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读书秘诀只有三个字

比尔盖茨的读书秘诀只有三个字

00:00
10:57
比尔盖茨1小时看书150页,90%记得住,他的秘诀只有3个字!

提到比尔·盖茨你想到的是什么?
微软,非凡的天才,世界富翁,哈佛辍学,慈善家,投资人等等。
最近,Netflix 新推出了一部关于比尔·盖茨的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探索了比尔·盖茨的思想和抱负。

视频中两鬓斑白的比尔·盖茨,时年64岁,依然没有停止学习。每天洗漱完毕后,把一天要看的书籍,装进他无论去哪儿都会提着的那个大白包。

盖茨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读书速度是一小时读150页,而且最终能记住至少90%的内容。

微软前市场总监 Mike Slade 说,“对于一个话题,他不是读一本书,而是会读五本。大多数书籍都很深奥,一般人都读不懂。”
这让很多网友都十分汗颜,“我是150天看书一页”,“我也喜欢看书,但肯定会忘”……那么世界首富是如何做到的?盖茨曾经在分享秘诀的时候,提到3个字,学习力。

简单来说,就是能快速直击一本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学霸,他们学什么都快,什么都能学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某日,一小孩在河边见一老翁垂钓,鱼已满箩。老翁将鱼给小孩。小孩不要,说:“把您的鱼竿送我吧!”

这个故事本想赞扬小孩聪明。但是,鱼竿和鱼一样,也是器物,像鱼一样可以“给”他人。只有真正的钓鱼能力,无法“给”,只能营造一个环境去培养。

所谓“以渔”就是“会学”的能力,学习力!
在《他乡的童年》纪录片中,领跑全球教育的芬兰,老师们也提到孩子唯一的评估,不是他们在学科中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学习,如何自己学习,如何搭档学习。

学习力是什么?它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它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学习力作为目标的教育,目的便不再是单纯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学习力就好比一层高楼大厦的地基,其他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考试能力,甚至情商,逻辑思维等等,都建立这个“地基”之上。

如果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力,那么学习其他上层技能又好又快,事半功倍。

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哈佛真有人啃书到凌晨四点半吗?
有,但很少。顶尖学霸确实都很勤奋,但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的柯比教授(W·C·Kriby)就提出: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人。


柯比教授认为,以传统的方法去学习,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而以学习力去获取知识,则是不断增值的过程。

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哈佛有一句格言:“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广泛地、快速高效地学习。”
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余20%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而现在完全相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而80%的知识就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
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几年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扫地机器人,大疆无人机,阿里无人酒店……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会淘汰一些行业,催生一些行业,或将如麦肯锡研究院预测的那样:2030年全球将有4亿到8亿人的饭碗会被机器人抢走。

孩子如果具备学习力,掌握机器的底层思维逻辑,比如学会编程,也许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20年后轻松KO掉机器人。

斯坦福妈妈这样培养学习力

可能看到这,很多家长都会疑惑了,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呢?
我们来看看斯坦福妈妈陈美龄的教育感悟,她自己就是个学霸,并且把三个孩子全部送进斯坦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给孩子说明上学的理由

在儿子们上小学以前,这位学霸妈妈一定会问他们一个问题: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去学校上学呀?

因为上学好像是必然之事,孩子们都会有点吃惊。而每次问完后,都会被他们反问道:到底为什么要上学呢?
先让孩子对此抱有疑问,然后父母再认真回答他,这对孩子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他们能够充分理解上学的意义,就算年龄再小也能怀着大志去上学。
如果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一点,那么他们上学就会变得很积极。

没有学习动力,一个人就永远也不会具备学习力。一个人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首先转变为他自己的愿望,才能使他积极、有效地行动起来。

拓展擅长的,就能提高不擅长的

在学校学习,孩子总会有擅长和不擅长的科目。父母很容易瞎担心,然后拼命把这不擅长的硬扭成擅长的。而陈美龄却反其道而行。

首先放手让孩子钻研擅长科目,让他们尽最大可能去提高水平,增强学习上的自信。

大儿子特别喜欢数学。妈妈就拜托朋友家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作为家庭教师,帮助大儿子尽情地继续钻研数学。
于是数学已经成为他最为擅长的科目。像语文那些本来不擅长的科目,大儿子也渐渐有了自信,所有课程的成绩都慢慢上来了。

像这样拓展擅长的范围,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拥有自信,那么孩子在不擅长的领域也会主动学习。

学习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最初模仿的东西都是新鲜的,自然有兴趣。 但是,如果模仿性、重复性的学习持续太久,那么兴趣就要衰减。

所以在学习时,要不断提出新问题,或者不断显露出问题的某个新方面。这会使自己受到新鲜的刺激,从而使兴趣油然而生。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家长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思路,就很有可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帮助。

中国家长总喜欢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只有一条,那就是家长。家长在教育方式上的科学领先,才是孩子一生的最好保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