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传6.1|刘玄要迁都洛阳,选中刘秀修都

刘秀传6.1|刘玄要迁都洛阳,选中刘秀修都

00:00
08:50

就在西路大军攻破长安,诛杀王莽,建功立业的同时,其他革命大军也不甘落后,特别是朝洛阳进发的北路大军在定国上公王匡的率领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只争朝夕的速度向目的地进发。
北路大军围攻洛阳城时,受到了官军的顽强抵抗。洛阳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而且是新朝的军事重地,兵多将广,武器先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阳守将王匡。
王匡?列位看官的眼睛没有看花,洛阳的守将就是王匡,只是此王匡非彼王匡。刘玄派出攻打洛阳的主将王匡是绿林出身,现在的官职是定国上公。
王莽派出坚守洛阳的守将王匡是宗族嫡亲,现在的官职是太师。
王匡对王匡,两人不但姓一样、名一样,连官位等级也一样,更重要的是两人的勇猛刚强还一样。他们一个攻得快如风、疾如电,一个防得严丝合缝,稳如泰山

就在双方攻防大战如火如荼,难分上下时,长安沦陷、王莽被诛的消息传来,这对革命军王匡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对新朝太师王匡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人都需要精神支柱,需要信仰。对太师王匡来说,王莽就是他的全部支柱,就是他的人生信仰。现在这根顶天支柱倒了,这种信仰没了,他也就垮了。不久,洛阳城头竖起了白旗。
已无处再效忠,已无人可尽忠,再坚持愚忠下去也于事无补,只有选择投降这一条道路,将来才可能有一席埋忠骨的地方啊。
然而,太师王匡不会料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投降被送至宛城后,却接到了刘玄的斩杀令,很快便命赴黄泉。
好消息二:趁热打铁,郡县皆降。
更始帝刘玄的堂侄、刘赐的侄子奋威大将军刘信又击杀自立称帝的刘望,连同投靠刘望的新朝名将严尤、陈茂也一网打尽。接下来就毫无悬念可言,汝南郡所属各县都投降了更始政权。
好消息三:天下归心,赤眉臣服。
以实力派著称的赤眉自从闹革命以来,一向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没想到,从来不受约束的他们居然主动向更始政权呈去了“归降书”,表示愿接受刘玄的封赐,愿意归汉。
接过了王莽手中的权力棒,手握中原锦绣大好江山,刘玄彻底完成了由“虫”到“龙”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号令天下,坐镇天下,掌控天下,刘玄做了一件当务之急的事:迁都。
宛城虽然是一个军事要地,但相对其他城市来说,未免显得寒碜了些。
天下大半土地已归其所有,中原地段已是脚下之土。为了更好地雄霸天下、号令天下、统治天下、治理天下,刘玄显然是不会蜗居在宛城的。他要的是气势和气魄,要的是天下臣服,迁都也就理所当然了。
候选的热门城市有两个:长安和洛阳。
首先来看长安。长安拥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历史悠久。刘邦开创汉朝时,最初定都是选在洛阳,后来在娄敬的劝说下才迁到长安。历经数代,百年光阴,长安自然成了当仁不让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是汉朝最繁华、最富裕的城市。
二是资源优势。长安的宫殿建造得气势宏伟,无论规模还是精致程度都是别的城市无法相比的。特别是刘邦一手打造的未央宫,金碧辉煌,是权力的象征,是众望所归之地。
其次来看洛阳。洛阳也拥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地利优势。洛阳城四面山水相连,险峻至极。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北连邙山,南抵伊阙,城中洛水贯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有“八关都邑”“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
二是龙脉优势。龙脉是个玄乎其玄的神秘之物,是建国立业的命脉所在。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洛阳是中华神州大地的龙脉所在地。这个传说很神奇,也很管用,为其上纲上线创造了良好的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长安和洛阳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各霸一方,无论哪座城市最终入选都无可厚非。
一阵费思量后,刘玄最终决定迁都洛阳,原因有二。
一是长安乱。长安虽然是全国第一大城市,但王莽刚刚从那里滚下了台,血气未干,晦气未除,迁都到那里不吉利。再说那里刚刚拿下来,反动人士还没有彻底消除,百姓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迁都到那里也不安全。
二是洛阳近。洛阳离宛城路近,近在咫尺,而革命军中绝大多数将士都是南阳一带的人。建都洛阳,不但不用担心他们水土不服,而且回老家方便快捷。
没有迟疑,刘玄召开了一次例会,朝议定都大事。没有悬念,众将士一致赞成拥护,非洛阳不定都。
没有折腾,刘玄定好都后,马上开始修都。洛阳经过战火的洗礼和摧残,不但外表(城墙城池)千疮百孔,而且内脏(城内宫殿)残破不堪。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定都长安后,派手下最器重的萧何完成修城建宫等后勤工作。刘玄定都洛阳后,自然也想派一员得力干将来完成这件事。
挑来选去,选来挑去,刘玄发现手下的众将领大都不合适。他们只擅长行军打仗,修屋建房是门外汉。幸好,还有一人是个例外,是最佳人选。
这个人便是刘秀。恭喜刘秀,作为本书的主人公,他在沉寂了好一阵之后,终于有露脸的机会了。机会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当摆在面前时,抓住了便是有,没抓住便是无,只有抓住了才有转机,没抓住只能忍受遗憾。刘秀不但抓住了这难得的机会,还借机开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征途。
刘玄之所以会把重点提防的危险人物刘秀解脱出来,而且还委以重任,
原因有二。
一是刘秀有学问。刘秀曾在太学里进修过三年,不但懂得之乎者也这些基础知识,而且通晓皇家规章制度,了解府邸规划设计等。让这样有学问、有见识、懂规矩、知礼节的人去做这件事,显然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刘玄有愧心。刘玄杀死了刘秀的大哥,又软禁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刘秀坚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没有一丁点儿不满,安心本分、自娱自乐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对刘玄也表现出臣服得不能再臣服,恭敬得不能再恭敬的态度。刘秀越是这样,刘玄心里就越愧疚。
眼看刘玄要做出放虎归山之举,刘玄的心腹对其进行了善意的劝阻,提醒他放虎容易捉虎难,需三思而后行。
这时候的刘玄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阿斗”了,他武断地拒绝了众人的好意,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在众人惊疑的目光中给了刘秀一个新职务——行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这个官职有三大特点。一是待遇高——二千石;二是势力强——银印青绶,持节,拥有一支千余人马的特种部队;三是权力大——行纠察、缉捕之职,权比九卿。汉元帝时虽然罢其兵,去其节,但司隶校尉对各郡的犯法违纪者仍然有“一票否决”和“一网打尽”权,位高权重。到汉哀帝时,司隶校尉的地位更进一步,“冠进贤冠,属大司空,位
列三公之列”,权力达到了顶峰。
“行”是秦朝任用官吏的一种方式,是指官缺未补,由代官暂行职责。汉朝借用了秦朝的大部分官职,更始政权又以汉朝的继承者自居,自然沿袭了汉朝的官名。
综上所述,刘玄让刘秀行司隶校尉职务,纵然是出于内疚弥补的心理,但同时也有信任的因素。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机会,面对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刘秀激动之余,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