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决定了你要表达的这个时代以及相关的你的语言的语调,你塑造的和营造出来的气氛。
地点:
不同的地点风土人情不一样,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不一样,人际关系也不一样,尤其是文学作品一定会涉及到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物:
必须适应你设计的特定的时间、地点。
what:
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你建构出一个独特的人物关系。
why:
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你要斟酌事情的合理性。
how:
如何解决这件事。不同的解决方式会使得你的写作带有不同的气质,你是悲剧,你是搞笑,你是证据,你是浪漫,都是不同的这个解决方法带来的。
写作要有戒律,就像一幅画需要边框。
相关书籍:
[美] 弗诺·文奇 《天空的孩子》三部曲
萧红 《小城三月》
以王小波的短篇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素材,分析出他的六元素。
写完之后欢迎上传到我们的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叶开老师将选取有趣的评论亲自回复~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文/王小波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对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这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文学是高尚的,即便是描写黑暗的,也是要揭示人性中的某些东西,一直纠结于老王的故事做例子,觉得实在等而下之了,文学的例子应该还有别的吗,它或许就是这个时代文学的映射吧。
Random小阅读 回复 @浮罗交怡_9r: 感谢您的反馈!每节课都会有很多文学的例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时间:插队的时候;地点:农村;人物:猪;事件:一只与众不同的猪的故事;怎么发生的:想要杀掉这只猪,但费尽心机没有得逞。
买了这个课,挺失望的。
时间:知情插队时 地点:猪圈 人物: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事件:一只独一无二的猪,学会很多本领,其中最独特的本领就是学会了播放信号,尤其提前播放……严重影响生产生活。 为什么:当时的文化背景,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借猪表达那个时代下,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 how:回归主题,没有人去养,他们也是可以生存的。
在80年代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在猪场发生了主人公我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当猪学叫鸣笛,扰乱秩序,引来杀身之祸。这只猪与人抗衡的故事。这只猪也是一种特立独行的人生。
when 插队时 where猪场 who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what这只猪被视为破坏春耕分子,遭到领导带队捕杀 why 没有按被设置的生活活着 how 不向生活屈服,逃脱远离了试图设置人生的环境。对于危难之时最信任亲近之人的冷眼漠视失望,不愿意再去相信别人,保持警惕之心。
when:插队时(青年下乡); where:插队的乡下; who: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what:猪不安分生活,不遵守规则,被惩罚打杀,后逃走,在野外生活; why:无视生活的设置,有撞破南墙的勇气和智慧,被人羡慕的,也有一定的无奈; how:不遵守既定的规则,勇敢地对抗,失败了就潇洒地离开。
时间:知青 地点:猪圈 人物:我,猪 事件:猪有特异功能,猪违反常规,独立特行,最终遭到被杀的命令。为什么:这个时间这个年代不允许这样的猪发生这样的事。解决办法:通过超能力逃脱捕杀,逃离猪圈,从此不相信任何人,过着自己的生活
时间:作者插队的时候 地点:作者插队的农场 人物:主角是农场里一直特别的猪 what:那只特别的🐷发生了一些有趣故事,结局是领导要捕杀🐷 ,聪明的🐷 逃走了,过上自由的生活。 why:知青插队的日子无异于一般🐷🐷们的悲催生活,作者也许是借这只特别的🐷表达自己内心向往的自由生活。既不想被别人设置生活,也不想设置别人的生活而安之若素。 how:因为我本人缺乏对🐷这种动物的了解,所以认为这是一只奇异🐷!会上房顶,会学汽车等各种声音,成功逃脱枪杀……它应该在童话里出现!so,请教叶开老师:这只特立独行的🐷是现实主义,还是?
作家叶开 回复 @广州小丽: 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猪真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