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盛行厚葬之风,人们都以为人死后的灵魂是不灭的,可以升入天界,封建统治阶级更是希望死后能和生前一样享受权势和富贵,因此竟相攀比,营造墓穴,雕绘墓壁,把阴间布置得如人间一般。他们在覆盖棺椁的帛画上,描绘出灵魂升天的情景和灵魂所生活的天界仙境,以寄托渴望成仙的遐想。虽然这类引魂升天的内容在战国帛画中就已出现,但想象力最丰富、表现色彩最浪漫的当属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的一幅T形帛画。
1972年,在长沙市的东部地区发掘了三个西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分别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和他的夫人及其中的一个儿子。一号墓和三号墓分别出土了一幅T形帛画,尤以一号墓的T形帛画最为引人注目,这幅帛画的外形犹如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T"字,遣策中称它为"非衣",因为它的外形"似衣而非衣"而得名。当时使用非衣,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是招魂。早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就流行着为死者招魂的习俗。《招魂》中记载:"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指的就是用缕绵作成幡物,以招死者之魂。具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出葬时,由专人举着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另一种意思是祝愿死者的灵魂,穿了非衣,就将会像鸟一样飞升上天。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崇信黄老之术,求神仙,求长生不老。他们相信人死后可以成仙,象鸟一样飞升上天。
整幅帛画是绘制在一张褐色的丝绢上,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它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最上端长67厘米,描绘的是天国的景象:正上方坐着一位人首蛇身的神,他就是传说中的烛龙神。传说他的威力巨大,他的眼睛睁开就是白天,眼睛闭上便是黑夜,他还可以决定天气的阴晴,风雨的起伏,简直就是天国至高无上的主宰。在烛龙神的左边有九个太阳栖息在一棵高大的扶桑树上。在其中的一个又大又圆的太阳里边有一只黑色的鸟,有学者认为它是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太阳时所发现的日斑,也就是太阳黑子。其实,我们的先民对于太阳黑子的观测,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对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在公元前28年就已见于史料了,这也是世界上公认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自那时起,至公元1638年止,我国对太阳黑子的记载共有112次。在当时的记载中,太阳黑子被称为"黑气"、"黑子"或"乌",其大小被描写为"大如钱"、"大如卵"、如桃、如李等等,描绘得非常形象。烛龙神的右边是对月宫的描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在月亮的上面有一只体形硕大的蟾蜍,蟾蜍口中含着一棵能治百病的百年灵芝。月亮之下,有一美丽的女子正托举着月亮缓缓升起。在烛龙神的下方有两个兽首人身的怪物分别骑在神马飞黄上,手中牵绳向左右飞奔,绳子的另一头扯着一个乐器--铎,振铎作响是欢迎升天之人的最高仪式。铎下方是天门,天门分别由神豹和门神把守。
中部为人间世界:在华盖下面,画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就是一号墓的主人辛追。你看她:体态肥胖丰满,头向前倾,背微驼曲,动作庄重缓慢,相当成功地刻划了一个贵族妇女的形象。对于辛追夫人的形象描绘是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在她的前边有两位戴刘氏长冠的男子在跪献某物,后有三婢女相送。这是画面的中心,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重点。中部的下端,玉璧垂磬,彩帛帐幔分飘左右,其下则是辛追老夫人的家人,个个面色青蓝,神色悲哀,仿佛在哀悼老夫人的逝去,但是先人已去,只能听着头顶这个呈八字形的磬奏出的哀乐。
最下部长1.38米,为地下部分: 对立着两个横座的柱子,形成一个门道,门柱上各有一只小豹子,柱间有二人衣冠楚楚,头带"爵弁",拱手对坐,可能就是天门的守门神。其上有两个骑偶蹄动物的异兽,异兽各执绳索牵着一只环钮的特钟,钟的两铣系有组带。异兽所骑动物,身着白地花衣,头和四足皆赤。钟的上面又有两只展翅俯瞰的鸟,与人首蛇身的神人两旁的鸟相似。再下部描绘了一个赤身裸体的地神――鲧,他正托举着大地,脚下踩踏着两条巨大的鳌鱼,传说中只有鲧才能稳住兴风作浪的鳌鱼,制止地震山崩的发生。地府中更有面目狰狞的怪狗和双目圆睁的猫头鹰,它们虽不吉利,却能镇压地府中的妖魔不去侵扰老太太安静的亡灵。
这幅帛画的内容极为丰富、复杂,从人间到天上、地下,从现实到幻想,从整体看,表现手法多样而协调,正象用多种乐器合奏出的一首奇变而和谐的交响乐。同时,高度的装饰风格和写实手法相结合是这幅帛画的一大特色。帛画的内容很复杂,却能够处理得既分布全幅,十分饱满,又互有联系,丝毫不觉得杂乱;既能够突出某些主要内容,又有主有宾,花团锦簇,不显孤立。表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是难得一见的杰作,具有难以估量的艺术价值。
整幅帛画把神话、想象和现实生活完美地统一起来,无处不体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追求永生的幻想,堪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古人还是真的太迷信了,这样也能信?还飞衣?呵呵!真会想,还真敢想!
马王堆的T型帛画,参加过国家宝藏,上面画着地狱人间仙境三种不同的景象。
总说错字
讲的真好!学习了
大一才在文博专业学习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