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0章:道家的修身标准

道德经第10章:道家的修身标准

00:00
26:19

你好,我是黄向军。上一讲我认为,《道德经》第九章,就是反向人生价值定位,从根上给心灵定个向。这个要求,是自我意识的基本功。如果自己都不觉得追逐名利有问题,那么,还怎么可能让“不争”的原则落地呢?所以,灵魂真的觉得自己需要向内找寻有价值的东西,转向自我,才能开启“不争”的大门。

既然如此,假设一个人愿意转向自我了,进一步要做些什么呢?《道德经》第十章,就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这一章对道教特别重要。练气功修内丹的法诀,这里基本都讲了。

下面先来看文本。郭店竹简没有这一章相关文字,另外四个版本有差异,但出入不大,我先给出推荐文本:“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总共八句话。

关于这一章,我想分两步为您介绍:第一步,补充一点系统科学的知识;第二步,从系统科学角度,理解这一章思想的实用性。下面第一步,先介绍点系统科学思想。

系统科学,是一门仍然在发展的科学领域。一般来说,广义的系统论包括老三论、新三论六个主要经典理论:狭义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合称为老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合称为新三论。广义的系统科学,非常跨界融合,包括运筹学、模糊数学、物元分析、泛系方法论、系统动力学、灰色系统论、系统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学、知识工程学、传播学等一大批学科在内。在20世纪后期,新兴的相似论、现代概率论、超熵论、奇异吸引学及混沌理论、紊乱学、模糊逻辑学等,也都被纳入广义系统科学的范畴。

听起来,好复杂。幸好,可以简单粗暴进行浓缩。因为不管老的系统科学还是新的,都坚持一个基本的立场,那就是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局部的简单堆砌,而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就是说,关系,是系统科学研究的重心。

聊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个思路跟我前面为您介绍的中国式思维很相似呢?没错,在我看来,中国式理性,就是系统的逻辑理性,不是线性的逻辑理性。十八世纪的科学,是立足于亚里士多德的线性逻辑理性之上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西方人已经发现,宇宙的复杂性,远远不是单纯的线性推理。他们尝试从关系的思维出发,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科学。

应当说,系统科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老的还是新的系统科学,都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学的描述、给定系统技术、提炼系统的哲学。目前系统论最大的应用成就,就是计算机科学。现在的人类,离开了计算机已经不能活。但是计算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它是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的特点就是封闭性,全部内容是提前被设定下来的。系统自身,能不能形成自动升级、自动进化呢?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开启这个大门了,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确保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自动进化。

与此相比,就自然界而言,系统的升级就没那么困难。自然界的系统层级性变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自然界中的系统,不是封闭系统,都是开放系统。

比如自然界中的水,水分子凑在一起,自然构成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发生层级变化。温度低时,水系统的层级,是固体系统,是冰块。温度超过零度时,这块冰的系统,就自动转化为液体,这是新的系统层级。再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滩水的系统,还会自动层级变化。比如科学家用超清摄像机拍摄烧开水的过程,他们发现,在水温被加热到接近100度时,水面会形成局部对流区域,这些区域非常小,数量众多,拍摄出来的照片也非常美丽。随着温度再升高,这些个对流系统就转化,开始挥发,开始向气态的水转化。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希望你注意,自然界中的系统,其实无处不在。就连最简单的一杯水,都是系统,都有系统层级的变迁。龙卷风不停地转圈圈,但请注意,它的整体模样,基本不变。为啥?因为,龙卷风是空气对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类似的,瀑布中的水流不停,但是瀑布的模样,基本保持不变。为啥?因为瀑布是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海洋与大气层,空气与水流不断变化,但从四季轮回的角度看,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地球表面的所谓气候变化,其实也是系统在变化罢了。行星绕着太阳转,一年一圈,是运动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又是一个系统。所以你看,系统的道理,从最小的原子分子,推广到整个宇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一个又一个的系统。这个道理,是各种系统科学共通的基本立场。

补充这个科学知识,跟《道德经》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请问,活蹦乱跳的人体,是不是一个系统?人体内在的新陈代谢,是不是一个系统?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一个系统?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不是一个系统?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是不是一个系统?这里的《道德经》第十章前五句话,跟这五个问题,密切相关。

如果你不否认生命是系统,那么请注意:咱现在不是搞系统科学研究,咱现在每个人的本身,就处于系统套系统的状态中活着。你我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在局中。所谓死亡,就是你我这个生命系统解散了。所谓活着,就是你我的自我意识折腾这个生命系统。每个人所追求的幸福,不正是你我身在局中操控系统尽可能变好吗?于是,追求幸福的问题,就转变成了现实的问题,请问:明明身在局中,如何折腾,才是最佳的折腾方法呢?才能真正让生命变好呢?

下面咱们就来进行第二步,从系统科学的立场看《道德经》第十章的文句,顺便聊聊练气功的法诀。

第一句,“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里第一个字是载歌载舞的“载”。历代对这头一个字都觉得很难解读,但是可以肯定地把它看做虚词。从理解文句的角度看,可以不管它。

至于“营魄”,这就要聊两句中医知识。普通人看见安营扎寨“营”字,顶多再联想起经营管理的“营”,其实,在中医眼中,还能看见“营气”的“营”。什么是“营气”?古希腊人认为,灵魂就藏在红色的血液之中,血流不止,灵魂也会流失。中国人同样重视红色的血液,人能活着,全靠血液中的好东西滋养全身。血液中的好东西来自两个地方,第一就是来自食物,是“水谷之气”,水和稻谷的力量;第二来自肺部呼吸进来的气,叫做“清气”。“水谷之气”与“清气”在肺部相结合,首先形成“宗气”——祖宗的“宗”。这股宗气,有粗有精。粗猛的,直接鼓荡全身,保卫全身,这是“宗气”中的“卫气”;精微的,顺着血液流动,滋养全身,这是“宗气”中的“营气”。好东西在血液中安营扎寨搞起身体的经营管理建设了,很营养,所以是“营气”。

简单地讲,胃部吸收的吃喝,被肺部血液吸入的氧气氧化,分解成营养物质和热量,热量全身释放,就是“卫气”,保卫身体;营养物质随着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就是“营气”。

所以你看,“营魄”的“营”,是偏向营养物质的。我这里从中医角度多解释几句,是因为历代解读都没讲中医概念,难道这些大学问家不太关心中医吗?姑且不论。至于“营魄”的“魄”,魂魄魂魄,魂归于天、魄归于地,魄也是偏物质的力量。因此整体上看,“载(zài)营魄抱一”是在讨论身体物质的层面。

从系统的角度看,第一,“营”与“魄”,不是一回事。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这是一回事;这些营养物质转化为身体机能,成为活蹦乱跳的“魄力”,这是另一回事。第二,“营”与“魄”,不能分离。没有营养物质,身体机能也就持续不了;没有身体机能,也没法吸收营养物质啊。所以,“营”与“魄”是两个密切咬合在一起的齿轮。在一起,身体系统才转动得好。

你可能会说,难道他俩还会不咬合在一起吗?当然会。如果一个人饮食不规律,天天消耗精力不睡觉,身体机能和营养吸收,被自我意识穷折腾,还怎么紧密配合呢?这样的身体,还能健康吗?“营”与“魄”还能密切一体转动不分离吗?当然不行嘛。

从系统论的角度说,身在局中的自我意识,是整个身体的要素之一。自我意识的活动性太强,就会干扰身体其它要素正常发挥作用。从生理身体层面,就会导致“营”与“魄”分离,不再正常转动。

想健康吗?自我意识就要别捣蛋,别边看手机边吃饭,应当让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身体机能顺畅配合,身体系统的运转,才不会出毛病。——“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你看,老子“不争”的原则,贯彻到养生中,非常符合系统科学。

第二句,“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这一句话同样特别有道理。很多人信奉“生命在于运动”,拼命跑步,累得要死,以为这样就能健康。事实上,运动方法要科学,不科学的运动,是损害健康的。生了病的身体,当然要吃药,当然要看病。不健康的身体,当然要科学运动,争取健康。现在请问,已经健康的身体,如何进一步提升健康达到健康顶点呢?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很简单。健康的身体系统,就好像大海中心已经成形的龙卷风,龙卷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保持本身的稳定,就够了。为什么呢?要知道,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龙卷风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能源补充。这样一来,只要龙卷风系统还存在,它就会一点点变大,最后变成台风,变成飓风,通天彻地。

类似的,身体如果做得到“载营魄抱一”,营养跟得上,身体系统也运转得很好,那么,影响健康身体更健康的事情会是啥呢?当然就是胡乱消耗啊。只要不自己消耗,身体机能系统自身的生命力,会把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更多的生命力。整个身体的健康,就会达到人生的顶点。你看,刚刚生下来的婴儿,不正是这样吗?吃了睡、睡了吃,身体内部的生命力,甚至是呼吸,都是最最轻微的,一点点多余的消耗和浪费都没有。人类这种动物,身体成长最快的时间,不正是婴儿时期吗?

所以,当一个人身体健康之后,还想攀登到健康的顶点,怎么办?别说是别的消耗性运动了,就连呼吸运动,也要柔弱下来,减少消耗。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力,就自己会达到顶点。——“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是第二句话,婴儿一般地安静地炼气,就能达到健康顶点。中国的太极、印度的瑜伽能健身,哈佛大学都在研究。这个炼气的理论,非常实用。

第三句,“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里的“览”,游览的“览”,阅览的“览”,观看、观赏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玄览”?咱们自我意识,对宇宙世界的认知,不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最玄乎、最玄妙的“浏览”吗?

心理科学成果很明确,精神世界很复杂,是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理性如何才能“身在其中,超脱其外”呢?当然是保持一种超然冷静的客观主义的心态。这种心态,是自主意识的自我把控。随时随地正在觉知着内内外外的一切,同时又尽可能不被干扰影响。在这种超然冷静的客观心态之下,理性才能真正理性起来。

很显然,自我意识的这种超然心态,特别像是一面镜子。镜子不用动,光线照过来,镜子自然就能照出影像。自我意识如果能保持不动,保持无暇“无疵”,那么心理系统的天生功能自然就能发挥作用,系统效应自然就能让自我意识变成“玄览”,变成玄乎的镜子,自然就能映照真理大道。——“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总之,前三句,从生理身体,讲到生命力,再讲到心理精神。要求上,都是“不争”不折腾。精气神三个层面,都是让系统自身发挥功能,特别系统科学。如果说,练气功修内丹有啥总的方法,那么可以讲,上一章要求的打心底“不争”的正见心态,加上这三句精气神上都不争,就是这个方法。“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据说,搞得定这三句话要求的不争,就能成仙。河上公对本章注解的重点,也就放在了这三句话上。下面第四句第五句,河上公本还是往练气功方面解释,即使不这么解释。单纯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前三句综合起来,就是精气神三层次构成的完整人体系统。这个人体小系统,是活在社会大系统中的,而且同时活在大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第四句第五句话,讲的就是在社会与自然之中活着,想要活得好,那么原则上,同样要求“不争”不折腾。

第四句,“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置身于民众社会的“民”与“国家”之中,做人做事,立足现实、融入社会、顺应时势,这是行动的根本。不是你我去选择生活,而是生活选择你我。在人生这场牌局之中,命运负责发牌,你我负责打牌。看到手中的牌不好,就想依靠小聪明换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活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第一原则就“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意思是说,通过热爱社会、参与时事,你我主动融入社会,不要老想着依靠小聪明挑三拣四,打好命运发到你我手中的牌,这才是正确人生的立足点。在社会系统力量面前,能老老实实别耍小聪明吗?“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这是第四句话。

第五句,“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王弼本的这一句,别出心裁,写的是“天门开阖(),能雌乎?”根据楼宇烈先生的考证,这显然是王弼本搞错了。至于这里的“天门”,解读方式很多,我倾向于陈鼓应先生解读,眼睛、耳朵、鼻子等等这些感官,是每个人认知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通道和大门,这是老天爷给的,所以是“天门”。置身于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每个人运用自己的感官应对生存挑战和机遇,能冷静地当好配角吗?当代有个特别错误的心态,很多人认为科技那么发达,如果生点病,医院肯定能治。如果治不好,就是医生无能。事实上,阎王教你三更死,哪能等你到四更?在大自然面前,别说个人了,就算整个地球被抹去,宇宙也不会掀起任何波澜。所以,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能始终保持配角心态吗?这就是第五句——“天门开阖(),能雌乎?”。

第六句,“明白四达,能无为乎?”本章前面三句,讲精气神三系统内部,自我意识要“不争”;第四句第五句,讲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置身于社会系统、自然系统中,同样要“不争”。所以整体上,作为理性的动物,人类自我意识的言行,就依靠这种客观精神。理性不是你我用来欺骗自己的,而是用来帮助自己做好金牌配角的。——“明白四达,能无为乎?”要求无为,就是要求做好金牌配角。

第七句,“生之、畜()之。”所谓“畜()”,这个字字形上是畜()牧业的“畜()”,也是牲畜()的“畜()”。生孩子也好、种庄稼也好、养宠物也好,生命影响生命,生命关联生命,必然会发生。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之中,就不可能置身于世界之外。每个人,都必定活在大系统套小系统的现实之中。活着,就必然在系统之中活着。生命之间,必定相互关联,这是每个人活在世间的基础状态。所以,“生之、畜()之。”意思是说,繁衍生命,影响生命,关联生命,每个人都是这样活着的。

第八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既然每个人都不得不“生之、畜()之”地活着,那么,如何落地自己对幸福的追求呢?当然是贯彻上一章讲的“不争”原则:要知道,每个灵魂,每个自我意识,都是置身于系统之中的,只有不折腾地“无为”,才是最符合自身价值取向的行动原则。做人要“不争无为”,这是最牛的生存能力——“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例如,每一个妈妈,都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财产。任何子女,也不要觉得父母是自己永恒的港湾。要知道,此一生一世的缘分,爱是真实的,离别也是注定的。下辈子,往往都不会再见了,这也是注定的。珍惜当下,做好自己,莫要执着,一定要学会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生养而不占有,畜养而不把持,成长而不主宰,这是很玄妙的本领。

刘备刘玄德,他的名字就来自这句话。关于“玄德”,《道德经》后面还要讲很多,重点就是符合系统科学的这种“不争”原则,需要全面掌握。既然如此,怎么掌握这种能力呢?下一章聊。

我是黄向军,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78155uquk

    玄之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