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说史---桂陵之战
作者:樊高 朗诵者:王珊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赵国出兵伐卫,卫与魏有婚约之盟。为救卫,魏国联合宋国攻赵。魏上将军庞涓率军包围了赵都邯郸。前353年,赵遣使求救于齐、楚两国,导致了齐、魏桂陵之战。
齐国君臣们认为,如果魏国吃掉了赵国,将对齐很不利,非救赵不可!但又认为必须待双方在战斗中遭到削弱后再出兵,等魏打残了赵后,再用主力攻魏。于是派田忌领军南攻襄陵,以牵制疲敝魏国。
当魏国终于攻破邯郸,魏、赵两国都拖到了十分疲敝的地步。齐威王 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师,率大军救赵。孙膑认为:魏攻赵,全用精锐之师,国内必空虚,如引兵疾走魏国都城大梁,占领交通要道,冲击其国都,魏军必然回救。即可一举而解赵国之危,又可以逸待劳,予魏军回救之军以沉重打击。田忌依孙膑之策,在桂陵设下埋伏,一举歼灭魏军,取得了此战的胜利。
布衣评曰:魏国攻赵时,没有考虑北上之后,如齐 乘衅击其侧背,应如何应对。只是孤立地盯住赵国,看不到齐赵联合的后果,在决策上就先输了一着。
齐国在救赵之战中,先让魏赵两败俱伤后,再出兵攻魏,是正确的。其中为保证达到魏、赵两敝的目的,而以一部攻魏之襄陵,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此举坚定了赵国抗魏的决心。
如果无此举,赵国很可能在吃了败仗的情况下与魏讲和,两国一讲和,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其运筹周到精密,可谓算无遗策了!
“桂陵之战”,孙膑创造了“围魏救赵”的光辉范例。其能调动敌人,使其陷入被动,而我则在最有利的时间、地点,有准备的以逸待劳,伏击敌人。攻大梁,魏军如不回救,必有丧国之危。魏国不听调动也是决无可能的,其要诀便是《孙子兵法》中所谓“攻其所必救”是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