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史可法死守扬州

150史可法死守扬州

00:00
07:02
崇祯皇帝自尽后,镇守南京的官员决定扶立新君,对抗李自成。凤阳总督马士英主张立福王,兵部尚书史可法则主张立潞王。史可法说:“立君应立贤明之人。福王不尊重老人,不爱护晚辈,而且贪杯好色,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对国家没有好处!”
马士英坚持己见,他与福王到江北扎营,并取得部分将领的支持。史可法怕军队分裂,只得向马士英妥协。福王即位后,人们把南方的明政权称为“南明”。福王整日沉湎于酒色,并削夺史可法的权力。史可法只得辞去职务,去扬州镇守。
史可法字宪之,原籍河南祥符(今开封),世居北京大兴县。他的祖父曾担任知州之职,到史可法这一辈时,家里已非常贫困。史可法人穷志坚,好学不辍,曾在野寺苦读。他考中进士后,担任陕西西安府推官等职,以作战英勇、体恤士卒著称。
史可法到了扬州,招纳四方豪杰,勤于政务。那时候,江北四镇的将领刁悍蛮横,矛盾重重。史可法为此忧心忡忡,多次劝说他们停止仇杀。四镇将领在史可法的劝说下终于悔悟,从此驻扎在扬州附近,帮助史可法守城。人们佩服史可法的才能,亲切地称他为“史督师”。
此时,马士英在朝中贪赃枉法,任意胡为。武昌总兵左良玉对此非常痛恨,于是率领军队东下,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而清朝豫亲王多铎已率领人马向扬州逼近。马士英传下命令,让史可法及江北四镇南下,抵挡左良玉。
史可法派人劝福王说:“左良玉只是对马士英不满,并不会侵犯朝廷。可是清兵南下,却是要灭亡我朝。您应当权衡其中的利弊,让我留在扬州。”福王对马士英说:“左良玉虽然起兵,但我看他的奏章,觉得他不会造反。”
马士英怒气冲冲地说:“清兵来了,我还能和他们讲和。左良玉如果掌权,决不会放过咱们。”福王不敢反驳。史可法无奈,只得带兵南下。走到半路上,他听说左良玉已经兵败,就迅速赶回扬州。
这时,泗州(今安徽泗县)守将李遇春献城降敌,导致江北军队无险可守。多铎率军来到扬州,将城池团团围住。他多次写信,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看也不看,就将书信投入火中。清军派李遇春来劝降,被史可法严厉地斥责了一顿。
史可法派人调集军队。可是各路将领只图自保,拒不听命。只有总兵刘肇基率领两千人赶到扬州。史可法提着宝剑,和刘肇基在城楼上指挥军队。老百姓也组织起来,有的登城守卫,有的为将士送饭。
多铎见扬州城墙坚固,就用大炮猛轰,城内军民死伤者甚多。刘肇基对史可法说道:“城内地高,城外地低,不如决开淮河,水淹敌军。”史可法不同意,说道:“你的主意虽能使敌人受到损失,却会使淮南百姓流离失所。我怎么忍心这样做呢?”
虽然城中的粮食供应出现困难,但史可法把守西门,连连取胜,敌人的伤亡人数达到数千。清军遇到了南下以来最顽强的抵抗。扬州军民在史可法的率领下努力作战,将清军打退了数十次。
后来,清军大炮终于将城墙炸开一个缺口。清军涌进城里,见人就杀,刘肇基与敌人展开巷战,壮烈牺牲。史可法见扬州城已经失陷,拔出刀来想自尽。部将赶紧抱住他,将他手中的钢刀夺下。史可法与众将出东门而走,结果遇上清兵,被敌人俘获。
清兵将史可法带上城楼,向多铎报告。多铎敬佩史可法是个硬汉子,对他说道:“我再三致信,劝先生归顺,先生始终不允。现在先生对南明已经做到尽忠尽义,不如辅佐我收复江南。我若亏待你,天地不容。”
史可法义正词严地答道:“我与扬州共存亡,如今城池陷落,只求速死。我的头可断,意志不可屈服!希望你不要滥杀无辜,伤害百姓。”多铎大怒,命人杀掉史可法。史可法从容不迫,在城下英勇就义。后人敬重史可法,在扬州城外梅花岭为他设立衣冠冢。
多铎因为攻打扬州时遭到很大损失,因此非常气愤。他看到扬州军民坚强不屈,决心杀一儆百,于是下达屠城的命令。清军十日不封刀,杀掉八十万百姓。整个扬州血流成河,尸骨如山。历史上称扬州屠城惨案为“扬州十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