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讲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物理定义中,我们把物体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做乐音;把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做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做噪声。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使人感到愉悦的声音是乐音;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是噪声。
同一种声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比如:在跳广场舞时播放的音乐,对于跳广场舞的人来说是乐音,但是对于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影响到了学习,就是噪声。
在我们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噪声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减弱噪声呢?
比如为了减弱广场舞的音乐声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减弱噪声。
1:和跳广场舞的人沟通,尽量把音乐声调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可以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带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主要有三个方法:
1: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比如:开会时,手机关机或者调为静音模式、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汽车尾部或者枪口上安装消音器。
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比如:种植树木、道路旁安装隔音板。下雪天,雪起到了吸音作用,所以比较安静,也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从人耳处减弱噪声。比如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消声:比如安装消音器。
吸声:比如音乐厅等建筑需要安装吸声材料、种植树木也是有吸声作用、一些柔软多孔的物体吸声效果比较好,雪就有吸声作用。
隔声:比如安装隔音板、带耳罩、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隔声效果更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城市里安装的噪声监测设备只能监测噪声的响度,不能减弱噪声。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我们正常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60分贝。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次声和超声我们人耳都听不见。
次声预报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火山等情况,大象也能发出次声波。海豚和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我们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服务:
1:根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我们有了声呐、B超、超声波工业检测、倒车雷达等的运用。
2:根据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我们有了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处理种子等运用。
在爬雪山时,我们不能大声呼叫,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可能诱发雪崩;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的音响旁边,可以看到蜡烛火焰会摆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由于同一个声音传到人两只耳的时间、强弱等因素会有微小的差别,所以人们就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播放立体声音乐时,通过放在不同位置的几个音箱,可以让人感觉到立体声的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
减弱噪声的方法:1:从声源处减弱噪声。2: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倒车雷达是运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双耳效应:人可以根据声音判断出声源的位置。
现代建筑,比如音乐厅,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它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使人们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
这一讲我们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