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皇家警卫指挥官范先,态度强烈,打算斩杀杜畿,用以裹胁部众,但最后决定:用压迫使杜畿自动离开。于是,就在郡政府大门,诛杀秘书官以下三十余人。杜畿谈笑举止,一如平常。卫固说:“杀了杜畿没有益处,只会招来恶名,而且他已在我们控制之下。”准许杜畿就任郡长。杜畿对卫固、范先说:“卫家、范家,是河东郡两大望族,我是一个外地人,所以只是批准你们的决定而已。然而,长官部属之间,存有大义,有福同享,有祸同担,遇到大事,应共同磋商。”任命卫固当郡政府军司令(都督)、代理主任秘书职务(行丞事),兼人事官(功曹)。而武装部队三千余人,全归范先统御。卫固等大为欢喜,表面上遂尊奉杜畿,但是却不把他放到心上。卫固打算扩大征兵,杜畿至为忧虑,对卫固说:“如果征兵的范围扩大,人民必定惊恐骚动,不如改用募兵,使实力逐渐增强。”卫固认为有理,接纳这个建议,而募集到的士兵很少。杜畿又劝卫固,说:“顾念家庭,人之常情,将领们和文职官员,不妨轮流休假,紧急时征召,并不困难。”卫固不愿因拒绝这个建议而招致大众怨恨,又完全接纳。于是,善良的人在外边,暗中相助;邪恶的人分散,各自回到各自的家。
不久,白骑变民集团(自黄巾民变以来,有张白骑之辈,在丛山中纷纷起兵【参考一八五年二月】。史书对这群变民的记载,十分简略)攻击东垣(山西省垣曲县);并州州长高幹,进驻濩泽(山西省阳城县西)。杜畿知道有若干县城归附自己,于是挺身而出,单独率数十名骑兵,登城固守。若干县城官民纷纷响应,只不过数十日,已集结到四千余人。卫固等遂公开跟高幹、张晟联合,共同向杜畿进攻,不能攻克;转向附近各县抢夺粮秣,又毫无所得。
曹操派参议官(议郎)张既,征调关中(陕西省中部)驻屯将领、安狄将军马腾等,会师攻击张晟等,大破张晟等联军,斩卫固、张琰等重要首领,赦免余党。
杜畿治理河东郡,一切宽大。对人民诉讼案件,不动用法律,而只给他们分析大义事理,教他们回家思过;父老们都自相责备,不敢告状。杜畿劝勉人民耕田种桑,鼓励他们饲养家畜和郊野放牧,遂家家富足。然后,兴办学校,褒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修筑防御工事,加强战斗训练,河东郡遂保平安。杜畿在河东郡十六年,政绩常居全国第一(杜畿的儿子是杜恕,杜恕的儿子是杜预。胡三省原注,认为:“杜姓家族,在曹魏帝国及晋王朝时代,数世都做高官,必然有家族传记【如墓志铭、家传之类】,史书照抄,未免言过其实。”)。
7皇家图书馆长(秘书监)、宫廷随从(侍中)荀悦(“秘书监”于一五八年十一任桓帝刘志时设立,最初不过管理图书,校勘正误,年俸六百石,以后地位逐渐重要),作《申鉴》五篇,奏报皇帝刘协。
荀悦是荀爽(荀淑的儿子)的侄儿。当时,中央权柄握在最高监察长(司空)曹操之手,皇帝不过恭恭敬敬地坐在那里而已。荀悦希望有积极作为,可是他的见解无法实现,只好著书立说。大概的意思是:
“治理天下的主要方法,在于先行消灭‘四患’,然后推行‘五政’。虚伪败坏风俗;私心败坏法治;行为放荡,败坏正常秩序;肆无忌惮,败坏制度。这四种现象如果不除,政令根本无法推行,谓之‘四患’。振兴农业照顾人民生活,分辨善恶挽救人心堕落,推广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建立武力支持中央威信,公平赏罚维持法律尊严,谓之‘五政’。“人民如果不怕死,就不怕犯法有罪;人民如果不觉得生活快乐,就不会去做善事。所以,在高位的人,应该先使人民富庶,使他们安居,这就是照顾人民生活,用善恶作为标准,来定功罪;对于毁谤或赞誉,一定要确切查明,取得真凭实据,不只听他的言论,更要考察他的行为;不被他的名声所困扰,还要仔细查看他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如此或许可以消除虚伪,免得大家效法。世上没有奸诈,民间没有淫乱,这就是挽救人心堕落。
荣耀和羞辱,是赏罚的理论根据;依照礼教的规定,荣耀的赞扬或羞辱的斥责,只能加到‘君子’身上,希望改正他的内心;锁枷鞭打,则专门对付‘小人’,希望改正他的行为。如果不推广教育,中等阶层人士将堕落成‘小人’;如果推广教育,中等阶层人士将跃升成‘君子’;这就是提高文化水平。既然身居高位,则必须拥有武力,才能防备不可预测的变化,平时用来安抚内部,战时则是效命疆场的劲旅,这就是支持中央威信。赏或罚,是政治上重要权柄,君王绝不随便赏赐,并不是爱财,盖随意赏赐,便无法用来鼓励善用;君王也绝不随意惩罚,并不是怜恤那个人,而是随意惩罚,便无法遏阻犯罪。不应该赏赐而赏赐,是遏阻善行;应该惩罚而不惩罚,是鼓励罪恶。在高位的如果不遏阻下面的人的善行,不鼓励罪恶,则国法确立,这就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患’消除,‘五政’建立,诚心诚意执行,坚定立场,宁可简略,不可倦怠;宁可疏漏,不可放弃大节。如此,轻而易举的就能获致太平。”
柏杨曰:
荀悦是儒家学派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司马光对他尊崇备至。从这篇《申鉴》可看出儒家学派政治主张的精髓:一是阶级森严的定位,最高层的是“君子”,最低层的是“小人”。教育只能改变中间阶层人士,中间阶层人士接受教育后,可以跃升成“君子”;不接受教育时,则堕落成“小人”。至于“君子”是否还会堕落?堕落成为“小人”?以及“小人”是否会上升成为“君子”?没有说明。荀悦的论点:“君子”“小人”,永恒不变。
另一是,人民奴役性的定位。荀悦强调:君王不可随意惩罚,并不是出于人权,而是不利于统治,意思至为明确:如果有利于统治,就可以随意惩罚。全部思想体系中,没有看到人的尊严,“仁政”并不是把人当人,而是把人当做工具。而如何爱护工具和爱护人——把人当人,意义完全不同。
儒家政治主张的最高指导原则,只看到君王的统御价值,没有看到人民的人格价值。
资治通鉴原文
范先欲杀畿以威众,且观畿去就,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馀人,畿举动自若。于是固曰:“杀之无损,徒有恶名;且制之在我。”遂奉之。畿谓固、先曰:“卫、范,河东之望也,吾仰成而已。然君固有定义,成败同之,大事当共平议。”以固为都督,行丞事,领功曹。将校吏兵三千馀人,皆范先督之。固等喜,虽阳事畿,不以为意。固欲大发兵,畿患之,说固曰:“今大发兵,众情必扰,不如徐以赀募兵。”固以为然,从之,得兵甚少。畿又喻固等曰:“人情顾家,诸将掾史,可分遣休息,急缓召之不难。”固等恶逆众心,又从之。于是善人在外,阴为己援;恶人分散,各还其家。
秘书监、侍中荀悦作《申鉴》五篇,奏之。悦,爽之兄子也。时政在曹氏,天子恭己,悦志在献替,而谋无所用,故作是书。其大略曰:为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伪乱欲,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是为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常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是谓养生。
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作伪以荡众心。故欲无奸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形也。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不虞,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赏罚,政之柄也。人主不妄赏,非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矜其人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法立矣。是谓统法。四患既蠲,五政又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垂拱揖让,而海内平矣。
荀悦关于赏罚的内容,其实每个管理者都应该看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日常管理中是不是有随便赏罚的情况!是不是已经造成了不好的结果? 好的奖赏的确能够鼓舞士气,让员工工作更加认真!但是不恰当的奖赏,却会造成人心涣散!惩罚也是一样,恰当的惩罚能让所有人引以为戒,不恰当的惩罚则让所有人噤若寒蝉! 自己管理的团队的赏罚是否恰当合适,也是很考验管理水平的!
儒家的愿望是人性向善!而不是靠良好的制度来约束人性的恶!可想而知,人性的贪婪和自私是刻在基因上的,于是骗子喊着美好的口号而干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