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大家都认识,而且从小时候就认识。全世界几十亿人听过他的音乐,如果我们从1791年他逝世开始算起,到现在229年里,又有多少人听过莫扎特的音乐呢?可能有几百亿。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六百多部经典作品,包括歌剧,协奏曲,钢琴曲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而这位作曲家做到这一切,只用了35年。
有人会问,为什么是他? 你可能会说,他是“音乐神童”啊。四岁开始作曲,七岁就开始了职业演奏生涯,擅长钢琴和小提琴,还会即兴演奏,别人的曲子他只要听一遍,就可以立即演奏出来。但是仅凭这个“神童”称号,是不足以站在这个历史高度的,让他一直被人讨论,被人研究,被人欣赏的原因,还是音乐本身。
在他的音乐里,蕴含着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让我想到咱们中国《诗经》里的三个字,“思无邪”。很少有人能做到能创作出如此纯真,又如此深刻的作品。不同年龄去听,都会有不断递进的、累积的感动和领悟。
今天呢,我们来欣赏一首莫扎特的奏鸣曲,作品K333号,去领略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风采。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又叫做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17首钢琴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作品创作于莫扎特音乐生涯的中期,大家都知道,莫扎特的人生只有短短三十五年,而在他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正是最有朝气、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给我的感觉就像太阳一样,灿烂、耀眼,生机勃勃。
在这首作品中,第一乐章是最经典、最具有魅力的部分。音乐一开始用了降B大调,大家听,一连串十六分音符弱起,引出了奏鸣曲的主旋律,这一段旋律会在第一乐章中反复出现2次,这也是莫扎特写曲子时一个最大的特点,开门见山,非常直接就把主旋律展现出来了。
在左右手的配合上,右手用明快的旋律,配上左手简单的节奏型作为伴奏,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玩捉迷藏,捂上眼睛倒数,“十、九、八、七……”,其他人一哄而散,到处跑,找一个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藏起来。倒计时结束之后,负责捉的人睁开眼,找找大树后面,找找长椅的下面。
在这一段过后,我们会发现音乐发生了变化,你听,右手旋律依然是以活泼生动为主,左手的节奏型却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它由平稳的八分音符变成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就好像是找到了藏起来的人,大喊:“哈哈!发现你啦!”一种很惊喜的感觉。
通过上面这一段音乐旋律,我们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性格非常活泼,率真、可爱。关于莫扎特,跟大家说个小故事。据说莫扎特的理发师对他是非常的头疼,为什么呢?因为理发师给莫扎特剪头发的时候,莫扎特经常会突然站起来,顶着一头还没理好的奇怪发型,飞快地跑回自己的房间。措手不及的理发师只好拿着工具追着他跑,还要边跑边喊:“嘿!先生,您的头发还没剪好呐!”
原来,莫扎特就算理发的时候,也在想着写曲子,突然来了一个灵感,就马上想跑回房间记录下来,把自己还在理发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弄得理发师也是哭笑不得。正是因为莫扎特这种对音乐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创作出这么动听的旋律。
接下来,音乐的主旋律仿佛又一次出现了,但音符一转,又变成了另一个旋律,而且这时音乐的调性也由大调转为了小调。我们如何分辨大调和小调呢?其实大调和小调在听觉上是不同的色彩,大调听起来啊是阳光明媚的,听着很“敞亮”;小调呢,就有一些忧伤,听起来呢,有一点“忧伤”的感觉,啊,就好像心里有事儿似的。
在莫扎特创作的作品,尤其是器乐作品中,非常喜欢在呈现明快的大调主题后,旋律一转,就来一个非常具有个性的小调片段。不仅是在钢琴奏鸣曲中,这是莫扎特惯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大家不妨去听一听,他的长笛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等等,都有这种表现形式出现。
当然,莫扎特是不会让旋律一直停留在小调上的,在小调旋律做好了铺垫以后,自然就会回到我们的大调主题上来了,这就是我们的主旋律真正的第二次出现,但是和声层次更丰富,音乐旋律也更加复杂了。
好了,这首曲子三个乐章呢,是快—慢—快的形式,这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也是非常常见的。
我在刚刚开始巡演的那几年,经常弹莫扎特。在音乐厅里演奏钢琴,和在家里完全不同。记得有一次公开课,我在音乐厅里给大家指导这首K333。当时一个小男孩弹完跟我说,“郎朗老师,我觉得我在这弹琴跟在家里感觉不一样了”。我说“对啊,肯定不一样,并且每个音乐厅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这跟音乐厅的空间有关系,好的音乐厅能把最弱的声音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你像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我在里边演出过30多场了,那的声音是真好,坐在三楼的人都快看不见我了,但还能听的很清楚。这是一个好的音乐厅能给你的。
我们在音乐厅演奏时一定要调整自己,空间越大,你的表现力就要给的越多,放大任何一个细节的处理,这才能覆盖到每个角落。所以要学会想象,想象自己在一个开阔的空间里演奏,同时换位思考,想想一个听众听到你弹琴时的感受。我在柯蒂斯学钢琴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应该学会跟台下的观众交流,也就是communication,不要一个人自顾自在上头弹。因为你的情绪,观众是会立即感知到的。而他们的情绪你也会感受到。音乐就是一种无需语言、最直接的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K.333,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小作业时间了,请大家想想,在你弹的曲子里,除了莫扎特以外,还有哪些作曲家喜欢用三个乐章快—慢—快的结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们下期再见。
我猜是海顿。对吗?
我在这里等你们来我家吃饭吧!
苏洛雨_开学了_暂退 回复 @娜娜_eex: ?
play
库劳
开阔想象交流
思无邪纯真
我在这里等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