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下沉后,新的机会已经出现!

房价下沉后,新的机会已经出现!

00:00
12:25

今天,我们接着卢俊的一篇文章,来聊聊这种市场下沉和房价下沉背后的逻辑,以及一些新的市场机会。


1


卢俊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房价下沉》,我们来看看卢俊的两个观点。


卢俊的第一个观点是——楼市的市场运行轨迹正在下沉。


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一二线城市的成交爆发逻辑都是土地成交驱动商品房成交。


我们怎么去理解这句话呢,就是很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爆发的引爆点都是地王,或者某一波集中的土地价格上涨,比如郑州的上一波房价暴涨就是由一块郑纺机地王引爆的。


这种现象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频繁的在一二线城市发生。


但是,现在这种现象正在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在这里,卢俊举了个他的家乡,台州的例子。


台州在前段时间出让了一块楼面价在1.5万的住宅用地,于是整个台州的市场都被引爆了,沉寂的市场突然有了预期,楼市开始快速启动。


也就是说,原本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运行逻辑,现在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楼市的逻辑在下沉,地价也在下沉。


这是卢俊的第一个观点。


卢俊的第二个观点是——市场在下沉,购买力也在下沉。


伴随这波抢人大战的爆发,一线城市有大量的人口在涌入二线城市,而这些来自一线城市的人口,往往或者拥有更高的学历,或者拥有更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人因为这种降维打击式的跳槽得到了收入的增长。


除此之外,他们从一线城市流动到二线城市时,不仅是人回来了,而且还是带着钱回来的。当他们回来之后,一看房价,比起北上广深,简直是白菜价。


一方面收入增长,另一方面房价不高,再加上他们亲眼见证了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暴涨,他们自然拥有更加高涨的购房热情。


所以,抢人大战的背后,是购买力的下沉。这种购买力的下沉,也就必然会点燃二三线城市的房价。


以上,就是卢俊对于市场和房价下沉的两个观点,卢俊的这篇文章写得很简单,观点也很明确。


但是呢,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房价下沉之后,市场未来的走势会如何,或者有没有新的机会?不如,我们接着这个观点接着往下说。


2

我首先想说的是,当下全国的市场的确是在下沉。


市场主体在下沉。因为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和热点的二线城市基本被锁死,热钱流向三四线城市,整个市场主体都在往三四线城市下沉。


开发主体在下沉。伴随这一波全国范围内三四线城市棚改的集中爆发,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进入三四线城市,准备吃这一波棚改的红利,比如碧桂园、恒大在目前基本都把开发主体之一放在了地市和县级城市。


购买力在下沉。除了卢俊说到的那一拨一二线流出的人之外,三四线城市还拥有最大的一波购买主体,就是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拆迁户,获得赔偿款和身居地市的他们,在饱受P2P、投资担保的摧残之后,房产变成了唯一的投资渠道。


房价也在下沉。有品牌房企运营,有购买力支撑,有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暴涨热点背书,自然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就一路水涨船高。所以,我们现在看全国的房价变动排行榜时,都能看到唱主角的其实就是三四线城市。


但是在市场和房价下沉之后,我们又能看到这样两个市场苗头。


3


第一,地市的天花板已经触碰到了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底价。


一方面,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受调控和限价影响,所以被死死地压制住;而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伴随市场的下沉,因为没有政策调控,所以房价嗷嗷叫的走了一波。


现在我们会就看到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就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天花板已经碰到了一二线城市的底价。


比如说,河南一些地市比如许昌、焦作、新乡的卖的最贵的项目已经突破了1万+,而河南省会郑州四环边的房价也就1万出头,地市的房价竟然逼近了省会城市的房价。


还有,杭州周边的海宁的最贵的房价逼到了2万大关,而杭州市区内的闲林板块最便宜的项目卖1.8万,临平山北最便宜的卖到2.2万。环杭城市的房价,竟然逼平了杭州市区的房价。


以及,苏北小城徐州最贵的项目房价达到了15000,而苏南经济最好的苏州,最便宜的项目价格大概在16000-17000左右。苏北的落后小城房价,竟然也逼平了苏南最发达的城市房价。


这种奇葩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出现,尚属第一次。


从投资的角度说,如果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天花板已经逼平了附近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之底,那么这个三四线城市的低价红利基本已经消失。


同样的价格,当然是选择基础更好、经济更强、产业更有支撑的一二线城市。


这是在房价下沉后,涌现出来的第一个市场苗头。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


第二个市场苗头就是,一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曲线松绑了限购,高购买力的棚改户,已经开始持币涌入二线城市。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在这一波三四线城市房价暴涨的过程中,托底的客户是选择货币化安置的棚改客户。

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开始逼平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之后,这波购买力极强的棚改客户开始持币进入省会城市和一二线城市。


曾经这些省会城市和一二线城市都是限购的,但是现在抢人大战来了,很多城市大专甚至中专学历都可以落户。

这年头,谁家里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生。


于是,他们在拿到赔偿款之后,通过落户省会城市,持币进入省会城市的市场。


这对于省会城市来说,将是一个很强的利好。


这是在房价下沉后,涌现出来的第二个市场苗头。


4


那么针对这两个市场苗头,从投资角度,我们来看房价下沉后的两个机会。


第一个是逃顶的机会。


如果你有资产配置在三四线城市,而且这个城市的房价已经逼平了毗邻的省会城市和一二线城市。那么你就需要去考虑逃顶了。


目前我能看到的,属于需要去逃顶的城市有:徐州、许昌、焦作、新乡、台州、盐城、沧州、阜阳。


这些城市的最高房价基本已经破万,甚至个别城市比如盐城,最高楼面价已经突破了13000,最高房价还将破2万,都已经逼平了省会城市的最低房价甚至还逼平了平均房价。


低价的红利基本已经透支完毕,相对来说,是比较适合逃顶的城市。


第二个是抄底的机会。


如果你所在的省份有集中爆发的棚改,而且6成以上都是货币化安置,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正在爆发抢人大战,或者限购条件相对宽松,落户相对容易。如果这个省会城市,限价执行的更加严格,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有机会。

这波持币棚改的客户,在看到地级城市的房价已经逼平了省会城市之后,他们大概率会拿着赔偿款持币进入落户相对宽松的省会城市。


目前我能看到的,可能有机会的省会城市有:河南的郑州,安徽的合肥。


首先安徽和河南都是这波棚改的货币化安置重点省份,货币化安置比例都要求在6成以上,比如,河南焦作的一个地级市货币化安置的货币投放量将突破400亿。


这两个省份都是单核城市,天量的货币出口只有一个,就是省会城市。


而且合肥和郑州的落户相对宽松,更关键的是,限价执行的也相对严格,市场中还是有一些机会是可以抄底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比较多。


我想最后梳理和总结一下——


第一,当下中国的市场和房价已经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第二,三四线城市受市场下沉和棚改爆发的影响,房价大幅跳涨,个别城市的房价甚至逼平了省会城市,天花板已经触碰到了底,低价的红利已经释放完毕。


第三,当后入场的货币化安置持币客户,看到三四线城市已经没有低价红利之后,必然会将目标转移到基础更好、产业更强、经济更优的省会城市。


第四,所在的省份有集中地棚改爆发,货币化安置比例较高,地市房价已经逼平省会城市房价,落户限购比较宽松的省会城市,极有可能会迎来一波市场的高峰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夜空守望者_p3

    全是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