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69期: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

2020-1069期:先学会不生气,再学会气死人

00:00
14:15


有书君说


秦穆公,秦国第九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虽说是一位霸主,但秦穆公的事业只是局限在秦国,而同一时期的齐桓公等霸主都已问鼎中原。


尽管秦穆公和这些霸主们相比“功绩”不是很突出。


但他在位期间,广纳贤士,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


为让秦国更好的发展,他毕生致力于东扩,向东发展。


虽没有取得完全成功,但最后也使得秦国能独霸西方。


为秦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保证了秦国后期的雄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秦穆公是如何发展壮大秦国的。


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纣王身边有一对亲信,名曰:飞廉、恶来。


飞廉、恶来是父子关系,父亲飞廉跑得快,儿子恶来力气大,是纣王身边颇为得力的人。


其实,除了是纣王身边的亲信外,他们父子还有另一重身份——秦人先祖。


也许是飞廉、恶来遗留下来的基因比较好,所以他们的后代继承了祖宗跑得快和力气大的优点,从而掌握了一门新技术——驾车。


在西周时期,许多位周王的御者都是由他们的后人担任的,秦国祖先正是凭借这一技之长,获得了周王的恩赏,被封在了西部的秦地。


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人出力、劳苦功高,于是被正式任命为诸侯,封以“伯爵”。


从此,秦国开始了长达百年的“非主流生活”,直到秦穆公嬴任好的出现,秦人才初次享受到“大国的荣光”。




有才无类


秦国一直沿用“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所以秦穆公的国君之位并非是父亲所传,而是从哥哥手里接过来的。


与历代秦国先君不同的是,秦穆公不是一个只在乎“一亩三分地”的人,他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东进中原,称霸诸侯。


但这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秦国地处偏僻,文明程度不高,人才极度稀缺,这是秦穆公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秦穆公是有办法的。他秉承着“缺什么,挖什么”的理念,开始四处招揽人才。


在春秋时期,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叫“楚才晋用”。


楚国培养的人才,最后却被晋国挖了墙角。其实不只是晋楚两国如此,其他各诸侯国也是这样,大家在争土地、人口的同时,也在争夺人才。


但各国对于人才的搜索范围是有局限性的,大家都是上层社会的“文明人”,招揽的人才自然也是这类人。


然而,秦穆公和他们不同,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挖人理念”——有才无类,来者不拒。就算你是一个最低贱的奴隶,只要你有才,我也愿意花重金聘用你。


历史上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就是秦穆公从奴隶堆中挖来的人才。


百里奚本是虞国大夫,后来虞国被晋献公所灭,百里奚也就沦为了阶下囚。


当时正值秦穆公向晋国求亲,于是晋献公便将百里奚作为随嫁奴仆送去了秦国,但不想这老头却在途中偷偷逃走了。


一个奴仆而已,逃就逃了吧,秦穆公起初也没有在意,但当有人告诉他百里奚是个贤才时,秦穆公彻底傻眼了。


也就是从这时起,秦穆公掌握了一个其他诸侯所忽视的真理:仗义每多屠狗辈,草莽常有真英雄。


于是,秦穆公发誓:一定要把这个流失的人才找回来!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百里奚正在楚国放牛,为了不让楚国人怀疑,秦穆公派人对楚国人说:

“我的罪奴百里奚逃到了你们那里,我要把他抓回去重罚,现在想用五张公羊皮来交换,怎么样?”


楚国人一听,当时就笑了,都觉得秦国人真是“人傻钱多”啊,不就是一个放牛的老头吗?成交!


就这样,70多岁的百里奚被楚国人装上囚车,亲手交给了秦国人。


但让百里奚惊奇的是,等待他的并不是严刑峻法,而是秦穆公的热烈欢迎。


秦穆公可谓求贤若渴,他一见到百里奚,便忍不住向对方请教治国之术。


但百里奚却推辞道:

“我是亡国之臣,如何值得您询问呢?”


秦穆公诚挚说道:

“虞国国君不听您的建议才亡国,这并非您的罪过!”


百里奚见秦穆公诚心下问,便放下芥蒂,有问必答。


就这样,两人在宫中畅谈了三天三夜,最后秦穆公想把国政托付给他,但百里奚却笑着说道:

“我能有什么本事治理国政呢,我的朋友蹇叔才是真正的大才啊。”


秦穆公听后,激动万分,立即派人用重金迎接蹇叔,并拜为上大夫,委以内政。


百里奚和蹇叔也没有辜负秦穆公的知遇之恩,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使秦国内政蒸蒸日上。


百里奚与蹇叔作为秦国引进的第一批“国际人才”,对日后秦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历代秦国君主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制度——客卿制。


变法图强的商鞅,纵横捭阖的张仪,远交近攻的范雎,佐治天下的李斯……这些搅弄风云的豪杰智士,无不得益于该项制度。


此时的秦国人才济济,内部稳定,也是时候东进中原了。






秦晋之好


要想东进中原,就不得不与“天下第一强国”晋国打交道。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秦晋之间只隔了一条黄河,所以秦国算是晋国的“近邻”。


不仅如此,两国还是姻亲,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而晋献公的儿子也娶了秦穆公的女儿,“秦晋之好”便是从这来的。


近邻加姻亲,有了这层关系,秦国自然而然就成了晋国公子们竭力拉拢的外援。


晋献公的大杀四方,导致晋国大乱,也就给秦穆公提供了一个投资的机会——拥立谁为晋君?


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夷吾以“割让河西五城”为筹码,请求秦穆公帮助他回国上位,这送上门的城池,自然是却之不恭。


但秦穆公还是低估了一样东西——人的脸皮,他万万没想到:这夷吾竟是个白眼狼!


人是回国了,也当上国君了,可先前许诺的河西五城却没消息了。


夷吾前脚刚回国成为晋惠公,后脚就翻脸不认人了:割让河西五城?哪有此事,祖宗的土地,我寸土不让!


对于晋惠公的翻脸不认人,秦穆公忍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再次刷新了秦穆公的三观。


晋惠公回国不久,晋国就发生了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使刚刚稳定下来的国家摇摇欲坠。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秦穆公决定再次伸出援手,借粮于晋。


秦国调用了许多船只,顺着黄河而下,将一车车粮食运到了晋国,来支援晋国人民,史称“泛舟之役”。


秦穆公是伟大的,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方便他人的好人。


作为对好人的“回报”,老天爷也赐予了秦国一次“颗粒无收”的天灾,这次轮到秦国向晋国借粮了。


其实这个“借”字实在谈不上,因为晋国本来就还欠着秦国粮食呢。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晋惠公不仅不还,还趁火打劫,人家用粮食助他渡过天灾,他却直接发兵来攻打人家。


对于毫无下限的晋惠公,秦穆公只好接着忍。


好在第二年,秦国迎来了大丰收,国力也渐渐恢复,此时的秦穆公拔剑东向,决心伐晋。


谁说“春秋无义战”,秦穆公此次伐晋便是“正义之战”!


一向没脸没皮的晋惠公做梦也未曾想到:老实人生起气来,竟如此可怕。


报仇心切的秦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竟一举生擒了晋惠公。


晋惠公成了阶下囚,这下子没脾气了,只好割地求饶,还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圉送到秦国当人质,这才得以重新回到晋国。


为了缓和两国关系,秦穆公决定来个亲上加亲,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但没想到公子圉和他爹一样,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他一听说老爹死了,连妻子都不要了,一个人连夜偷渡回晋国继了位,是为晋怀公。


晋怀公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把自己的秦国老婆迎回来,而是切断了和秦国的来往。


秦穆公眼看投资了这么久的潜力股忽然退市,当然不甘心,于是他把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接了过来,这重耳乃是晋惠公的伯伯,后来秦穆公竟又把女儿改嫁给了重耳。


这一做法在我们现代人眼中被视作“乱伦”,但当时春秋时期没有“伦理”一说,真正讲究“伦理”则是从宋代开始。


随着晋文公重耳的上位,秦晋两国才化干戈为玉帛,正式进入“秦晋之好”的蜜月期。




东进之殇


无论是匡扶王室、对抗楚国,还是合围郑国、协同作战,秦穆公一直都与晋国站在一条战线上。


晋文公是他十分欣赏的人,只要晋文公还在,他就愿意协助其称霸天下,共奖王室。


可惜的是晋文公天命不永,仅仅在位九年便去世了。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晋文公的死让秦穆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秦国也该进军中原了。


也不知是信心膨胀,还是急功近利,秦国的这次进军行动居然选定了郑国做目标。


然而百里奚、蹇叔都不同意,并给出了一个绝对充分的理由: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由秦国到郑国,也就是从今天的陕西凤翔到河南新郑,历程一千五百余里,途经晋国、滑国、洛邑等多地。


试问,世间有这样的偷袭吗?恐怕还没到人家家门口,就被发现了吧。


偷袭郑国,是个低级错误,但逐鹿中原的诱惑力太大了,大到让秦穆公丧失理智、不计后果。


就这样,秦穆公派三位大将率兵东进。


秦军最终因为郑国的早有防备无功而返,但却在归途中顺手灭了一个小国——滑国,从而引发了极大的国际争端。


从地理位置来说,滑国是晋国的邻居兼附属国,从时机上来说,此时晋文公刚死不久,秦国属于因丧伐国,有违同盟之义,这使得新继位的晋国君主十分生气。


于是晋国在崤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等着满载而归的秦军自投罗网。


公元前627年,秦军遇伏,全军覆没,三位大将也被晋军俘虏,最后靠着关系捡回一条命。


三位将军回国后,本以为秦穆公会降罪。然而当他们走到国都时,却发现有一个身穿白色丧服的老人正在郊外等着他们,这个人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饱含深情地说道:

“这次失败完全是我的过错,与将军们无关。”


他非但没有责罚三人,还继续重用他们。


“崤之战”是一场规模不大的伏击战,晋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擒获了秦军统帅,予以秦国巨大打击,使秦国再也无力东进中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两年之后,秦穆公再次东征,当秦军渡过黄河后,烧掉所有战船,断绝归路,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绝不会后退的决心。


晋军一看秦军这架势是要拼命,怂了,不敢打了。


最后秦军一路高歌猛进,打了个大胜仗。


这一场战役,晋国虽然失败了,但晋国军队的主力仍在,它仍然是一个强大的邻国。


所以秦穆公向东扩展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这需要后代秦王继续走下去。


而后代秦王是怎样走完这条路的呢,请看接下来几期的讲解。


对于秦国来说,东进已是无望,秦穆公最后选择向西北方向发展,消灭犬戎,并地千里,最终独霸西方。


至此,秦国正式从一隅小国,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晚来天欲雪6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