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宅芳春

德宅芳春

00:00
04:51

中国人重孝道,历来有“百善孝为先”之古训。天地祖先为人伦之本,上至国君下至庶民都把祭祀看作是头等的大事,故国有太庙,族有祖祠,家有祖龛。祭祀是承祖旨、祖灵的命信之根,生命的前提基因缘祖,常祭祀此性基在,断承此性基亡为断根之命。

画面上层是庙堂建筑形式,堂上主位端坐两位先人。高悬的匾额上写着“德宅芳春”,红柱子上的对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意为祭祀先人不断香火。中层画的是祖龛,牌位上写着“三代宗亲”。下层画的是前来祭祀先人的晚辈。这种祖宗神位的家堂,祭祀祖灵可以上达天意、福佑后人。两厢刻印有6幅孝行图,用以昭示后人恪守尊祖孝先之古训。凡是大事大业大家族长存于世,都建根不拔、报信不失、祭祀相承不绝。没有矢志以恒的抱信建设、没有宗旨不断的相承就没有未来的昌明。

在复兴中华文明的呼唤中,祖承有继,祖明有尊,是中华之子应有的民族自尊良知和本能。复承应从简从易的从家祠开始,以家祠之承上朔中华的圣明之承,以家承自规正民俗民风,共兴国本道德,共振中华文明。

历史事实证明,家祠承是社会文明有序稳定的重要部分,对于家族德育具有很高的自发能动价值。所以,在所有传承形式中,中国家祠传承形式应当得到充分的历史认证和与时发扬。家祠文化与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具有高度统一性、沿承性,能给在失信危急中以整体的家信达中华祖信之心的归依和寄托。

老子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人类的全部文化理论,本体(灵魂)、传承(命脉)、应用(归展具说)是文化生存的三大支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