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词人,同样也是一名抗金勇士,我们在这位词人的许多诗篇当中都可以看到以抗击金兵、收复河山为主要题材的诗篇,同样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因为积极主站,也在当时的执政者中蒙受了许多屈辱和颇多的谴责,所以在他所创作的许多诗篇当中也不伐有一些讽刺当时朝廷的诗篇。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篇应该是词人创作于庆元年间,也是词人晚年闲居江西瓢泉期间所创作的。此时南宋朝廷丝毫没有恢复失地的意愿,包括皇帝在内的权臣们都只知道一味贪图安于现状、享乐当下,根本不想收复河山。面对朝廷这样的态度,辛弃疾自然是心急如焚,然而奈何于自己的身份又不能名言,于是便随之创作了这首诗篇以此来抒发心目中的悲愤之情。
《西江月·遣兴》
宋代: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也算是辛弃疾比较著名的作品了,特别是“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及“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两句,读过之后,那种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心酸涌上心头。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面对此时朝廷偏安的态度,和自己南渡之后不被重用的境遇,辛弃疾痛心疾首,年轻时他曾经驰骋疆场,更曾带领几十人冲入军营取叛徒首级,让金人闻风丧胆。如今南渡之后,辛弃疾曾无数次上述朝廷抗金之策,每日都想着能够上阵杀敌,可朝廷压根就没想抗金,所以辛弃疾后半生英雄无用武之地,只是在朝廷安排下在湖南、湖北、江西一代辗转,最后索性在江西隐居。
对于一名抗金志士,辛弃疾选择隐居的生活不是像陶渊明、张志和等隐士一样为了远离朝堂纷争,而是对朝廷的一种控诉,与其在朝中壮志未酬、才华不得施展,不如隐居乡下,以此对抗偏安的南宋王朝。隐居生活中,辛弃疾写得诗词很少有田园山水诗词,多半都是壮志未酬的愤懑之作,所以虽然隐居乡下,他整日都是在愁眉苦脸之下度过的,也只有喝醉酒时才能暂且保持着无奈的微笑。
这一次辛弃疾又喝醉了,在酒醉中他且贪欢笑。辛弃疾擅长引经据典,化用历史典故,后人读起来难免晦涩,由此可见辛弃疾是博览群书的。这一次喝醉后,他突然觉得这些年来古人所出的书本当中,其中的内容确实没有值得我们半点可信的东西!古人书中那些报效祖国、收复河山的壮举,在他这里只能是梦境。昨天夜里他也喝醉了酒,倒在了一颗松树旁边,他询问松树此时的我醉到了什么程度?因为我怀疑松枝摆动是为了想要搀扶我,执拗的辛弃疾连忙用手推了一下说:“去!”我自己能起来!足以见得壮志未酬和英雄迟暮使得稼轩无奈和愤懑。
这首词的题目叫《遣兴》,在我们一贯的认知当中,这两个字应该是词人为了排解心中愁苦而写就的,也好像是在抒发着词人悠闲的心情,但是在我们细细品读之下,我们便可以惊奇地发现,这其中似乎透露出词人对于现实社会极度不满之情,以及自己面对生活的倔强之情,所以不得不说这首诗篇我们看上去特别的朴实无华,但是我们在这首诗中也发现了词人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样也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残酷。
在这首词的上片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词人说自己在饮酒欢乐,可是在这其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且”字,所以词人在字里行间当中所透露出来的欢乐之情,其实有的时候比痛哭还要痛苦呢。
英雄无用武之地,眼睁睁看着北国河山被金国践踏,却束手无策,空怀一身报国志气,如今更是隐居乡下在慢慢老去,抗金之策何时能实现啊。这种愁苦岂是几杯酒、几场醉就能消遣得了的呢?“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这是辛弃疾对自己境遇多么无力和苍白的自嘲。
在这首诗的下片当中,主要描写了词人醉酒之后的状态,在我们看来此时 词人根本不是微醉,而是昏昏大睡,词人更是巧妙地把旁边的松树加入到自己的诗篇当中,因此使得词人醉酒之后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也很好地表达出了词人倔强的性格,到了晚年朝廷重新启用主战派,已经是64岁的辛弃疾再度被任命,那时他毅然决定前行,但却只是朝廷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已,依然未能踏足前线,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依然高喊着杀贼二字。
透过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和辛弃疾的壮志未酬,其实如今这首词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今社会,工作也好、创业也好都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职场中,“一朝天子一朝臣”,可能因为领导的风格和许多潜规则,领导只喜欢用自己的人或者用自己觉得舒服的人,这种情况下,哪怕自己再有能力都不会得到公司重用,这个时候自己无用武之地,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心情岂不是正像这首词一样?古往今来官场、职场皆是如此,我们还是比辛弃疾幸运,往往需要沉得住,充实自己,等待时机,会有机会到来的。
辛弃疾是壮志未酬,我只是一般人,养家糊口就可以😊。对辛弃疾,我是难望其项背了
星星索_if 回复 @笑璈江湖: 英雄和常人的区别
听着真是难受……
现实联系实在是画蛇添足
呀!我感觉这声音口里好像含着什么
每天读诗词 回复 @NEBULA_x: 啊哈哈哈哈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