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件大事情
——马梓霖的故事
杨海林
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马梓霖的爸爸开始带他去徐州市各个景点游玩。
小朋友们听说了都羡慕得不得了,大家把马梓霖围在中间,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哇,马梓霖,你是驴友呀?”
“哇,马梓霖,你是不是那种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多的人呀?”
“哇,马梓霖,我们徐州到底有多大——你到底去了哪些景点呀?”
……
面对小朋友们各种各样的提问,马梓霖很想神气地侃侃而谈——可是,他不知道向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有一次爸爸在景区买大包小包土特产的时候,回过头对马梓霖说:“小马,你不想带点有特色的纪念品?”
带什么呢?
“小马”东瞅瞅西望望,他发现了墙上挂着的一张《徐州市地图》。
“我想要这张地图。”马梓霖踮起脚,想把地图取下来。
“你,要它?”爸爸有点不相信。
“是的。”马梓霖脆脆地答道。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照例有一帮小朋友围上来:“马梓霖,你这头‘驴’又去了哪里呀?”
马梓霖就从小书包里取出了那张地图,用水彩笔在“千佛洞”旁画了个圆。
他这个时候就很神气了:“千佛洞在铜山区楚王山南侧,它由前后两洞组成,前洞深约12米,宽3至7米,高2至4米。洞里的佛像超过千尊……”
“哇!”小朋友们把脑袋凑到地图上那个圆的位置,纷纷竖起大拇指。
就这样,马梓霖每去一个地方,回来就在地图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圆,小朋友们就能听到关于这个地方景点的介绍和历史故事。
上一年级的时候,马梓霖的这张地图上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圆涂满了。
也就在这时,马梓霖发现邻居带回来几块有弧度的青砖,他来了兴趣:“这是什么砖呀?”
邻居告诉他,这些砖是古代的井砖,那些两端有榫头的叫“公砖”,有榫槽的叫“母砖”,把“公砖”上的榫头卡进“母砖”的榫槽拼成一个圆,一圈井就砌好了。
“哎呀,砖头还分‘公’‘母’呀!”马梓霖很好奇。
邻居平时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班,最近工地上的工人们施工时发现地下有一口古井的残基,因为没有多少文物价值,这口古井很快就被毁掉了。
邻居觉得那井砖好玩,就捡了几块回来。
由这件事,马梓霖突然想起徐州的名胜古迹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口古井。
“哦,我要做一件大事情了。”
马梓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拿过那张地图,细细地回忆起有古井的那些地方。
马梓霖先是掰着手指一个一个地计算,当十根手指都用完的时候,他就急忙在纸上记下来,然后,重新伸出手指头来计算。
一共有三十口左右。
马梓霖要干的大事就是关于这些井的,他想写一个《徐州市主城区古井水质与现状的调查报告》——注意哦,是调查报告。
小朋友们——不,马梓霖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小朋友们”现在该叫“小同学们”了——又围过来叽叽喳喳的了:“马梓霖同学,你这不叫大事情——在井水里放一张试纸,然后,根据试纸的颜色变化进行判断——‘哦,这口井水质保护得蛮好’‘哦,这口井的水质可得注意了’,谁不会呀?”
马梓霖看着小同学们委屈地辩解:“不是这样子的,调查古井可不简单呢。”
小同学们当然不知道,为了去铜山区寻访一口明代的古井,马梓霖翻了好几本厚厚的地方志。后来,他又四下里打听,好不容易才听一位老爷爷说它可能在某个乡村。
于是,他兴匆匆地请爸爸开着摩托车带他去寻找。
乡下的土狗们看见了马梓霖:“嘿嘿,这个‘小马’好欺负哟。”
土狗们兴奋地围着马梓霖和爸爸“汪汪汪”地叫。
马梓霖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腰。
“别怕别怕,它们只是吓唬我们而已。”爸爸安慰着马梓霖,可是自己也瑟瑟地发抖。
安慰别人“别怕别怕”的爸爸后来停下车拉着马梓霖狼狈地到处乱跑。最后,他们不得不捡拾几根枯树枝给自己壮胆。
爸爸曾经劝马梓霖放弃做这件事情,可是马梓霖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行不行,如果被几条土狗吓得打了退堂鼓,我会被同学们笑死的。”
后来,马梓霖听说铜山区大彭镇有一口楚王井,他请爸爸继续做自己的“驾驶员”,又兴冲冲地去了。
土狗们一瞧,呵,这个“小马”胆子可真“肥”。
大家本来还想过去“凑凑热闹”,可是它们后来却灰溜溜地去别的地方玩了——人家马梓霖这回可是有备而来,他的衣服里兜了好几块石头呢。
村里的一位爷爷听说马梓霖要对井水进行采样和检测,他教给马梓霖上辈流传下来的一首儿歌:
“山下有九十九口井,
山上有九十九座冢,
……”
老爷爷说,传说这里埋葬着汉代的一个王,为了防止王冢被盗挖,村民就造了99座古冢,每个冢前挖了一口井——到今天,那99口井只剩下这一口了……
后来,马梓霖意识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他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一个保护徐州古井的志愿者团队,发动大家一起寻找古井、保护古井。
这个时候,原先认为马梓霖不能搞大事情的同学开始认真地纠正别人:“马梓霖搞的就是大事情——很大很大的事情。”
(马梓霖 男,徐州泉山区中心小学)
丹哥,儿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