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商品社会等于上瘾社会?
最近在读《上瘾500年》,一本讲述各种上瘾品的诞生、传播、普及,以及如何影响了经济、文化和战争的书。书中讨论了很多瘾品作为一种商品,经历的各种合法、非法、管制等阶段,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不过这给我了一个启发,如果把大多数商品都看成瘾品,再来思考各种商业的逻辑,似乎会更加清晰明了。
不过本期节目并未在这个问题上展开过多。我们先是总结了各自有所接触的瘾品有哪些。然后分享了自己是否对这些瘾品有强依赖,或者说真上瘾。但似乎…都没有。人们对瘾品这个名词似乎带着强烈的抵触意识,很容易把这个词与毒品等东西联系在一起。而与瘾品有关的人也总是让人联想出一副不健康的形象。但现实里,瘾品会比我们这样的认知更广泛地存在。为了和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瘾品也进化了自己:它们降低了伤害,对成瘾性也仔细拿捏,然后把自己的形象同各种酷的、潮的、优雅的形象联系起来,让人们接受起来更加地容易,进而延展了这类商品的寿命和影响力。
继续泛化这个名词,我们或许可以说大部分消费品的存在,都努力地希望让人上瘾。只有上瘾的商品,才能拥有很长的商业寿命。有很多事情即使在生理上没法让人上瘾,也会设计在心理上的上瘾机制。识别出这些商业背后的逻辑后,我不禁想,如果这个社会的基础就是“上瘾”,那我们是否该调整下自己对“瘾品”这个名词的潜意识?如何与瘾品合适地相处,或许才是真正的命题。
好了,开始听吧
啤酒最高,祁门红茶最高,拿铁最高,提拉米苏最高。
有点蠢,听不下去
芥末章鱼工作室 回复 @听友208099596: 我喜欢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