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如何克服选择恐惧症?

第五章-如何克服选择恐惧症?

00:00
05:45

第五章—如何克服选择恐惧症:选择恐惧症的根源在于内心缺乏安全感,严重者通常伴有强迫症、拖延症、完美主义倾向,多发于悲观主义者和自卑者。

 

“有人会因为无法作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恰恰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期间,时间悄悄流逝,你却没有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白白浪费了时间。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选择恐惧症的根源在于内心缺乏安全感,严重者通常伴有强迫症、拖延症、完美主义倾向,多发于悲观主义者和自卑者。有如此之多的“伟大”光环罩着,我们这类人简直可以说是“不折腾死自己绝不善罢甘休”!

这种人的成长环境通常是被权威控制的,甚至充满了压力和否定,习惯了顺从和被动,害怕在心理上为选择的结果负责。只需要努力就好,不用考虑选择,因为权威们一直在“帮”我们做“正确”的选择。不管结果如何都逆来顺受,一味执行,所以对于结果也不会有后悔的感觉。

相反,我们独立做选择时却需要在内心里对即将产生的结果负责。而习惯性的被否定又让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哪怕一次细枝末节的选择都会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对突然而来的选择权无所适从。同时,选择意味着我们得到的同时也一定放弃了什么,悲观主义倾向又使得我们总是关注放弃的事物而不是得到的事物,所以我们作出选择后总是忽略满足感,放大失落感。所有的这一切汇成了我们对于选择的巨大恐惧。

可以说,传统的严厉的中国式教育下成长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恐惧症。我们这种人经常会为了一件小事辗转反侧,纠结多思。在人生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踩到地雷。恨不得鱼和熊掌兼得,结果却常常是什么都得不到。

恐惧感来自于结果的模糊性和未知性,就像身处黑暗之中我们对就会前面的路产生警惕和恐惧感。对于我们这类人而言,在看清前方的道路之前,潜意识里会断定我们选择的是坏结果,而且对生活有持久性的影响。

所以,解决的根本就在尽可能的消除结果的模糊性和未知性。

首先,学会给自己灌输这样的理念:很多小事情对生活的影响是极其微小和短暂的,不具备持久性,就算真的选了坏结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连被杀头的都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呢,何况吃饭选衣服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这类琐碎的事情要学会看淡,思考的差不多就从了它吧~

同时,要学会将焦点集中于得到的事物,而不是放弃的事物。这样才能得到满足感,而不是失落感。比如你已经选了去吃“李大嘴麻辣烫”,就要好好享用,别再惦记着对面的“王麻子拉面馆”~

但是,选择恐惧症过于严重的人,知道这样的道理但还是要纠结,而且有些事情确实需要谨慎选择,这种时候怎么办呢?

很多人选择的时候光顾着纠结和恐惧了,却往往不知道自己纠结的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就努力用理性将面临的不同结果尽可能的具体化,比较不同结果都有哪些不同的属性,这些属性又有哪些是你比较在乎的。在这样理性细致的比较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模糊感,也就知道怎样的选择更加有利了。否则,那种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会始终让人纠结痛苦。所有因素中,对事物的理性分析是作用最大的。

生活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人生的道路有无数的分叉口,但是真正能够决定大方向的并不多。学会了如何应对选择,确实如释重负,也不会有那么多让人肝肠寸断的悔恨。希望我们这些“不把自己折腾死绝不善罢甘休”的人,都能学会善待自己,都能到达自己心中的目的地。

 

每个人对选择多少都会有些恐惧,因为选择意味着放弃其中的若干选项,而失去的感觉总是让人讨厌的。这在营销中叫作购后失调,就是你买了A商品后,会认为B商品更好;反之买了B商品亦然。负性偏差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也是人类长期进化出来的心理,人对失去的担心远远大过得到的快乐,因为一次没有发现天敌就会让你丧命,而错过食物顶多饿两个小时肚子。


最后,如果一直处于犹豫状态,就会变成布里丹之驴,徘徊在两边的草之间,因为想要两者兼得,最后难逃两者都得不到而饿死的悲惨命运。

如果已经到了“恐惧症‘的地步,建议最好还是去看心理医生。不过就像刚才说的,当你已意识到选择迟疑的危害时,你实际上已经对自己部分使用了认知疗法,这最少是个好的开始,虽然这与专业治疗的认知疗法相比微乎其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