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工艺美术发展成就

元代工艺美术发展成就

00:00
05:02

元代工艺美术发展成就
概述
元代是一个以蒙古族统治的少数民族政权,它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的政治局面统一了,中国其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蒙古族自古以来作为游牧民族,以骑马、打猎、放牧为主,建国之后为巩固政权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对手工艺十分重视,体现在陶瓷、纺织、金银器的制作方面。
时代背景:
①多种文化并存→
②元代统治者重视加强思想方面的统治,利用宗教麻痹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识→
③国内各民族联系紧密,中外交流频繁→
陶瓷方面
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元代陶瓷工艺最有成就,当属青花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元青花自出现以来就广受人喜爱,使用传统装饰技法的刻画,印花退居刺猬,元青花英语蒙古族从蓝上白的审美相投,因而被广泛生产,其青花呈色稳定,永不褪色,原料在云南,江西,浙江都有产地,素雅的质感,引人喜爱。
◆釉里红也是元代陶瓷的又一重大发明,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因其发色烧至极难而倍受珍视,其烧制成功,说明元代的烧制技艺已熟练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对于铜做发色剂有纯熟的制作工艺。
◆元代受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影响,多流行大盘、大罐等大型器具,由于元代发明了二元配方,采用磁石与高岭土结合的方法,改变了以前只能制作小器的生产工艺。并且采用二元配方后器物不易变形,烧成温度大大提高,使得陶瓷成品率洁白度,硬度都得到了保证。
染织工艺方面
◆元代丝织工艺,在材料上多使用金线,“以金彩相尚”。
织金应用于元代丝织品,又称纳石失,是一种在织物中夹金丝的制作工艺,由于元代统治者以享乐为主,崇尚奢华,为显示其华贵和权威,这种织物被元代统治者当做赏赐物品或用于袈裟、帐篷等。


由于当时中外交通发展,许多著名的外国染织品如天方锦、缅甸锦、波斯 等传入我国,使染织工艺的艺术风格为之一变,多采用西法。
◆由于蒙古族的游牧传统,元代毛织极为发达,品类丰富,分为毯和 两类,常用于做帽、案席等防风保暖,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其中以羊毛、揉毛制成。
 是羊毛、野蚕丝等织成。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型染织工艺,著名的纺织工艺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织工艺发展做了更重大的贡献。它改进了生产工艺,采用半机械化去棉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了新式弹棉工具,省时省力;提高了纺纱的效能;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法,是普通棉布呈现出丰富的花纹图样。
金属工艺
元代统治者十分重视金银器,金银器分为三类:日用器皿、首饰、货币。铜器中铜镜的制作工艺不如以前讲究。
金银器除了被制作为生活器皿如碗、杯、盏、盆等彰显财富实力外,同时应用于各种首饰生产,如钗、等,并且作为货币使用的金银锭和金银条广泛使用。
漆器工艺
元代漆器得到较大发展,著名的品种有雕漆、戗金、螺钿等,制作过程复杂。
总结
◆元代工艺美术的成就与社会背景政治风俗密不可分。
◆元人尚武的精神使其醉心于追求奢华、大气的作风,在原工艺美术上形成了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例如大型的陶瓷、金银材料应用于织物等。
◆元代工艺美术成就的关键在于对工匠的重视,元代工匠多为汉人有高超的技艺,在元代工匠世袭制度下,他们的手艺越发精进。正是这一批浩浩荡荡的工匠,为元代工艺美术发展鼎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