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君说
然而,事事总有例外,在南宋时期,却有一位与帝王一同步入“金婚”的女子。
她习文史,明事理,秀外慧中,才貌双全;
她通武略,有殊色,陪伴夫君,不离不弃。
她便是宋高宗赵构的妻子吴芍芬,一个以“英武”名留历史,被世人称为“带刀皇后”的奇女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带刀皇后”吴芍芬的故事。
历史上对于帝王的降世,往往会充斥着大量神话色彩,而对于皇后的出生,却没有太多的渲染烘托。
但吴芍芬却是例外,有关她的出生,亦有着一段颇为传奇的故事。
吴芍芬出生之时,她的父亲吴近曾做过一个怪梦。
梦中自己行至一个亭子前,亭子匾额上陡然写着“侍康”二字,亭子旁边独开一朵芍药花,妍丽可贵,而花下还卧有一白羊,这让吴近感觉十分奇怪。
不久,吴芍芬出生,有红光射向户外,这让吴近更觉得女儿非同寻常。
靖康二年,金兵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皇室三千余人被金军俘虏北去。
当时的北地已沦为焦土,吴芍芬和父亲只能逃亡南方,苟活性命。
而大宋皇室,只有康王赵构得以幸免,于是在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
皇室重立,大臣便要求赵构充斥后宫,以作开枝散叶,延续国祚之用。
若是太平之时,天下女子必会争先恐后,以攀得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
可如今天下大乱,皇室众人要比平民百姓更加危险,许多女子宁愿嫁一普通人,安稳过日子,也不愿进入后宫,担惊受怕。
可吴芍芬听到这个消息,却高兴异常。“侍康”的梦境,不正是预示着她有侍奉“康王”赵构的缘分。
就这样,十四岁的吴芍芬顺利入宫,成了赵构身边的贴身侍女,日夜侍奉左右。
她以“贤志”为立身之本,辅以稳重的行事作风,待人以“顺”,处事以“智”,很快便赢得了赵构的好感。
无论是之后的逃难、求和、反抗、临朝,赵构身边都有吴芍芬的身影。
若是其他女子,此时必定会恃宠而骄,可吴芍芬却没有过多奢望。
她放弃安稳度日的机会,而选择陪伴赵构身边,便是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此生“非他莫属”的心思。
她不求富贵,也不求名分,只愿自己所爱之人,一生平安便好。
很多时候,感情只有心动,是远远不够的。
情愿爱一个人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非你不可的决心。
不管遇到多少风雨沧桑,依旧坚定不移地守着对方。
这样的感情,才能走到最后,才能无怨无悔。
南宋虽然建立,但天下仍旧动荡不安。外有金人强兵侵袭,内有贼寇起义叛乱。
赵构虽是九五之尊,却在南宋初立之时,依旧逃亡不断。
普天之大,无一是他安心之地,彼时他心中最缺的,便是一份安全感。
吴芍芬自幼习武,为了让赵构有些许安心,便整日披甲戴盔,腰挎宝刀,跟随在赵构身边。
公元1130 年,赵构被金兵追至明州,赵构心虚,便准备从明州前往海上避难。
然而,船少人多,不可能安排所有人上船,只允许士兵官吏带些许家眷,其他人只能留在明州或从陆路逃难。
这一决定,顿时让众人愤怒。
他们追随赵构,不外乎为了家国情怀,如今国家早已混乱,若连家人都无法保护,哪怕他们活下来,又有何意义。
士兵们先向宰相讨要说法,后又准备硬闯行宫,要求赵构解决。
可船舶数量只有这些,赵构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安排侍从出来搪塞。
众人眼见不能解决,便恼羞成怒,准备逼宫造反。
危机时刻,吴芍芬持剑而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她的承诺与劝说下,众人才悻悻离退。
吴芍芬凭借自己的勇气与机智,不但化解了一场兵变的危机,也让赵构更加看重自己。
行至海上,赵构一边心急如焚,怕金兵追上自己;一边又心有不甘,幻想着自己可以卷土重来。
此时此刻,依旧是吴芍芬陪他聊以诗文,叙以史实,为他宽心解忧。
一日,有条白鱼跳到船中,吴芍芬大喜,对赵构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兆。”
果然,没有多久,赵构便听闻韩世忠黄天荡之战,痛歼金兵。
赵构大为高兴,于是正式封吴芍芬为“和义郡夫人”。
至此,吴芍芬终于打开了赵构的心,凭借着赵构与她的生死与共,一路从“才人”升至“婉仪”,最后更成为“贵妃”。
吴芍芬是聪明的,她知道平淡不能让两个人的感情升温,但风雨可以,越是经历过患难的感情,越值得被珍惜。
当彼此饱受过地狱天堂的轮转,感受过颠沛流离的磨难,品尝过东躲西藏的艰辛后,才知道谁是真心爱你的人。
吴芍芬的良苦用心,终究没有被辜负,她的英武气质,也渐渐地影响到了赵构。
赵构不再愁苦,不再焦虑,而是开始奋发图强,重新维系大宋王朝。
而吴芍芬也渐渐从赵构身边撤离,回到赵构的后宫中,为他处理杂物琐事,清理后顾之忧。
好的感情就应该是这样,平常时,相互影响成就;困难时,彼此鼓励支持。
两人不离不弃,才能生死相依。
晋升为“贵妃”的吴芍芬,并没有表现出丝毫骄傲和盛气凌人,她庄重自持,恪守本分,成为了后宫嫔妃们的榜样。
有人说,“争宠”是后宫生存的不二法则,可吴芍芬却从未有过任何妒忌,打压过其他嫔妃,她的心思全放在了赵构身上。
她曾亲自绘画《古烈女图》,以此为鉴,又取《诗序》之义,在自己居所挂了一块“贤志”的牌匾,以明其志。
在为妃的十几年,吴芍芬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切赵构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可他却无法立吴芍芬为后。
早在靖康之变时,赵构的家人子女便被金人虏至金国,他的发妻邢氏也在其中,赵构故剑情深,皇后之位一直为她而留。
吴芍芬明白赵构的心思,从没有过对后位的觊觎,依旧以诚待人,以礼奉君。
公元1142年,赵构生母显仁太后从金国还朝,和她一同回来的,还有邢皇后的灵柩。
赵构等了16年,终究等来了失望。
如今后位空悬,可吴芍芬却依旧不为所动,而是主动去服侍太后的日常起居,代替赵构进奉孝道,弥补着这些年没有尽到的孝心。
显仁太后因在金国受尽屈辱,生性怪癖,可面对吴芍芬的贤德,她也是赞赏有嘉:“贵妃母仪天下可也。”
吴芍芬的耐心与付出,让赵构愧疚之心日重,一年之后,吴芍芬正式被册立为皇后。
吴芍芬虽不太在意后位,但依旧为被夫君认可而高兴。
当上皇后的吴芍芬,变得更加宽仁慈和,她知道赵构依旧觉得亏欠发妻,于是便让自己的侄儿迎娶了邢氏娘家女子为妻。
她在后位几十年,历经南宋四朝,她的每一次意见与决定从无私心,都是出于对夫君,对国家的考虑。
吴芍芬对待生活,始终保持着一份持之以恒的耐心,不因位卑而感到不公,也不因位高而张扬跋扈。
她与赵构的感情,也渐渐从过去的生死相依,变成如今的安心恬淡。
所谓耐心,不过是持之以恒,却能收获幸福;
所谓生活,不过是平淡如水,却能温暖人心。
婚姻,从来都需要细水长流,没有急躁,学着坦然,不改本心,才会天长地久。
月影高阁映婵娟,只羡鸳鸯不羡仙。
从同甘共苦到相守一生,吴芍芬的人生充满了幸福与美满。
她居皇后位五十五年,与赵构做了六十二年夫妻。
她的情感婚姻,自始至终都由自己掌握,从一开始,她就懂得妥协和包容,明白珍惜与支持。
蔡东藩曾评价她:
“秀外慧中,介胄而驰,而且知书识字,过目不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淑女。”
聪明的女子,往往知道感情不只有第一次的心动,更要有同甘共苦的担当。
而好的感情除了爱意,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
长久的感情,不但要庆幸过往的相识,还要感恩现在的扶持。
从喜欢到一生,是温情,是坚守,更是两人相濡以沫的心。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