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 真正发扬孔子思想的只有孟子

50 | 真正发扬孔子思想的只有孟子

00:00
12:43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真正发扬孔子思想的只有孟子。

说到孔子,他觉得自己相当遗憾,因为他最好的学生颜渊还比他早两年过世,并且颜渊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孔子过世以后,学生分为八派,各教各的书,但是很难把孔子真正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承礼启仁”去发扬光大。

还好,从孔子出生的年代算起,相隔179年,到战国时代中期出现孟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的学生,看起来辈分有点晚,但是没有关系。他从小开始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他把所有能找到的材料全部找来看的。

现存的《孟子》书里面引述孔子的话有29处,其中只有8处出于《论语》,代表孟子看过太多有关孔子的书了,并且把它融会贯通,学习之后理解,理解之后创新,提出一套完整的诠释,到最后他对孔子推崇备至。他说从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比孔子更伟大的。像这样的一种观点到底有没有根据?

我们要先了解,孟子的书念得极好,他把古代的《诗经》、《书经》等材料充分了解。他周游列国,跟大国的君臣沟通的时候,经常在对话里面引述《诗经》、《书经》。并且因为口才太好了,创造了许多成语,我们就举几个来看看。譬如,做事配合时机,就可以“事半功倍”;考量自身处境,进退就“绰绰有余”;行动遇到阻碍,那不如“反求诸己”;好好追随有德之士,自然会“心悦诚服”;努力实现仁义,不觉“手舞足蹈”;得意的时候避免“流连忘返”;失意的时候不可“自暴自弃”;要去从政,不可“出尔反尔”;而需要努力“兼善天下”;到最后有为者亦若是,一定要向上看齐,这些都是孟子随口说出来,都变成重要的格言跟成语了。

更重要的是,孟子如何发扬孔子的思想呢?我长期研究之后,发现至少有五个方面:

第一个:人性论。把孔子的人性论说的更完整更系统;

第二个:修养论。孔子经常劝学生要修养成为君子,但他没有直接说到修养的方法,孟子把这个方法也说出一套理论;

第三个:快乐论。人活在世界上学习儒家,努力去行善,成为君子,一定要快乐。如果不能快乐,那不是很难验证?

第四个:圣人论。孔子口中的圣人往往是古代的圣王,只有少数几个人,一般人会觉得很遥远,孟子不一样,孟子就直接指出有四种圣人的作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的;

第五个:境界论。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修养一层一层上去,最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我们这五方面的当然不可能全部介绍,抓住重点,因为下一集会谈到修养浩然之气的方法。这一集就把焦点放在“人性论”上。因为孔子最伟大的见解能够看透人性内在有一种力量,你只要真诚,力量就会要求自己行善避恶。这样一来,就把当时所出现的危机,就是礼坏乐崩造成在“价值上的虚无主义”,也就是一般人如果要行善避恶,他没有什么明确的理由。请问行善避恶的要求跟力量从何而来呢?孔子的学说就是要让你了解,是从内而发,孟子把“人性论”说的特别的精彩。

简单来说,孟子谈到人性的时候,他有两个打通,第一是把人性向内跟心连在一起;第二是向外向上,把心跟天连在一起。所以,孟子核心的观念就是“心”,但是“心”这个观念有好几方面的意思。简单来说,人有心,可以思考,但思考有时候不见得想得通,并且“心”如果只是向外去研究,找不到内心真正的重点,这个“心”要怎么样呢?真诚。

要自觉、觉察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把这个心掌握住之后,就可以把人性加以发挥。所谓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把内心里面的潜能通通加以实现,就会发现人性是向善的,这是第一个重点。

孟子两次提到,人的心有哪些发动的力量呢?“四端”,“端”就是开始萌芽。他说你看到一个小孩子爬到水井边有危险了,内心自然就会非常的紧张跟不忍。你不是想跟小孩的父母交朋友,不是想在邻里之间受到别人称赞,也不是讨厌听到孩子可怕的哭声。没有任何理由,你就是会觉得怵惕恻隐,很紧张不安,很不忍。这就是孟子所举的例子。

人人皆是如此。其实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你没有任何利害的考虑,纯粹是真诚,让内心去直接反应你看到的情况。他从这边就推论,人都有心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我们讲这些古代的文字有时候觉得不容易了解,我就特别用白话文把孟子的心之四端说一遍。孟子说,一个人看见别人受苦,心里觉得不忍;看见别人为恶,心里觉得可耻;看见长辈前辈,心里想要退让;看见好事坏事,心里想要分辨,这四种心里或是感觉或是想要,都是因为你对外在的情况别人的情况,有所见。  你看到了,所以你内心直接会反映出来,这就是一种要求,由内而发。

请问,你看到别人受苦,心里觉得不忍,然后要设法帮助别人,化解他的痛苦。这做出来就是“仁”;其次你看到别人做坏事,觉得可耻,你自己绝对不要做,还要努力去做该做的事,这叫做“义”;你看见长辈前辈心里想要退让,这个表现出来就是“礼”;第四个看到好事坏事自然就要分辨,这叫做“智”。

“仁、义、礼、智”这四种善不是别人叫我做的,是我内心本来就有四个开端,或者要真诚顺着开端的要求去做,就做到了四种善,这叫做“人性向善”。没有人生下来就具备仁、义、礼、智,没有人这样的。仁、义、礼、智一定是你由内而发去实践的。

另外一个打通就是把心跟天连在一起。孟子再进一步问,我心有这四种开端,行善的开端怎么来的呢?他就说了心的功能,能够反思、能够自觉。我一反思,就发现有这四种能力在要求我行善。我如果不反思、不自觉,怎么办?我如果让我的心睡着了,或顺着耳目感官的欲望去发展,那就麻烦了。我的心有这样的四端,谁给我的?孟子直接说,“此天之所予我者”,上天给我的。因为人活在世界上,到最后还是要问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答案就是我们的人性,是天给我的,我这一生把人性的要求全部做到,就是回应最好的天命。

所以,孟子在《尽心篇》讲,我只要把内心的要求跟能力全部做到,就知道我的本性是向善的,我了解我的本性是向善的,我就了解天了,这叫“天命之谓性”。这样,一方面你要了解人性,就要问人的心是什么样的情况,心的情况怎么来的?来自于天,这样就整个连成系统了。

孟子的成就在这方面确实伟大。你说我这样做,做的效果会好吗?会快乐吗?孟子说的很直接,我们前面也谈过,君子有三乐,而在天下称王不在里面。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都是环绕着“人性向善”的“善”来说明的。我只要行善,就会快乐。这是君子的快乐,比什么都更好。另外他也说,我这里什么都够了,我对万物的需求很少,只要反省自己做到真诚,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

当提到修养成为圣人,孟子把圣人为四种,第一“清者”;第二“任者”;第三“和者”;第四“时者”。该清高就清高,该负责就负责,该随和就随和。就把孔子当作第四种“圣之时者也”。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示范,孟子加以发挥,建构成一个很完整,也很完美的系统。然后,人生还有境界,往上提升,这点我们将来会再说明的。

我们觉得非常幸运,孔子之后,隔了一段时间孟子出现,把孔子思想真正的掌握住并加以发扬。

下一集,我们就要把孟子思想修养方面的重点加以介绍,就是:要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这一集我们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行知如是

    若像至圣先师那样志于布道,即使艰难险阻颠沛流离惶惶不安踽踽独行,也会无怨无悔

  • 易道思维

    孟子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易道思维

    人性向善

  • 彭文海心灵认一

    我也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