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没读完】第十一期 悲惨世界:我终于配得上我笔下的苦难(中)

【书没读完】第十一期 悲惨世界:我终于配得上我笔下的苦难(中)

00:00
14:34

【蒋方舟说】 

你好,我是蒋方舟,在上一集节目当中,我们讲到了40岁就已经在文坛和政坛获得至高荣誉的雨果,虽然早就已经在脑海中构建好了《悲惨世界》的故事原型,并且已经开始动手写了,但是迟迟没有完成。

 

就在雨果已经动笔开始修改的时候,法国1848年革命爆发了。愤怒的工人,穷人走上街头,搭起街垒,政治学家托克维尔曾经写过《1848年法国革命回忆录》,他是这样会议的:“在这座城市中,我看到成千上万的工人手持武器,成群结队,没有工作,行将饿毙,但头脑中都充满了空洞的理论和虚幻的期望。我在里面看见了社会被分裂成两半,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由于有共同的欲望而结为一体;而那些略有资财的人,则因共同的恐慌而结为一体。”

 

此时的雨果在哪一边呢?

 

他还站在秩序的一边,他那时候认为人民的意愿需要通过选票来实现,而街头的起义,是没有意义的内战,是“人民在与自己战斗”,因为那时的雨果,还是一个出入于议会与宴会,身边都是权贵的贵族,当他看到窗外穷苦的人,街垒里绝望的人,他并不能体会这些人的生命已经和他有了根本的区别,社会不接纳穷人,穷人也不属于国家。

 

【本期内容摘选】 

05:22 他不再是社交明星,贵族议员,国王的座上客,名媛的猎物,轻佻的诗人,多情的剧作家,困境中的作家,矛盾的知识分子。自此之后,他的身份只有一个:流亡作家雨果。从这个意义上,流亡拯救了雨果。

 

09:57 我第一次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最让我崩溃的倒不是这些人物,而是全书到了情节的高潮——冉阿让把受重伤的马吕斯拖进了下水道去救他的时候,出现了整整一章对巴黎下水道系统的描写。

 

12:52 流亡中的雨果终于具体的和受苦的人生活在一起,他把整个身心都浸入那个阴暗的地下世界,他在黑暗中睁大了双眼,去看没有人愿意看的肮脏的细节,去感受所有人都要捂着鼻子匆匆逃避的腐臭的气味,他知道,世界的悲伤从来不是靠生活优渥的文人在温暖书房里的想象,而是如此的真实和具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围城Online

    老师,新年快乐!

    香奈儿包的主人 回复 @围城Online: 它这个有效期只有108天?之后听不到?

  • 松子糖balabala

    三点收获: 1.连时代都成就雨果的著作,让他真切地体会悲苦,他具体地亲历了悲苦。 2.他是国家良心,作为最后一个回国的人。所以拿破仑没有亲历的凯旋门却搬运过雨果的灵柩。 3.下水道象征黑暗和死亡。没有人愿意去看望,但是这个地方又是这样的大。繁荣的城市地下有着具体的下水道。

  • 水流云在_lingjing

    这一期讲得真的太好了,有点泪眼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