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愿军小兵 陈心万 作者:高明 诵读:聆风 配乐编辑:大风

抗美援朝-志愿军小兵 陈心万 作者:高明 诵读:聆风 配乐编辑:大风

00:00
19:13

抗美援朝-志愿军小兵陈心万   作者:高明


认识陈心万先生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1968年的夏天,我家由临沂老城煤山街搬至考棚街京剧院前的正气巷7号,陈先生常到我们住的小院去找同事张光明大伯,那时的他不到30岁,我10岁出头。印象中的陈先生仪表堂堂,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上身总爱穿一件洗的发白的黄军装。听大人讲,他5岁登台,6岁唱红,不但京剧唱的好,而且9岁就当解放军,还参加过抗美援朝呢,这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对他目光仰视、无比敬重。

时光像静静流淌的沂河水一样奔流不息,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和朋友一起走近陈老先生,听这位当年的志愿军小兵讲述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那段惊心动魄,终生难忘的往事。

陈心万先生194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梨园世家,一家五代都唱京剧。1949年北京开国大典的礼炮还没有奏响,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正所向披靡乘胜向大西南进军。陈心万的父亲人称小麒麟童的陈锦章和曾经名噪海参崴和上海的母亲花玉兰正带着他们永馨社的陈家班一行辗转各地演出,这年5月初他们在浙江兰溪和二野的部队在演出时相遇,陈家班精彩的表演很受战士们的欢迎,当时部队为鼓舞士气正需要宣传力量,特别是文艺骨干,在二野3兵团副司令员、12军军长兼政委王近山和副军长肖永银的热情诚邀下,陈家全家包括陈心万的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姑姑、哥哥、姐姐、和舅舅、姨妈等在内的20多人集体入伍,穿上了军装,成为二野3兵团12军京剧团的正式成员。9岁的陈心万当时还没有一支步枪高,参军后别提多高兴了,他在战火的硝烟中成长,跟随部队一路挺进大西南,直至解放重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陈心万跟随以陈家班为骨干的京剧团在国内为了动员广大人民尽快恢复生产,支援前线,他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四处演出,为调动和鼓舞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热情和坚强的信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朝鲜战场,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强大的敌人,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浴血奋战历经5次战役,节节胜利。1953年初春,志愿军总部政治部组建文工团京剧队,13岁的小兵陈心万和陈家班50多人在父亲陈锦章的带领下满怀激情,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陈心万他们所属的志愿军3兵团是参加金城防御战,特别是上甘岭战役的英雄主力部队。陈心万在首长和父母的带领下不怕疲劳,不怕牺牲深入到前沿阵地,为指战员们进行慰问演出。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李自成进京》、陈家保留剧目《六国封相》等剧,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同时也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

当谈到在朝鲜战场的生活和演出条件时,陈老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战火连天,炮声隆隆的岁月。他动情地说,在异国他乡的朝鲜战场生活比较艰苦,经常吃的就只是炒面,实在咽不下去就抓把地上的雪嚼嚼,最多能吃上点豆芽菜,有时还不能按时吃饭。我们全家都是按部队要求居住,爸爸妈妈也要分别住在男女演员班,我和哥哥也不住在一个班。在我们班,战友们看我最小,照顾我,让我睡在离火盆最近的地方,有一天早上起来感觉晕沉沉的,一掀开门帘,一头就扎到了雪地里,原来是离火盆太近导致煤气中毒,幸亏战友们发现及时,我才被抢救回来。不过我虽年龄小,但已经是入伍4年多的老兵了,习惯了部队的生活,就是有时晚上完成了演出任务后,身体疲惫,睡得又晚,早上起不来,练早功都是闭着眼睛的。

说到这里,陈心万像回到当年时光似的开心地笑了笑,接着又说:那时我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部队打到哪里我们就演到哪里,打完仗休整时,我们白天用汽油桶搭起临时舞台,演一些京剧折子戏,为防敌机空袭,战士们架起了高射机枪和大炮,一边看戏一边准备打仗,就这样大家看的津津有味,连声喝彩。有时晚上在坑道里演出,敌人炮火袭击把坑道震得四处掉土,只要战士们喜欢看,我们就坚持演完。

望着陈心万先生那饱经沧桑又充满艺术家气质的面容,我问他,当年在朝鲜战场战火纷飞,您年龄那么小,要冒着敌人的炮火演出,不害怕吗? 陈老眼里透着刚毅的目光,坚定的说:开始的确有些害怕,但后来看到志愿军指战员们在前沿阵地英勇作战,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

陈老接着又兴奋地说,19537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签字后,我们在三八线朝方一侧,精心搭起了红旗招展,彩旗飘飘的舞台,满怀胜利的喜悦演出京剧《十八罗汉斗悟空》,志愿军总部首长,朝鲜人民军首长,中朝谈判人员和志愿军总部机关干部战士近千人观看了演出,演出现场,大家群情振奋,掌声雷动,那激动人心,欢庆胜利的场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陈老接着又激动地说更让他难忘的是,1954年春天,我们去志愿军三兵团司令部驻地演出古装剧《十三妹》,我在剧中反串扮演彩旦赛西施,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丑角形象,让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开怀大笑,演出结束后,许世友司令员亲切的摸着我的头连声称赞:这小鬼好样的,演的真不错!中午吃饭时团长对我说,许司令员那么喜欢你,去敬杯酒吧!当时我有一些紧张,但还是鼓足了勇气,到了许司令员面前,胀红了脸的我激动的手发颤,双手端起酒杯说了一句祝毛主席身体健康!许司令员,我敬您一杯酒!许司令爽朗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那个情节让我终身难忘。

在朝鲜战场三年多的时间里,陈心万经历了战争的考验,青春在战火中闪光,各方面的表现受到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入朝第1年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还多次受到嘉奖。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56年秋,部队文艺团体整编,志愿军总部文工团京剧队除留个别骨干外,集体从朝鲜转业回国,陈家班分别被安置在北京、济南、江西、新疆等地的文化单位工作,16岁的陈心万脱下军装先去江西上饶京剧团后又应邀于1958年来到他十分向往的沂蒙山区,当时的临沂地区京剧团工作,从此扎根沂蒙,艺展老区。

在临沂京剧团,陈心万凭着从小练就的文武兼通的功底,大展身手,他的唱腔高亢、嘹亮,扮相英俊、严整,老生、花脸、小花脸各个行当都能胜任, 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真功夫,角色。他曾在古装戏《辕门斩子》中饰演杨六郎,《萧何月下追韩信》中饰演过萧何,《四进士》中饰演宋士杰,在《逼上梁山》中饰演林冲,在《徐九经升官记》中饰演徐九经,在《除三害》中饰演时吉,在新编历史剧《小刀会》中饰演刘丽川,表现出一个成熟的京剧艺术家不凡的功力。

上世纪,在那个特殊的“文革”时期,传统剧目不能再演,全国盛演8个革命样板戏,陈心万在样板戏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角色,同时也以导演的身份帮助各单位排练样板戏。他在《智取威虎山》中是智勇双全的老九杨子荣,《沙家浜》中他是阴险狡诈的刁德一,《杜鹃山》里他是鲁莽刚直的雷刚,以至于他走在街上,虽然大家都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但对他塑造的角色都很熟稔,卖菜的大爷会亲切地喊他老刁,小伙子、姑娘们都会在他走过后背后悄悄喊一声:杨子荣!老九!他回过头,给他们一个会心的微笑,自己却心想:我明明姓陈啊。

改革开放后,百花齐放,传统戏又回到舞台上,陈心万激情似火再次拿出陈氏家族的看家戏《金鞭呼家将》在临沂上演。该剧是陈心万的父亲陈锦章先生在海参崴时,与陈心万的姑父张玉亭以及周信芳的内弟刘魁同等人,根据长篇评书《呼家将》改编的京剧连台戏,故事写的是呼延家族三代保家卫国、忠孝节义的故事,当年曾经红遍海参崴。本剧是60本之多的连台戏,若要演完,则需俩月有余。五六十年代曾在临沂演出过,当时就引得万人空巷。如今陈心万复排此剧,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特效和情节,观众就像在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这在当时的京剧舞台上是非常难得的,立即引得大家热捧,连演几十场,几乎场场爆满。陈心万还在剧中扮演了王延龄、包拯等角色,唱念做打,身形步法,样样娴熟老道,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1982年,临沂京剧团推陈出新,弘扬传统文化,排演由张铁民先生等执笔编剧、陈心万导演的新编历史剧《道同》,参加山东省戏剧演出月的文艺汇演,陈心万不但获得了导演奖,同时也因饰演道同一角获得优秀表演奖。当时,和他们共同参加演出的方荣祥、郎咸芬等著名的艺术家都对陈心万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86年,他们排演的《刘勰献书》在临沂演出轰动以后,再次被推荐参加省里的演出,陈心万再获导演奖表演奖

大家说,临沂京剧团在全省拥有那么高的地位,的确是因为有像陈心万等一大批有功底、有实力、自幼学戏、为京剧付出毕生精力的众演员才能取得如此可喜的成绩。

1986年,陈心万被吸 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会员,同年,他被任命为临沂京剧团团长,直到他光荣离休。陈心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志愿军文艺小兵戏比天大本色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当年稚气未脱的志愿军文艺小兵陈心万已是80岁的耄耋老人,看上去身体有些佝偻,但依然精神矍铄,气色良好,声音洪亮,他抚摸着获得的一枚枚军功章和纪念章无限深情的对我说,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之战,我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确是非常伟大的,非常了不起的,我们要珍爱和平永远不能忘记!


作者

高明 男 山东临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曾任临沂市文联主席、临沂市旅游局长兼蒙山旅游区管委办主任、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临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