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来看,讲者必须信任听众。台上的讲者,应该牢记,
相信他们(听众作为一个整体)是有判断力的,相信他们是有品位的,相信他们是有足够的智商和智慧的,相信他们是善良的,相信他们是公正的,相信他们拥有一切正面的品质。
然而,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听众,各方面都是参差不齐的。他可能并没有判断力,却以为自己很是有一些判断力和判断资格;他可能在这一方面有品味,不过是很差的品味;他很可能并不善良,或者确实是善良的,然而却只不过是基于懦弱的那种善良;他可能并不公正,一生都活在双重标准之中,宽于待己、严于律人……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可能拥有一切负面的品质。
最为可怕的,是有很多听众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的“选择性输入障碍”。有很多时候,讲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的,而是“你说你的,我听我的”。到最后,听者所听到的版本,与讲者所讲的版本,很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迄今为止(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三 13 时 42 分),我的博客上有 23,546 条留言,哪怕是那些骂街的留言我都未曾删除过,所以,读者可以在这里找到无数“你写你的,我读我的,然后‘老子骂的就是你’”的例子。
当我说“现在的初学者最好别选五笔输入法”的时候,冲上来反对我的人,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现在”、“初学者”、“最好”这些字眼一样——对他们来说,“反正你就是在说五笔不好,那就不行!”
最近的一个例子发生在 Twitter 上:
@xiaolai: 没看出你反对的是啥。 @miaomiaowang: 完全反对!最简单的道理:对着同一部位拍 X 光片,不同医技师拍出来的水平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同一张 X 光片,不同医生能看出来的东西也完全不同 @xiaolai: 我很怀疑中国的很多西医,其实只不过是现代医疗器械普通用户而已。
这位反对者,究竟是如何做到“用支持对方观点的证据强烈反对对方的呢?”
解释很简单,他听到的是他自己的那个版本,不是我说的那个版本。这类人是那种很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如若你一不小心引发了他的某些负面情绪,他们马上就会产生“生理反应”。
如此简单的句子都可能这样被误解,更不用提你作为讲者在台上 30 分钟甚至更长的“长篇大论”了。
避免被误解的有效方法有这么几个:
尽量保持简单。简单不等于“过分简化”。我是说,要尽量保持逻辑关系简单明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避免引起听众的负面情绪。如若讲者确定自己是对的,那还真的没必要讨好听众。然而,无论是谁都没必要无端地得罪听众。最好认真审视自己的每一句话,避免那些可能会引起听众负面情绪的句子、例子、字眼。
提前做功课,做小范围内的沟通。通过日常对话、小范围内的讨论,收集不同意见,思考它们的有理之处、无理之处,而后逐一设计对应策略。在台上,可以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这些“听众可能疑惑”的问题直接处理掉。
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常犯错的是自己”——因为别人同样会犯错,也可能同等频率地犯错,但是,那些错误和我们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想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自己犯错就掩盖,久而久之就相信自己很少犯错,甚至从未犯错;而别人犯错的时候,就会迫不及待地指出,久而久之就相信别人都是傻屄。在人群之中,这种人的比例占大多数。所以,有时我们没错,却被误解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更为重要的是,如若你真的心态平和,能够做到凡事认真思考,常常会发现所谓的“误解”其实只不过是当时的错觉而已;过些时候仔细想想,那“批评”也好、“误解”也罢,那竟然真的是对的——赚大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