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关系在碰撞中产生(孤独篇)

16、关系在碰撞中产生(孤独篇)

00:00
05:52

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风景无限,不要期待自己一直保持所谓的“心理健康”,那可能意味着,你一直走在安全的平地上。
套用一下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那句话:“一个人的自我,是在关系的碰撞中形成的。”厉害的人物,是在和厉害的人、事和物深度碰撞中淬炼而成的。深度碰撞自然有各种痛苦,甚至是深度痛苦。
不仅要和外在的厉害客体去碰撞,而且还要敢于深入你黑暗的潜意识深处。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瑰丽的风景,淬炼出更强的自我。
“生命不在伟大的思考中,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碰触与联结中。”
这句话明确的表达是,生命不在“光秃秃”的思考中,而在一次次真实的碰触与联结中。想起面试过的多位咨询师,他们在从事原本的工作时收入很高,但做起收入远远不及以前工作的咨询师的工作来,竟不亦乐乎,因为有深度的碰触与联结。
交流和互动意味着,我的信息和你的信息可以在彼此间流动。好的交流是,我允许你的信息在我的心田——可以想象你真有这么一块心灵的田野——留下,你也允许我的信息在你的心田停留。然而,太多关系中,有人只想把自己的信息传给对方,对对方的信息却充耳不闻。例如,在一个家庭中,奶奶不停地说:“你想吃什么?奶奶给你买。你怎么不理奶奶?”然而,真相是,孩子很多次对奶奶表达了拒绝,说自己并不想吃什么。这只是一个表现而已。太多人感觉在自己家中,某人就像有一个坚固的壳,挡住了别人传来的信息,却会固执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如果别人听不到,他们就会生气。
这是因为,在共生式关系中,存在着“共生绞杀”:我和你要形成一个“我们”的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只有一个人的意志该存在,那当然最好是“我的”。
不讲这种心理学道理,只讲社会层面的普通道理,你会看到,在我们习惯的关系中,谁发话,谁听话,这是权力的基本表达。所以,我只想把我的声音传递到你这儿,你的声音我却不想听到。这是想表明一种权力关系——你要听我的,而我可以不听你的。
不过,还可以讲一个更深的心理学道理。对一个婴幼儿而言,他的确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他的声音先是被听见,可以在抚养者的“心田”里存在,然后他才可能允许别人的声音在他的“心田”里存在。但在我们的社会中,这也意味着一个深刻的普遍创伤:太多父母并不想听到孩子的声音,他们只想给孩子传递自己的意志,并且在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这么干。这也是因为抚养者感知到了关系中权力的存在。
成年人之间,有时候就需要用愤怒加大声吼叫,甚至威胁,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也是沟通的一部分。亲密关系中,吵吵架是可以的,只要你能感知到两个人的互动和交流越来越多,关系整体上朝着相互理解的方向发展,就可以。
怕的是,吵架导致了受伤,却让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如果关系总这样,就可以考虑结束了。不过结束前,你必须问问自己:“我曾经用吵架的方式给这个关系一个改变的机会吗?”
恋人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都需要适当的时候发出分手威胁。当然,这最好不是演戏,不是有意的“作”,而是真正有了这样的感觉时才这样做。这样,双方可以知道彼此的尺度在哪里,然后进行调整,当然也可能就此真分开了。否则,真有了这样的感觉却一直忍着,两个人就会一直按照固有的节奏交流,然后真走向分手。
把关系里的“毒”表达出来,让它显化,看看能不能解决它。能解决,关系继续;不能解决,关系就可能走向结束。
关系会淬炼一个人,如果不把一些致命的动力展现出来,也就失去了在关系中淬炼彼此的机会,导致双方都不能成长。
唯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展开生命,并与其他存在建立真切的碰触,这才叫活过。
活生生的体验,就是活着、活过的证明。哪怕再奋斗、再卓越、在别人眼里再被羡慕,如果没有丰富的体验,生命就仍然是苍白、匮乏的。酣畅淋漓地活着吧!正确地活着如果太乏味,就没什么好称道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