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现代版《红楼梦》,让你学会幸福的3个秘诀

这部现代版《红楼梦》,让你学会幸福的3个秘诀

00:00
15:41

知乎上有这样一道问题:有哪些你小时候很讨厌,但长大了却不讨厌甚至喜欢心疼的人?


其中一个回答是这样的:


小时候,跟着妈妈看《京华烟云》,很讨厌姚木兰的样子,很没劲。


尤其是木兰丈夫外遇的时候,木兰依旧隐忍,我问妈妈:“木兰这么烦,她凭什么不离开!”


我讨厌木兰一本正经的样子,讨厌她在婚姻生活中的软弱,讨厌她阻挡了妹妹的幸福。


可长大了再看,却莫名地心疼,为了保全这个家,她牺牲得太多了。


小时候,我们都希望爱就爱得风风火火,恨也恨得有声有色。姚木兰固然完美,却如同一根泥塑美人,失了尘世的烟火气。


可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历练和岁月的打磨,才越发明白在在沉浮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困境时生出一点从容意,在平淡中拥有一丝孩子气,是多么可贵。


也终于明白,林老在书后所写的“生女当如姚木兰”背后真正的感叹。


沉浮中,要有平常心


无疑,姚木兰是林语堂笔下完美女子的化身。


容貌秀丽、出身不凡、冰雪聪明、蕙质兰心……林语堂将所有形容女性美好的词汇,都毫无保留地用在了木兰身上。


然而,这些完美,却并非我们喜爱木兰之处。相反,正是那些生活中的裂缝,才显出木兰的光芒。


虽然身为姚家大小姐,可她却出生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兵多土匪多,烧杀抢掠,动荡不安。


姚老爷虽然家大业大,为了避祸,也是携家带口,想逃出战乱的北京城。


在逃难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乱民,在混乱中,木兰与家人失散了。


面对这样的变故,木兰没有惊慌失措。


“当时车上只剩下她一个人,她很害怕,但是没有哭,她总得想办法下车去。”


要知道,木兰那时不过是个10岁的孩子,却有着超乎于年龄的冷静。


她向遇到的大人求救,想尽办法想要逃出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其间被打骂,被威胁,依旧没有放弃,最终曾家老爷将她救了下来。


为了确定这个女孩是否是木兰,曾老爷还给她设了一关,他拿出一块好似发霉了的骨头问:“这是什么?”


那块骨头毫不起眼,又小又黑,还发了霉,木兰却一口说出:“这是甲骨!”


若是一般的姑娘,在混乱发生时,是否能保持这样的冷静?在与亲人失散时,是否能想办法求救?在见到陌生人时,是否能不慌不忙,落落大方?


木兰始终记得爹爹告诉她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第二句是“正直自白,则外邪不能侵。”


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用平常心对之,才能有逆风翻盘的可能。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


莱昂纳德·科恩在《颂歌》中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生活总是充满着暴击,我们无法改变生活,却能够选择以何种态度来应对生活。


浮浮沉沉本就是人生的常态,而在浮沉中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让光芒点亮生活中的每一块黑暗。


困境中,要有从容意


幼时遭遇变故,而婚姻生活依旧跌宕起伏。


曾老爷救了木兰,也在心底默默将木兰当成了自己未来的儿媳妇。


曾姚两家都是名门大户,门当户对;木兰与荪亚相差不大,年纪相当。在曾老爷曾太太看来,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儿媳了。


木兰彼时虽已心有所属,但她还是选择了荪亚,因为这段婚姻能够得到双方父母的祝福。


婚后,二人的生活正如木兰所料,琴瑟和谐,情投意合。


她会暂时避开豪门大户的门规,和荪亚溜出去下馆子;还会拉着公公婆婆一起看电影;在清末的时候,甚至教唆荪亚减掉辫子,结果被公公臭骂一顿。


这对恩爱夫妻的生活,怎么看都是一帆风顺的。可谁成想,日后的挫折足以击溃木兰。


木兰和荪亚共有三个孩子,大女儿阿满美丽正直,二儿子阿通懂事孝顺,三女儿阿眉活泼可爱。


可所有的暴击在她三十六岁那年悄然而至。


那一年,阿满参加了反对军阀的活动,结果被军阀攻击,死在了游行的路上。


“木兰哭出来,横倒在棺材上。”


从此,这个美丽大方,精明能干的女人,仿若被大火灼伤的飞蛾,开始默默无语,以泪洗面。


丧子之痛,尚未结痂,她身边的良人,与她度过了近二十年岁月的丈夫,居然有了外遇。


那时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生,年轻、漂亮、时髦,她烫着发,穿高跟鞋,名唤曹丽华。


对着曹丽华,荪亚这样说:“我的太太是一个‘旧式妇女’。”


那可是明媚、灵秀、冰雪聪明的木兰啊!


听说了这件事后,木兰没有慌,甚至没有愤怒,因为一切的质疑、愤怒、嫉妒、指责都会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事情越变越遭。


表面上,木兰对荪亚一如往常,只是减少了去厨房的次数,反而更加用心打扮自己了。


那一天,她穿了一件海蓝色缎面旗袍,精心打扮了一番,约见了曹丽华。


原以为对方是一个“乡下老太太”,没想到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是这样一个妙人:“头发漆黑而浓厚,两眼如秋水般明丽,双美画入两鬓。”


这一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木兰已经胜了。


她继续趁胜追击,给曹丽华写了一封信,鞭辟入里,不卑不亢,彻底断了第三者的念想。


三十六岁,正是人到中年。上有父母年迈体弱,下有小儿嗷嗷待哺,唯有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支撑起生活的重量。


可痛苦和困境,却似乎总是不期而至。


悲伤吗?失意吗?怀疑人生吗?寻死觅活吗?


可是木兰说:“人生痛苦已经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再增加痛苦呢?


生活艰难,命运多舛,唯有从容应对,才能将幸福和好晕转向自己这一边。


平淡中,要有孩子气


单看前两点,木兰未免太像她的父亲,有些老气横秋了。可我最爱的,其实是她身上的孩子气。


荪亚称她为“妙想家”,想来也不无道理。


她是明丽美娇娘,也会洗手作羹汤;她是京城名闺秀,也是乡下老太太。


“兄抛鱼网赴中流,妹撒钩丝待上钩;尽日得来仍换酒,雨后空舟归去休。


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君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


虽然身处高门大院,木兰仍会经常与荪亚一同去到乡间,登山临水,捕鱼采花,将简单的日子过成诗。


如果说,这些不过是富家太太的日常消遣,那么后来的日子,才真的不辱其名。


木兰刚刚嫁入曾家时,曾家家大业大;但曾老爷去世后,家中鸡飞狗跳,兄弟阋墙。曾家虽表面风光,却早已大不如前。


战事爆发,为了避祸,木兰一家来到杭州。早已不复北京时的风光无限,木兰似乎真的成了个“乡下老婆子”。


可即便如此,她也能将“生计”变为“生活”。


几样菜蔬,她也能变换花样,一间小房,也总是常住常新。


她用酒泡枣,用蜜枣和火腿调制食品,用新法做味道很厚的碎鳗鱼……她发明了新的盛菜和吃东西的方法,实验用本地出产的器皿,用杭州的竹篮子。

不同的季节,她会更换不同的衣服,在瓶子里插上不同的花。


姚木兰,的确是一个妙想家。她既能够琴棋书画诗酒花,也能够柴米油盐酱醋茶。


而这,离不开她身上一直带着的“孩子气”。


有了孩子气,才能不世俗,不世故,才能始终坦荡,一篇赤诚。


李贽曾说:“童心者,真正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


孩子气,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一个始终能以好奇心看待世界的人,世界便会回之以惊喜;一个始终能以坦荡心待人的人,他人也会回之以善意。


命运是无常的,可选择权在我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曾姚牛孔的长戟高门,平头百姓的柴米油盐,共同构成辛亥年间的红楼一梦。


经历过锦衣玉食,见识过灯烛辉煌,在国难当头的那一刻,木兰和全体国人一样,卷入到逃难的滚滚洪流中。


“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


此时的木兰,在国家大难临头之时,选择了和民族站在一起。


她的美、她的柔、她的淡,全部留给了旧的时代。


此时的她,仿佛与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个木兰合二为一,从小女人变为了大英雄。


木兰的修养和心境,固然可贵。更为可贵的是,在面对生活一连串的暴击之后,她仍然能够从容而不失底线地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


林语堂说的“生女当如姚木兰”,与出身和容貌无关,与生活态度有关。


在沉浮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困境时生出一点从容意,在平淡中拥有一丝孩子气,才能在无常的命运之中,永葆赤子之心,寻觅到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


https://mp.weixin.qq.com/s/TfqRztfJneuGELwmZAJazQ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主播信息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