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两千多年前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第一讲:两千多年前测算出地球周长的人

00:00
11:51

回到“地球是圆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首唐诗里得到暗示。大家可能都知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仅仅十个字,纵横万里江山,气势不凡;后两句抒情写意,把哲理与景物融汇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如果你去听语文课和诗歌赏析,大概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这首诗里隐含的科学知识。隐藏在这首诗里的秘密,1300多年来无人能够发现。

大家想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的是什么科学知识?假设在空旷的河边,没有树木高楼挡住视线,你再登上一层楼,就可以看到更远,看到在下一层楼看不到的景物,看到原本在地平线之下的景物。这个现象暗示了什么?

在揭示答案之前,我们一起穿越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到古希腊。古希腊的科学家在登高望远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看着帆船出海,先是船体消失在地平线下,然后,桅杆消失。如果“更上一层楼”,就又能看到桅杆和船帆。

古希腊的科学家没有在此时此景赋诗一首,但是,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猜测:地球不是平的。因为如果地球是平的话,桅杆消失在地平线后,你即使再上一层楼,还是看不到桅杆的。只有地球的平面是弯曲的或者是圆的,才能解释这个现象。

古希腊的科学家通过这个现象,加上其它旁证,推断猜测地球是一个球体。其它旁证是什么呢?

比如,月亮是圆的,太阳是圆的,圆形的球体似乎是宇宙间最完美的形状。那么,好奇的人就想,地球会不会也是圆的呢?

再比如,月食的时候,月亮上的阴影也是圆的,好奇的人就想,这个阴影会不会就是地球的影子?

所以,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希腊的很多哲学家都相信,地球是一个圆的球。

那时候,希腊有一位图书馆管理员很好奇:既然是圆球,那么,这个圆球有多大?

这个好奇的想法非常大胆!因为当时人们生活的范围很小,仅仅方圆几公里到几百公里,环球旅行要等1700年后的十六世纪才实现。

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图书馆管理员,居然还推算出了地球的周长。更厉害的是,误差和现在的精确测量相差非常小,不到1%!

那么,不做环球旅行,怎么能知道地球的周长呢?

这位好奇的图书馆管理员叫埃拉托色尼,生活在公元前200年前后,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时期。

埃拉托色尼因为数学和诗歌都很有名,被任命为亚历山大港图书馆的首席管理员,相当于是负责藏经阁的长老。以后就称他为埃拉长老。

埃拉长老在藏经阁阅读一本秘籍的时候,发现里面提到,在亚历山大港南面几百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城市叫赛伊尼。城里有一口很深的井,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每年6月21日夏至那一天,正午的时候,太阳正好在头顶上,可以照射到井底。也就是说,太阳在夏至的那天中午,照射到赛伊尼地面的角度,正好是90°直角。如果竖着立一根木棒,木棒不会有阴影。一年当中只有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才这样。当地人觉得很神奇,就记录了下来。

埃拉长老很好奇:“太阳底下居然没有阴影”?这可是新鲜事儿。他想看看这一天,在他住的地方有没有阴影。他就捋(luō)起袖子,在地上竖着立了一根棍子。这种棍子在中国古文里叫“棰”,他发现,在6月21日的正午,亚历山大港的“小棰棰”有阴影!

为什么会同一时刻,一个地方有阴影,而另一个地方没有阴影呢?

这是埃拉长老的疑问。

我们来看看他怎么一步一步开动他的科学思维的。

他想到,太阳光是平行射到地球的,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夏至那天都没有阴影。

但是,亚历山大港那天正午有阴影,所以,地球肯定不是平的。根据月食时的观察,地球是个圆球。

微信截图_20190718103750.jpg

埃拉托色尼实验图示

推算到这一步还比较容易跟上。埃拉长老接下来的功夫厉害了,他开始算这个圆球的周长了。

埃拉长老根据阴影的长度和“小棰棰”长度的比例,算出来“小棰棰”和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是7.2 °。7.2 °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你买一个很大的葱油饼,通过圆心平分成50等份,那个尖尖的角就是7.2 °。

他说,从亚历山大港挖一口很深的井,一直到地心;从赛伊尼也挖一口井,一直到地心。这两口井的夹角也是7.2 °。这是石破天惊的一个推断。但是里面只是用到了很简单的平面几何原理。

下面关键点来了,我要用埃拉长老的语气,说慢一点:

一个饼一圈是360°,这个没有问题吧?如果有一小片尖饼,它的夹角是7.2 °。360 除以7.2 ,等于50。这个也没有问题吧?那么,圆饼的周长,是尖饼边缘弧长的50倍。

跟上没有?如果跟上了,下面就好办了。

因为绕着一个球一圈是360°,亚历山大港到赛伊尼的夹角是7.2°。所以,地球的周长,是亚历山大港到赛伊尼距离的50倍。

为了测量亚历山大港到赛伊尼的距离,埃拉长老派人骑着骆驼出发了。十几天后,答案来了,亚历山大港到赛伊尼的距离是800公里。800乘上50等于4万,埃拉长老算出地球的周长是40000公里。

现代人测量的地球精确周长是多少?横着量,绕赤道一圈的周长是40075公里;竖着量,从南极到北极绕一圈的周长是40008公里。误差小到惊人,真是神一样的估算。

埃拉长老用一根“小棰棰”、一双眼睛、大脑和一匹骆驼,在2000多年前就测算出了地球的周长。他依赖的是前人的观察,和自己正确的假设。比如,

1.古希腊人认为地球是圆球

2.他观察到太阳光线是平行照射到地球上的

3.文献中记录了赛伊尼在夏至的正午没有阴影,太阳在天空正顶上

4.他发现同一时刻,在亚历山大港的正午有阴影

埃拉长老把这些看似零碎的信息综合起来,勾画出了一张天和地的大图,太阳光平行直射而下,因为地球的球体曲(qū)面,造成相距800公里的两个城市,一个有阴影,一个没有阴影。这两个城市,是球体上相距7.2°的两个点,而整个球体周长是360°,360/7.2=50,所以球体周长是这两个城市间距的50倍, 40000公里。

微信截图_20190718104117.jpg

7.2°

入射角,平行线的内错角相等

埃拉托色尼通过一根“小棰棰”、测量日影,就推算出地球的周长。这根“小棰棰”,可以说是他用来测量大地的武器。

不过,埃拉托色尼做科学研究的真正武器,却不是“小棰棰”,而是他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所以,他在书上看到赛伊尼在夏至没有影子的时候,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因为好奇,所以他会派人骑着骆驼,丈量八百公里的漫漫长途。

埃拉托色尼的“小棰棰”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土之中,地球的周长也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数字,简单的比例和乘除运算,更是小学生也懂的算术。但是,好奇心,是所有科学发明的第一原动力,永远引领着人类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

下一回我们会介绍同一时代的另一位希腊学者,他从一叶障目的现象出发,算出了月亮和太阳的大小,并大胆提出了太阳是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学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蒙奇奇小宝贝

    能把音乐去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