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五期】何为宏观?何为微观?

【经济·第五期】何为宏观?何为微观?

00:00
11:56

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东西情报站》,我是大白。


本来这期没打算讲股市的,不过我估计不少人现在心理压力比较大,小巴也说大家比较关心,那我就简单提一嘴。

 

首先,客观讲,我没有想到这个级别的调整会这么快到来,同样,我也没有想到年前那几个交易日会涨那么猛,市场的具体行为是猜不到的,尤其是在牛市当中,所以我年前就反复提了,目前不要沉迷于预测,要目光短浅,走一步看一步。


本来抱团的核心资产就明显高估了,年前又爆拉了一波,导致市场进入超买状态,风险积聚,这时候出现比较深度的回调其实也没什么太奇怪的。


上次直播的时候我提过了,不要在牛市高位加仓,虽然我不能给出具体投资建议,但不在牛市高位加仓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所以如果追高被套了,不要来问我怎么办,一来我也没有办法,牛市本来就是散户亏损的主要来源,二来也没有人能为你过去的错误买单。


如果是在核心资产明显高估之前进场的话,目前距离亏损还很远,即便这次回调之后,核心资产也依旧处在比较偏高估的位置。

 

至于市场接下来会怎么样,我同样预测不了,纯粹技术面来说,目前指数处在去年三月份底部启动的上升趋势线的下沿,还没有跌破下沿,如果再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跌并且不快速反弹的话,或者如果在这个位置横住一段时间,比如两周以上的话,那就可以确认下沿跌破了。

 

你非要我猜的话,我觉得就此突破下沿的概率不大,这次调整其实释放了不少风险,市场格局和一些宏观指标反而因此好转了。


如果最终确实没跌破的话,后市可能会走向更均衡的风格,什么叫更均衡的风格?不是指上周那种垃圾股涨最多的风格,没有业绩支撑的垃圾就算一时飞起来,早晚也还是要下去的。均衡风格是指市场不再单纯盯着头部股票,有良好业绩增速作为支撑的中小票也会有足够的机会,这个问题我们年后第一期就讲过了。


反过来,即便确认跌破了下沿,也不是说市场就要完蛋了,一般来说,趋势下沿确认跌破的话,只不过说明中期上升趋势大概率结束了,不上升了也可以横着,毕竟也只是头部核心资产偏高估而已,指数层面和大量头部以外的股票并不高估。


整体来说,底部趋势线算是一个很简单但很有效的指标,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复盘一下06/07年的股改牛、09年的救市牛、15年的杠杆疯牛、17年的蓝筹牛、19年初的修复牛,底部趋势线都是非常有效的指标。

 

以上就是对上周股市的看法,具体操作就需要各位自己考虑了,至于安慰的话我也说不来,不擅长这事儿,一般原本想哭的人,让我安慰完,那就不想哭了,改成想死了。

 

这期的重点是要跟大家讨论一下对于宏观和微观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宏观,人们日常往往都喜欢大谈宏观,因为这东西天南地北啥都能往里扯,而且很难被证伪,说人话就是没办法打脸,所以聊起来特别容易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中年男性尤其喜欢,然后不知不觉当中给自己种下各种思维误区。

 

我们从两个生活当中的例子说起。


第一个例子是,上周五的时候,我一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最近A股跌,港股跌,美股跌,比特币跌,那么钱都去哪里了?


在听我解释之前,我建议各位先自行审视一下,首先,你自己有没有类似问题?其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可以按下暂停键,给自己几分钟思考一下。


然后我继续往下说,对于这位朋友,我当场反问了他一个问题:再往前的时候,美股涨,A股涨,港股涨,比特币涨,那么那时候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原问题和我的反问都是不成立的,根本不存在钱哪里来、哪里去的问题,一样资产,有买必有卖,交易两边永远是平衡的,所以股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是不存在资金流入流出问题的。


如果还不理解的话,我再换一种更加说人话的方式来解释:


假设A手上有100股股票,以100块钱的价格卖给了B,B又以120块钱的价格卖给了C,C又以150块钱的价格卖给了D。


这时候你看一下这个由四个人组成的股市里,资金流入流出了多少?答案是没有流入流出,原本B有100块,C有120块,D有150块,现在A有100块,B有120块,C有150块,买和卖是平衡的,钱只会在不同人手里转移,不存在流入流出的概念,只不过钱转移的过程当中,资产被不断重新定价而已。

 

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日里经常会提到股市资金流入流出的说法?


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很严重的表述不严谨,如果要提资金流入流出,就一定要明确是某一个或者某一类角色的单边情况,比如北上资金,比如国家养老金,再比如公募基金。


对于具体角色的单边情况来说,要么是买多于卖,要么是卖多于买,要么买卖平衡,这样才会存在净流入或者净流出。


对于双边是不存在的,北上资金净流入200亿,那他们的交易对手盘一定是净拿走了200亿现金,即便这些对手盘拿着200亿又去买了别的股票,那他们还有他们的对手盘,买卖永远平衡。


至于,平日里之所以会提及某些角色的资金流入流出,是因为这些角色的行为模式比较专一,力量比较集中,所以他们对市场的影响要比散户更大,虽然绝对体量上来说,散户依旧是A股的大头,但是散户是四千多只股票乱买的,力量非常分散,几乎没法推动什么中长期趋势,而公募基金重点关注的股票只有两三百只,北上资金更是只有大几十只,所以他们的影响力更大。

 

一旦说穿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小学级别的问题,但生活中却经常犯错,股市流入多少资金,流出多少资金的说法屡见不鲜,更离谱的是大跌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说多少多少资金被消灭掉了。


究其原因,就是过度沉迷于宏观现象,而丝毫不关注微观过程,以至于无法发现微观过程当中的谬误。


而事实上,任何宏观现象,都是由千千万万的微观过程组成的,不单经济和社会如此,自然科学也是一样的——水在宏观上表现出来的毛细现象,本质是微观上的分子间作用力;宏观上的感染发炎,本质是免疫系统在和细菌病毒作斗争。


如果一个宏观现象无法找到对应的微观过程,那无非就是两个可能性:


1.观测手段不够,看不到微观过程,比如几百年前就看不到细菌病毒,自然搞不清楚发炎的微观本质;


2.这个所谓的宏观现象根本就是在扯淡,甚至干脆就是臆想出来的。


经济金融问题当中,多数情况是后者,这里我们来看第二个例子。

 

我那朋友的问题实际上还有后半段,他出于个人原因比较关注日元资产,他后半段问题是:日元最近跌了,国际资本流出日本之后会去哪里?


类似的,前阵子评论区里有位听众问了个问题,说现在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股市和楼市了,会有什么后果?


对于我这位朋友,我说我不太关注日元,我刚才看了一眼,日元兑美元,最近跌了大概3%。


首先,如前面所说,价格涨跌不代表所谓的资金流入流出;


其次,3%的波动实在不是什么太需要解释的东西;


再次,我就算不管这些,你既然说国际资本流出日本,那你能拿出相应的数据吗?日本是一个发达且制度成熟的国家,成熟到了乃至繁琐,他的外汇结算、资本进出一定是有完善的数据可查的。


他说他没查,他就是感觉,那好,你的感觉很可能是扯淡,想知道真实情况的话建议去查一下数据,我不懂日文,这个只能你自己解决了。

 

而对于那位提问的听众我当时也直接给出了反问。


所谓国际热钱,从哪里来?是什么人什么机构的钱?通过什么通道什么工具进入中国?在中国做了什么事情?买了具体什么资产?


我之所以这样反问,也是试图在引导他去关注微观过程。


一旦关注到微观过程,就会发现,所谓国际热钱,实际上是一个站不住脚的概念,而这又是网络上经常喜欢鼓吹的词。


中国是个货币非自由兑换国家,大资本、大机构要进入中国,必须经过官方的合法通道,比如陆股通,比如QFII,比如FDI,这些全都是有清晰数据可查的。


通过非法通道进出的资金有没有?客观上肯定有,类似的地下钱庄,国家一直在打击,但这些通道主要不是外资在用,而是国人在用。


道理很简单,通过这种通道进来的话,钱和资产只能放在纯内资身份下,要么是内资企业,要么是中国公民,因为放在外资身份下会被查。既然只能放在内资身份下,那对于外资实际所有者来说就是毫无保障的,没有保障自然就不可能涉及比较大额的资金。

 

而通过合法通道进来的钱,FDI主要投资产业,而且制造业为主,因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有优势,这些是长期资本,也是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助力来源,不能称之为热钱。


而通过陆股通和QFII进来的钱,虽然是投资股市,但他们也是A股当中最稳定、最长期的那类投资者,他们的行为比内资基金更加稳定,也不能称之为热钱,事实上他们对A股的生态建设是做出了客观贡献的,虽然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意愿。


网络上经常有人说陆股通进来的外资抄了A股的底,赚了我们很多钱,首先,这确实是事实,2440点的大底确实是外资抄的。但这是人家抢我们的股票吗?不是的,是我们水平不行,四五千点的时候要追高,2018年2500点的时候又怂了,说完了完了,A股要推到重来了,这才让人家抄了大底,他们要是不抄,还得往下跌。


同样的,我之前提过,我们很多互联网、硬件科技、医药研发等新兴产业的早期投资都是外资为主,这是人家抢去的吗?不是,是以前内资不识货,外资不投就没人投了,一直到近些年内资在新兴产业的投资上才开始有点上道。


至于外资有没有投资房地产的情况?商业地产有,但规模占比非常非常小,住宅要较真的话也有,比如陆家嘴中央公寓,2006年的时候就是摩根士丹利的基金整体买下来的,但这就少到个例级别了,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忽略不计,目前中国楼市高度限购,外资不存在投资的可操作性。

 

所以归根结底,今天的结论就是要告诉大家,要学会较真,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宏观现象、宏大叙事上面,要穿透到微观过程,否则很大可能就是自欺欺人而不自知,甚至把自己给带沟里去。


比如前阵子南下港股的热潮里,网络上所谓“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言论,就是典型的中了宏大叙事的毒,不是说港股不能投资,但是这种口号把股市的微观过程当成了一件你整我抢的事情,最后甚至陷入到了民族情绪当中去,如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限于长度关系,还有些内容没讲完,我们下期再补充,那么下期再见。


如果你喜欢本集内容,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更多朋友。


编辑|何海东   审核|杨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20052011

    为大白老师的语言风格点赞!

  • 博苑的音乐厅

    段子手啊

  • 小兔HAPPY

    大白老师还是个段子手成功最逗乐了

  • 听友206157011

    大白老师 分一下比特币吧

  • 顾哥学学

    学习啦,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