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利簋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青铜器的制作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还根据器形大小,制作出不同的范,然后再合范,浇注铜液。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的含义: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把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是一种中药。1899年秋,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甲骨文中数量最多的记载都是关于占卜、祭祀以及战争的相关内容。
4.发现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指事: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课堂小结: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成果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对于研究上古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典例分析:
对于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
【答案】C
【解题方法】否定式的选择题,都有明确的否定词提示。本题明显的否定词“不正确的”,相关限制词“商朝”、“青铜器”。结合所学知识,了解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过程,找出不正确的选项,确定答案。
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