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影响情绪。有的音乐能让人兴奋,有的音乐能舒缓心情,有的音乐能让人忧伤……
音乐为何有这样的作用呢?
让我们了解一下大脑的活动规律:大脑有约170亿的脑细胞构成,不同的脑细胞分管着身体不同的功能,当一种行为产生时,主管该功能的脑细胞就非常活跃,并形成相应的脑波,不同行为脑波频率不同,现代科学已监测到各种行为的脑波。
人的脑波区间主要在30—0.4赫兹之间,分为四个区间,分别命名为β、α、θ、δ,兴奋时为β波,在14赫兹以上;安静时为α波在14-7赫兹,冥想和昏睡时是θ波在7—4赫兹,深度睡眠是δ波在4—0.4赫兹,眼球快速运动睡眠时脑波在15-30赫兹。
音乐之所以会影响情绪,是因为不同频率的音乐影响了同频脑细胞的运动。
另外当一个波段脑细胞活跃时,其它波段的脑细胞就处于相对休息状态。例如跑步时人就很难思考问题,悲伤和喜悦不会同时存在,睡眠时我们意识形态的脑细胞都会休整。
音乐不仅仅是消遣,更是疗愈疾病呵护健康的方式。运动能让我们健康,音乐能影响我们脑细胞的运动,促进大脑健康!
低频音乐是根据睡眠时的脑波开发的,里面主要是θ和δ波,这种音乐能引导和激发睡眠中枢神经的活跃度,睡眠中枢的脑细胞活跃了,我们入睡的速度和睡眠深度就会大大增强。
低频音乐不是轻音乐,轻音乐仍是高频音乐,只是弹奏的力度轻柔而已。
低频音乐解决失眠、易醒、多梦等睡眠障碍,依据的是大脑活动规律,是科学、安全、健康的,不同于安眠药、酒精、熏香等方法。
睡眠是睡眠中枢神经控制下的人体自我修复的过程,安眠药、酒精、熏香等确实能让人入睡,但这些方法也抑制了睡眠中枢神经,身体的修复同时也会出问题,所以醒来后头晕、浑身无力、烦躁就很正常,这些方法引起的睡眠也称之为“伪睡眠”。
低频音乐的开发是慎密的,目前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世界领先,并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这些音乐不仅促进深度睡眠,对焦虑、抑郁、头痛等精神类疾病也有非常好的疗效。
除了低频音乐,白色噪音如雨声、海浪、风声等也利于睡眠。 1989年,英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以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的“白噪声与睡眠诱导”实验。随机抽取了两组(每组20个)出生2-7天的新生儿分别进行研究, 让他们在白噪声环境中进行睡眠比较。实验组中16人(80%)在5分钟内睡着了,而在对照组中(5分钟内)自然入睡比例只有5例(25%)。无论对于婴儿还是成年人,无论是对健康的受试者还是病人,适当音量的白噪声或粉红噪声对睡眠质量以及睡眠结构有着积极的影响,减少了睡眠诱导时间(也就是入睡快),减少了醒觉次数,增加了睡眠深度,增长了总的睡眠时间。这听起来对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讲都是福音,事实也是如此。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