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我是曾建川,欢迎和我一起拓展。
在主课里,我介绍了几千年前的苏美尔人,已经在运用古老的“生物技术”来酿造啤酒;然后,我用比较短的篇幅,讲述了十九世纪下半页,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通过实验,找到了葡萄酒变质的原因,并且总结出三条发酵食品的生产准则。我们发现,苏美尔人的做法,竟然和其中的两条准则,不谋而合。
需要知道的是,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食物发酵方法,一般认为,可以被称为是传统的生物技术。人们掌握并且使用着这些技术,几千年下来,用得炉火纯青。然而始终没有人知道,这神奇的发酵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这就好像我小的时候,曾经看见邻居大娘做豆腐,整个过程是如此神奇。大娘手法纯熟,一道一道复杂的工序,被她操练得精准无误,最后她像变魔法一样,端出一大块热腾腾的新鲜豆腐。我无法抑制我的好奇,想知道为什么白白的豆汁,竟然能变成块状的豆腐。大娘瞪我一眼,说,这有什么好奇怪?豆腐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是啊,人们操练了几千年的技术,似乎不需要去问为什么。然而巴斯德认认真真地问了为什么,然后更加认真地去思考和实验,他所做的这些事,弥补了一个几千年的空缺,人们认为,从巴斯德开始,发酵这项技术,才算是真正能够用于工业化操作。
记得吗,在主课里,巴斯德之前的法国葡萄酒,是没有办法卖到英国去的,因为它们会在路途上变质。后来巴斯德解决了这个问题,法国人从此可以更多地、工业化地生产葡萄酒,因为,不再只是周边附近的人能享用这些葡萄酒,英国、甚至更远国家的那些人,也都能享用有名的法国葡萄酒了。如此一来,法国葡萄酒的生产,才真正从地方作坊式的,变为了国际工业化的。
于是,巴斯德被后来的人们认为是“现代生物技术之父”。
听到这里,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个概念。现在,你对“传统”和“现代”这两个词,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在拓展课堂里,我想继续拓展讲述路易斯.巴斯德的故事。我在前面刚刚提到,因为巴斯德所做的工作,他被后来的人们认为是“现代生物技术之父”。那么,我们就需要比较详细地来看一看,巴斯德究竟做了些什么工作,有些什么样的发现?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我们一起回到十九世纪中下页的法国,这时的巴斯德,在葡萄酒商人们那里,已经积累起不小的名声。据说,神奇的巴斯德,根本连尝都不用尝,就知道变质的葡萄酒是什么味道,是那种酸腐味儿的?还是发苦的味道。
其实,巴斯德对变质葡萄酒味道的辨别,依靠的是——看,在显微镜下看。
在1856年的时候,巴斯德看到了,酸腐味儿的葡萄酒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它们是一些密密麻麻、不断摆动的小杆状物质。此时的巴斯德已经知道,这些小杆状的物质,是一种细菌。
你知道,细菌的英语单词是bacteria,在巴斯德看到变质葡萄酒里的小杆状细菌之前二十多年,一位德国科学家艾伦伯格也观察到了杆状的细菌,他用希腊语中表示“棒子、杆子”的词bakterion作为词源,将细菌命名为bacteria。当然,我们现在知道,细菌除了杆状,还有球状、螺旋状等等许多种形状。
回到巴斯德那里,他看到的是乳酸杆菌。和酵母通过发酵将糖转变为酒精不同的是,乳酸杆菌将糖变为了乳酸。于是,葡萄酒当然就变酸了。
那么,发苦的那些变质酒,又是怎么回事呢?巴斯德看到,这种变质酒里面的细菌,是链状的。
不同的细菌,对应不同的味道,让葡萄酒商人们大呼神奇的门道,就是这么简单。
从主课里我们已经知道,巴斯德发现了葡萄酒变质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生产准则,按照那些准则进行葡萄酒的生产,就能极大地增长保质期。
如果你是巴斯德,你会就此打住吗?
作为科学家的巴斯德,探究一件事情的本质,是他的习惯性思维。他要找到“发酵”背后的一切奥秘。也就是,过去几千年,人们一直凭着经验在做、却一直没能试图搞明白的道理,现在,巴斯德决心要把它搞明白。
1876年,巴斯德在一个属于微生物的世界里,描述了“发酵”的前因后果。那大约是这样一幅图景——
对于微生物来说,它们是从数十亿年前几乎无氧的地球世界,一路走过来的。无氧发酵,很可能是它们用以产生能量的一种正常的方式。那么,发酵,就是微生物在做无氧呼吸运动。
我们知道,酵母菌,是一种在有氧环境和无氧环境里都能生长的单细胞微生物。当它们面对不同的环境,其中空气含量的多少就像一个响铃,提醒酵母菌采用不同的生存方式——
氧气足够时,它们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将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对它们来说,似乎也更轻松一些,因为此时的酵母菌,可以大量繁殖;
当氧气缺乏时,酵母菌就需要利用无氧发酵的方式来获取能量,然而,这显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从它们急剧下降的繁殖能力就能看出来:此时的酵母菌,繁殖效率仅为有氧条件下的百分之五。
然而缺氧的酵母菌仍然需要努力地生存下去,它们不得不在无氧发酵中,消耗大量的糖,同时产生出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起来,自己吃过的那种酵母面包?它们是如此松软可口,还带有一丝丝甜酒的特殊香气,那么你觉得,这种特殊的甜酒香,是从哪里来的呢?
回到巴斯德那里,他关于发酵的描述,在当时的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核心点,就在于“微生物”!巴斯德是如此坚信,“没有微生物就不可能有发酵”,他当然有理由相信这一点,因为他从显微镜里,一次次地看到那些生长过程中的微生物,无疑就是它们,在让发酵顺利进行啊。
然而,和巴斯德一样,同为化学家的德国人李比希如影随形地反驳着他,我用了“如影随形”这个词,是因为,他们俩人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了一生,谁也没能说服谁。
李比希将巴斯德所说的微生物,嘲笑为是“那些小动物”,他说:“认为是那些小动物引发了发酵的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可笑。难道小孩子说,莱茵河的水,是因为河边水车的滚动,才流动起来的。我们也要相信他吗?”
发酵的故事,看起来还没有讲完。那么,我们就一同期待下一讲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