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第三讲(1)就是要追求一个圆字

《德充符》第三讲(1)就是要追求一个圆字

00:00
09:57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第三讲  叔山无趾见仲尼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亡什么也别亡心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一段公案,也非常精彩。在这个故事里,庄子又把孔夫子拿来开涮,反过来也说明孔夫子在当时的影响的确很大,庄子也是借打击名人的效应,来推行自己的学说。这节与前两节一样,也涉及神和形的问题。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鲁国的兀者叔山无趾,来见孔夫子,因其没有脚掌,所以是“无趾”,“踵见”,用脚后跟走路,一跳一跳地跑来见孔夫子。“踵见”有的理解为多次来见孔夫子,当然不能这样理解,因为仅一次,这位“无趾”先生就把孔夫子弄得哑口无言了。孔夫子批评他因犯事而残脚,说你既然已经犯罪残足了,见我又有什么用呢,悔之晚矣。这段描写,显得孔子好像有点不允许人改正错误的样子,缺少那种既往不咎的胸怀。我们对社会上的人怎么看?人都处在变化当中,有的人会慢慢变好,有的人会慢慢变坏,这也没有一定之规。孔夫子对叔山无趾说这样的话,就显得不恰当了,所以马上就受到叔山无趾的反击。

当然,整部《庄子》里,孔夫子的形象是多方面的,一会儿是儒家大师形象,一会儿又是道家大师形象。在这里,庄子又把他摆得很低,好像有点俗气,有点势利眼的感觉。下面叔山无趾的答话很到位,我们要注意了。

“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叔山无趾说我当时确实不识时务,不了解客观环境,做事不知高低轻重,惹上麻烦,所以才失去了脚趾。讲《人间世》的时候,我们结合现实,仔细讲过“轻用其国”的危害。这里,我们要好好审视“轻用其身”的危害。

现在很多人在生活之中,往往都是“轻用其身”,睡觉不守子时,暴饮暴食,生活不检点,衣食不检点,喜怒哀乐无常,无理率性而为,等等。叔山无趾以前“轻用其身”,不知道是玩过了火,还是触犯了刑法,反正脚趾被斩断了。古代的刑罚有割鼻子、割耳朵、挖眼、斩手、断脚,等等。所以亡手、亡眼、亡耳的人也不少。当然还有亡身的人,就是把命也玩丢了。还有些人是亡心,成了精神病,整天歇斯底里,在思想上、性格上非常偏执。亡心的人严格说起来,还不只是精神病,一些在性格上极端偏执的人,也是亡心的表现。

“吾唯不知务。”什么是“知务”?怎样“知务”?一般人就是不知务,活一辈子都还糊里糊涂的。严格说起来,在社会之中活得清醒明白的人并不多。以前本光法师就经常说:“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活得明白!”所以,“明白”这两个字很重要,但要做到也很不容易。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都是糊里糊涂的,往往感情用事、意气用事,或者是烦恼用事。

“不知务而轻用其身”,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思想上做出错误判断,情智上做出错误释放。如果没有这些前提,不犯这些错,谁都不会“轻用其身”的。当然,“轻用其身”,在叔山无趾这里只是亡足,还有得救,如果犯得严重了,就会亡身、亡心,就没得救了。

 

就是要追求一个圆字

 

叔山无趾先说自己以前是轻用其身,犯了错误,所以亡足。但说到这里,他马上把话锋一转,说“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

他这个话就说得太高明了!我今天来拜访孔夫子你,还有个比脚更尊贵的东西存在呢,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德”。我要用这个东西,来追求完整的生命。用佛教的话来说,脚没有了,但佛性还在,真如还在,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谓“务全”,就是追求全面、追求全体的意思。用佛教的话来说呢,就是要追求一个圆字,圆明、圆通、圆觉、圆满,要追求圆满的觉性,这个才能叫“务全”。你圆不起来,就不叫务全;你务不全,就是有漏之身。务全了,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话:“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的确,“天无不覆”,老天爷没有什么不覆盖的;“地无不载”,大地也没有什么不能承载的。天地自然容纳一切,不管你是跛子、驼子、瞎子,也不管你是皇帝还是乞丐。老天爷对这些事情都是平等的,天地对万物是没有分别心的,只是人对万物才会产生分别心。正是因为人对万物有分别心,才有人类社会的是非荣辱、贵贱得失这些东西。叔山无趾来见孔夫子以前,想孔夫子是圣人嘛,“圣人者天也”,圣人应该与天地一样,有“无不覆、无不载”的胸怀。“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结果呢?你孔夫子居然还是这样的,还没有超脱俗气。

叔山无趾这么一说,孔夫子觉得来的是个有道之人,说得有道理,马上就向他赔礼道歉,承认错误。“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孔子说,对不起啊,我见地浅薄,孤陋寡闻,请先生您进来,讲讲您对道的认知或感觉,并向我和我的学生们介绍您入道、修道的经验。

“无趾出。”但是叔山无趾觉得受了羞辱,或者觉得自己与孔夫子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不屑于再与他交流,于是很潇洒地走了。

孔子见叔山无趾走了,便借机勉励弟子们:“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孔子就对他的弟子们说,大家加油啊,努力啊。像叔山无趾这样受过刖刑的人,脚掌都没有了,但他仍然在学问上、道德上精进不止,弥补以前的过失。残疾人都有向道求全的追求,何况我们这些眼耳鼻舌身都是好的、手脚四肢完整无缺的人呢!所以我们这些“五蕴无亏”的人,就应该更加努力用功,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

当然,孔夫子说的这番话,再次表现出他的层次不高。他把无趾的务学,看成了“复补前行之恶”,这表明孔夫子仍然没有超出对“全德之人”和“兀者”的分别心。当然,并不是孔夫子的水平真的就这么低,而是庄子故意这么写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