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_智慧要滋养,才能斗烦恼(20170524)

281_智慧要滋养,才能斗烦恼(20170524)

00:00
10:00

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跟烦恼斗,不然都只是随着心情起起伏伏而已。我们从小到大,身体虽然长大了,但是智慧仍然是个婴儿,因为很少获取滋养智慧的“粮食”。所以我们需要依师闻法,熏习正知,培养正念。
——学诚法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泥和浆糊

    8.网友:法师,到底怎么念佛才算实修呢?望开示! 学诚法师:就像某人欠你一大笔钱,你心心念念记着,一刻也舍不下那样,心里时时刻刻都是佛。

  • 泥和浆糊

    7.网友:法师您好!我想问一个问题,极乐是怎样一种体验?作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该如何平衡人世间的情感呢? 学诚法师:1.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你证到了,才能体会到。2.想要治病,就要听话吃药;想要离苦,就要闻法转心。强调自己是个普通人,如果是为“做不到”找理由,那提问也没什么意思了。正因为自己充满烦恼,所以才要通过修行来改变。

  • 泥和浆糊

    6.网友:师父,我从小就跟自己的烦恼战斗,到今天越来越失败。比如,今天有想法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第二天这种心就退失了,然后我又提策自己,可又莫名地退心,并总是遭遇各种困难打击。我该怎样延续这种进取心一直不变呢? 学诚法师: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跟烦恼斗,不然都只是随着心情起起伏伏而已。我们从小到大,身体虽然长大了,但是智慧仍然是个婴儿,因为很少获取滋养智慧的“粮食”。所以我们需要依师闻法,熏习正知,培养正念。 佛菩萨的愿力之所以坚强不退,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希求心,还有思维、信心、智慧等配合而成,这些条件也都是要“修”的。

  • 泥和浆糊

    5.所以修行要强调一个外在的善法环境的重要,这是帮助我们转心、念善的重要辅助,但是要让自己能够与外在的善法环境相应,需要常常接触,培养信心和习惯,如果平时没有去积累,境界到来之时,即使有这样的外缘出现,自己也难以接纳到其中的能量,获得帮助。

  • 泥和浆糊

    5.网友:法师好!为什么人心里会赌气,会争一口气?要怎么劝人放下心中的那口怨气呢?恳请法师开示。感恩! 学诚法师:嗔心烦恼充斥在心里,发挥着作用,把心的其他功能都屏蔽了,所以人就失去理智,无法开启正确的思维。这个时候要转心,若非自己有深厚的闻思基础、强大的调心能力,就需要一个更强的外缘,比如非常信任的亲友或一个强猛境界,让自己的心能够从烦恼的状态脱离出来,先停止烦恼的作用,平静下来,再反省,用理智去思索。

  • 泥和浆糊

    4.网友:顶礼师父!我是一名医生,从小立志救死扶伤,可是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医生和患者之间很难沟通和信任。给患者开的检查项目和药品,他们总觉得是为了赚钱而故意多开的。可这些都是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所需的,如果草草应付了事是对患者的不负责。原本救死扶伤的神圣工作,整天面对患者的不信任和内心的纠结,十分苦恼,有了想要放弃这个工作的念头,希望师父开示。 学诚法师:菩萨以众生心为心,少想自己的委屈,成就真实的功德。冷漠的坚冰、缺乏诚信的环境、人人心中的忧惧困苦,都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以菩萨为榜样,来融化、来改善、来拔除,用修行的心面对一切境界。

  • 泥和浆糊

    3.网友:师父,犯了恶业,又去忏悔,念佛菩萨,是不是很假?明知是错的却受不了诱惑,事后又心生忏悔,是不是特虚伪? 学诚法师:因为习气烦恼猛利而犯错,是力量不足,不是虚伪,万不可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总是做错,忏悔也没用,干脆就不做了。只要能够深切忏悔,净罪集资,慢慢定能改善!但是,如果心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故意犯错,认为“反正可以忏悔”,那就失去正见了。

  • 泥和浆糊

    2.网友:师父,不是有求皆苦么? 学诚法师:佛菩萨顺应众生的希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像大人许给孩子一个玩具,告诉他,你只要好好做,就可以得到这个玩具,其实帮助孩子培养起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才是大人真正的用心。向外求,一定会苦。把向外追逐变为因上努力,不去想外在会怎样,只管静静地在自己的身心上用功,就会从很多忧苦中解脱出来。

  • 泥和浆糊

    1.网友:师父,很多经典都说佛菩萨圣众无量无边,可是他们在哪里呢?既然是无量无边而且又有大威神力,那为什么他们不能用神通来救济地球上的苦难呢?比如,打仗、大水灾、火灾,难道佛菩萨们不能用神通改变吗?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疑惑,求解释。 学诚法师:世间第一正见是业果,神通不能改变业果,“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