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凌文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开始染上春节的气息,这气息直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才散去。春节的高潮是除夕到正月十五的上元夜。这一传统佳节也成为很多诗人笔下的题材,让我们有机会从诗中了解古代人过春节的那些事儿。
春节统一姿势: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喝屠苏酒
大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这里的“除”,其实是指度过的光阴。《诗经·唐风·蟋蟀》有这样的句子: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
当蟋蟀在堂的时候,这一年快要过完。这时应该纵情欢乐,不然岁月就要过去。《诗经》中的这句话,可能是关于除岁的“除”最早的使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歌咏春节的诗词,宋代王安石这首《元日》广为流传。诗中描写了很多春节民俗:放鞭炮、贴春联、喝屠苏酒。这些年俗有些沿袭至今,有些我们这代人已经不太熟悉。比如,古时候人们会在大年初一这天喝屠苏酒,据说喝了就不会得瘟疫。
除了过年的统一姿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另外找到几位唐代诗人写除夕和春节的诗,发现诗人们的春节过得不尽相同:有人投壶,有人燃香,有人想家,有人想媳妇,有人失眠,有人生病,甚至还有人下地干活。一起看唐代诗人们诗中的春节吧。
杜审言《除夜有怀》:守岁、投壶
从杜甫诗中看杜甫,觉得杜甫是个忧国忧民,关注民生、非常接地气的诗人。但其实杜甫出自书香世家,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
杜审言的《除夜有怀》中记载了过年的情景。“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诗中除夕夜,人们把烛迎新、守岁,还玩起了投壶游戏。
李商隐《隋宫守岁》:燃香、喝酒、灯火通明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李商隐在诗中说:“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过年的时候,点燃名贵的沉香。院子里,火炬灯烛通明,举起玉液琼浆美酒,庆贺新一年的开始。
白居易《除夜》:失眠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白居易在步入60岁的除夕夜,写下这首诗。白居易在诗中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除夕一过,明年就是60岁的白居易了。
孟浩然《田家元日》:下地干活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夕夜,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初一,四十岁的孟浩然虽然没有官职却依然担心农业生产。在种满桑树的田埂旁,孟浩然跟老农夫、牧童在田里劳作,大家推测,新的一年会是个丰收年。
卢照邻《元日述怀》:生病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大年初一,重病的卢照邻已经不做官了,在乡间隐居。但这个春节的节日气氛很浓郁,人们高歌畅饮美酒,早开的花儿们也像是翩翩起舞迎接大唐的春天。回家的小路点缀着翠绿的鲜嫩小草,真希望年年岁岁、四时风物都这么新鲜。
高适《除夜作》:想家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今年就地过年的我们,还可以网上“云团圆”,古代可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也难怪高适过年时,在旅馆里,晚上睡不着很想家,可家却在千里之外。他一时之间回不去,也没有别的方式见到亲人。
元稹《除夜》:思念亡妻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这首诗写在除夕晚上,元稹思念去世的妻子。元稹写过很多爱情诗,有感动后人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在诗中指出过“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样的婚姻现实。
每逢岁末年初,人们会盘点得失、规划前程。有人感慨岁月过无痕,转眼发如雪。也有人“把酒祝东风”,“不负韶华行且知”。有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有人“万里归来颜愈少”。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这是一个年的结束,也是一年的开始。
实习主播 方茹云
编辑 凌文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