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 新婚燕尔,遇一蛤蟆

肆 | 新婚燕尔,遇一蛤蟆

00:00
07:58

卫宣公,是一位有故事的国君。


当然,他是卫国国君。这里的卫国,是保卫的卫,不是围魏救赵的魏。


而卫这个诸侯国的建立,跟改朝换代有很大关系。当年周王朝推翻商王朝,周武王并没有斩草除根,一方面让商王的儿子武庚继续持有自己的封地、子民和宗庙,另一方面又派自己的两个弟弟去协助武庚但是让武王没有想到的是,派过去的两位弟弟结果跟武庚一起造了反,于是,周公亲征,摆平了这三个人,同时将这一块地盘收归给了武王的另一位弟弟


卫诸侯国,从此建立。




卫宣公,便是卫国的第十五任国君。而这位卫宣公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几乎都是他与女人的故事。


卫宣公宠幸的前一任女子叫夷姜,而且根据《左传》的记载,叫“卫宣公烝于夷姜”,烝(读如蒸),是当时的一种婚姻仪式,即继承父亲的姬妾卫宣公烝于夷姜,生了一个儿子,叫伋(伋读如急),并立为太子。


随着伋一天天长大,到了婚配的年纪,有人为伋选定了一位齐国女子。而这时,卫宣公见到了这位即将成为“太子妃”的齐国女子,心花怒放转而自己笑“纳”了。《史记》的原文是:说而自取之。


于是,这位齐国女子就取代之前的夷姜成为了卫宣公新的宠姬,史称“宣姜”。


如果说前面卫宣公继承父亲姬妾,还算是一种婚姻仪式的话,那么此时卫宣公抢了自己儿子定亲的女人,就太说不过去了。


于是,一首首讽刺、嘲骂和恶心卫宣公的民谣在民间流传开来,最后纳入了《诗经》




《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邶风》、《鄘风》和《卫风》,合称“邶鄘卫”(邶读如备,鄘读如庸),都是来自卫诸侯国的“风”题材作品,其中涉及卫宣公这段故事的,大概有四五首。


其中,有开口就骂的,比如《相鼠》;有冷嘲热讽的,比如《墙有茨》;还有更直接把卫宣公比作老蛤蟆的,比如《新台》。


先看,《相鼠》


相,是看的意思;相鼠,就是看那老鼠。


看那老鼠,尚有一张皮;人怎么可以不讲礼仪。人若不讲礼仪,还不如早点死去!


原文是: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再看,《墙有茨》(茨读如词)。


茨,即蒺藜,是一种带刺的植物。


这首诗说的是:


墙上长蒺藜,扫也扫不掉。们那些话,说也说不出口。若是说出口,那可真是又脏又丑。


原文是: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埽,读如扫;冓,读如够)。


如果说 这两首诗的主题还只是讽刺卫国上层政治淫乱 没有针对某一个人的话,那么《新台》这首诗的主题便可以确定 直指卫宣公。


新台,是一座建筑的名字,是卫宣公为了纳宣姜而建,而这首诗就以“新台”开头。


新台明亮,河水洋洋。

新婚燕尔,遇一蘧蒢。


蘧蒢(读如渠除),本意是指因为残疾或者年老肢体僵硬的人,在这里指的是卫宣公。于是,后人就直接把“蘧蒢”翻译成“老蛤蟆”


所以,这首诗也可以这么唱:


新台明亮,河水洋洋。

新婚燕尔,遇一蛤蟆。




但无论如何,故事还没有结束,宣姜上了卫宣公的床也生了两个儿子,取名为寿


也就是说,此时登场的人物关系是这样的:卫宣公宠幸夷姜,生下儿子伋,立为太子;后来又横刀夺太子之爱,宠幸宣姜,生下儿子寿和朔。


之后宣姜和朔开始争夺太子之位,卫宣公也暗中发力。卫宣公让太子出使齐国,并安排杀手在半路上截杀太子,而寿得知了这一切并亲自劝阻太子齐国之行,太子却说:「 父命不可违!」


寿无可奈何,便先于太子走上出使齐国之路,埋伏的杀手果然认错了人,寿舍生取义,替太子而死。太子听说了寿先于自己出发,在杀手面前替自己而死,于是自己也立马赶到杀手面前,慷慨赴死


所以,太子和寿二人明知有去无回却毅然前往。两人的行为深深触动着不少卫国人民的心,于是,《诗经》中的《二子乘舟》就是为纪念这兄弟俩而作,称这两位兄弟是“泛舟同行,飘摇远去”


当然,存活下来的朔如愿以偿,成为了太子,后来也继承了卫宣公之位,成为了卫国第十六任国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来这句名言用在卫宣公的这三位儿子身上,再合适不过。




摘自:

每周(every_week)公众号 第20190821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