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天色的昏暗与光明虽然不同,但都能辨出黑白,即便是在暗夜,仍能见到地上的影子,这便是太阳余光未尽之处。一个内心幽暗的人,就好像太阳被很厚的云层遮蔽,但他的良知依然在大放光明,有迹可循。所以,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我们虽然习气毛病很多,但只要从良知发现处慢慢去扩充、去觉察,就能得到进步。学生问:云虽然能暂时遮蔽太阳,但这是自然天气里本来就有的现象,那么欲望也是人心里面本来就有的吗?先生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情是人心本来就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这关键的一句在说什么?人可不可以有七情六欲?请听张庆祥先生为我们解惑。
1习气毛病很多,如何能够进步?
2 进入阳明【心学】,首先的大规矩是什么?
《传习录卷下》
(八九)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只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九0)
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
知道好恶,而不被好恶所捆绑。
依指寻月,而非盯着手指看。
老师就是佛祖转世,来救渎我们这些众生
是《传习录》的问题,还是你心念的问题呢?良知就像明月在我们心中,而《传习录》只是指向明月的手指
gh0001 回复 @听友68890145: 依指寻月
乌云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如果从私欲攀附的角度来说,比喻私欲就是乌云,当私欲升起,意味着乌云遮蔽了我们的良知(太阳),如果从本体良知的角度来说,七情就如天空的云彩,是本有的,是本就自然的。
人有欲望很正常,有七情也正常,只是不要被捆绑,练习做旁观者的心态
感觉好难,道理都懂,气血上来时就找不到心了
七情是人之本性,良知是人之本心,本本性何不是本心。万事万法贵在自然,不动心,不夹私。若有些许我私、我虑,就或大或小动心,心大动,良知蔽厚,小动蔽薄。良知在,安乐自然而得,反之烦恼忧愁自来。知之自然行自来,若未笃行只未笃知。
七情顺其自然流行,良知正在觉知。
知道好恶,而不对好恶做丝毫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