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更要下“绣花功夫”(作者:宛江平)|2021年第二期

疫情防控更要下“绣花功夫”(作者:宛江平)|2021年第二期

00:00
04:57

疫情防控更要下“绣花功夫”

作者:宛江平

春节是一场人口大迁徙,最后的目的地是“家”。可今年春节与往年不同的是,受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国内零星散发病例的影响,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多地发出“非必要不返乡”和“就地过年”的倡议,在国和家的抉择中,在外务工创业、求学返乡人员面临“回”还是“不回”的选择时,不少城市出台了暖心举措,为“就地过年”者解除后顾之忧。无数游子积极响应号召,将返乡归途变成了就地坚守,将家人团聚变成了各自过年。


然而,春节前夕,有群众反映,其从低风险地区返乡前,电话咨询当地的防控政策,社区干部回应称“不隔离”,但返回家乡后大门却被贴上了封条,严禁外出,找社区干部“理论”,一句“当地政策”搪塞而过。


揆诸现实,此类现象并不鲜见。有的地方在学习和领会上级政策方面,只做简单的“传声筒”“播放器”,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有的地方拿着上级指导意见,只当快速“裁剪员”,以至于“裁剪”下来的措施,丝毫没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最终让基层执行起来相互“打架”,返乡人员埋单;还有的地方在执行防疫政策时,擅自“加码”,甚至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阻断人员出行、返乡,不仅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让不少回乡心切的人员倍感心酸。


整治“一刀切”的现象,不能只看到它的危害,还要用心下一番“绣花功夫”,找到其发生的根源所在,把问题分析得更细一些、更充分一些,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实际情况,不管客观条件,一律采取程式化、机械化、简单化的“一刀切”,看似“硬核有力”的措施,实则充分暴露了当地干部管控思维僵化落后,管控措施简单粗暴,往往与政策初心相违背。


说到底,不顾“三七二十一”的“一刀切”,切掉的是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切掉的是政策的严肃和权威,切掉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认同度。其结果必然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此以往,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使我们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方能有效。在治理方式上,要锤炼堪称精准的“一刀切”,就需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政治意识,履行政治职责,学思践悟、锤炼本领,坚守法治思维、树立正确政绩观、下足“绣花功夫”、坚持“一盘棋”,基层治理才会更精准、更精细、更精巧。


在机制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分类施策,原则问题、底线问题等方面,该“一刀切”时不容妥协,在民生问题、群众利益等方面,该包容审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也不容武断。尤其是在重点管控和群众性防控等方面,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才能真正做群众中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在考核评价上,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坚定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的信念和信心。始终紧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治“一刀切”的这根弦,多措并举、完善机制,彻底解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绳索”,真正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主播:青蓝云

剪辑:秀丽 |审听: 江淮杂志 张想想

编辑:陈珺  潘诚| 复核:秀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