片名称沿用至今,泛指古武胜门外到沙湖的大片地区。
好,今天的冇的话说就到这里,如果您喜欢这档节目,谢谢您的收听,下期节目咱们接着聊。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