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篇2
原文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qí)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意思是:战事拖得久了,士兵也会久战生疲`生厌,就会使民(国)穷财尽,因为战争需要人民募集钱粮以供军之费,这样就会导致人民财产内耗过大,就好比人们手上有十块钱募集军费就被拿走了七块。还有一些战争需要牵引粮车的牛…等等军需物质,也被政府征用了大部分。这样长期下来就严重的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活质量。
所以,智将一定要想办法争取吃敌人的。吃敌人一钟,相当于吃自己的二十钟。
(钟和石都是古代计量单位)
为什么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二十钟呢?因为,我方运一钟粮食到前线士兵手上的成本大约就十几钟了!试想千里运粮,靠牛车拉着,人要赶牛,还要运粮部队保护粮食防止被劫。比方说:出发时运两万一千钟粮食,运粮部队去的路上一路吃掉一万三千钟,到前线交割一千钟,再带七千钟回来路上吃,不然运粮队伍就饿死在半路回不来了。大概就是这么算这些账的!
当年,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在粮食上的成本领先就是关键。游牧民族,在草原上赶着牛羊走,每天羊奶牛奶,羊肉牛肉,牛羊一边走一边生小牛小羊,所以他部队一开拔,就不需要后方运粮了。到了前线,打下城池,就吃敌人的,这就是他的战鞭为什么能挥那么远的关键因素了。
成吉思汗真正做到了:“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战场上有时也需要充分调动我方士兵对杀敌有利的情绪,比如愤怒,怒气上来,就什么都可以不顾;二是贪婪,人们常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时战斗陷入僵局的时候,可以适时的承诺攻下敌人之后所得的战利品分给士兵,或是奖赏。
我们这里详讲下“怒”。
杜牧曰:“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
什么意思呢?千万人的军队,你要他们都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谓同仇敌忾,就要想办法去激起他们的怒。
毛泽东是将“激发人的仇恨情绪”发挥到极致的大师。在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整个宣传战略和文化艺术,就是围绕仇恨展开,仇恨和愤怒,不仅是军人,而且扩展到普通民众,甚至搞人人过关,仇恨考核,每个人必须对阶级敌人恨起来,怒起来。于是就出现了演《白毛女》,小战士端起枪要杀“黄世仁”的情况。这样深入每一个人心的仇恨战略,不仅军队同仇敌忾,敌人的间谍也很难渗透到我们的后方来。
接下来讲“赏”
曹操注解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杜牧注:“使士见取敌之利者,货财也。谓得敌之货财,必以赏之,使人皆有欲,各自为战。人知胜敌以厚赏之利,则冒白刃、当矢石而乐以进战者,皆货财酬勋赏劳之诱也。”
我们常说什么部队军纪好,什么部队军纪不好。其实这军纪好与不好,都在于主帅的战略目的。军纪好,秋毫无犯,那是有政治目的的。军纪不好,烧杀抢掠奸淫,那是激励机制。有时一座城久攻不下,城里人死守不投降,对敌人秋毫无犯的必要也没了,主帅就会作激励动员:“破城之后,大掠三日,或七日,城里东西随便抢,姑娘也随便抢,抢到都归自己。”
这士兵们就疯狂了。
当年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攻破金陵,就是啥军纪都没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抢光了财物,为毁灭证据,一把火把天王府烧了。之后给太后汇报说:南京什么财物也没有!
不知道的还以为洪秀全是个清廉模范呢!
曾国藩是当世大儒,他的部队怎么会这样呢?这显然是之前的承诺。朝廷也没什么钱给我们,我们湖南人民自愿来为朝廷打仗,那打下来,土地城池归太后皇上,钱财归兄弟们,这就是潜规则。
慈禧太后怎么样呢?没有就没有,根本不问财物的事,睁只眼闭只眼,知道你们都运回湖南老家了。
有时候皇上自己就会公开宣布这样的政策,宋太祖将伐蜀,攻打四川的时候,赵匡胤就下令:所得州县都归我,仓库财货全部赏给士卒。
古今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舍得给大家分钱。最典型的就是凡是抢得敌人或民间财物,全部分给手下兄弟,自己分文不取,只要皇上赏赐的。就因为自己不参与分财物,觉得分得不公平的人也没话说。这样大家都愿意跟他打仗,他的胜仗就多,升官就快了。
原文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为什么呢?要缴获俘虏对方十辆战车,我们知道一辆车的编制是七十五人。阵车之法,五车为队,设仆射一人,十车为官,设卒长一人。所以十车是一个七百七十人的战斗编制。要把他们全俘虏了,我方投入的至少上千人。这一千人如果全部封赏,那叫滥赏无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国家也没那么多钱。
所以“赏其先得者”,就是夺得第一辆战车的士卒。因为先得者,往往是倡谋者。他先发动,大家才跟着一哄而上。
攻城也是一样,第一个登上敌方城墙的人,一定中大奖,这样才能人人奋勇争先。所以对于站在后面指挥的主帅来说,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去的,是和指挥战斗同样重要的事情。因为你如果搞不清楚该赏谁,下回就没人奋勇争先了,那啥指挥也白搭。
古人用兵,必使车夺车,骑夺骑,步夺步。吴起与秦军作战,号令三军说:“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这就是一个考核标准,不是杀敌战胜就行。战车部队一定要夺得对方的战车,骑兵要夺对方骑兵的马和装备,步兵要缴获敌方步兵武器,这才能记功领赏。
夺了敌方战车,马上拔了他的军旗,插上我方旗帜,混编到我们的车阵里投入战斗。
俘虏了敌方士卒呢?孙子说卒善而养之,要对他们好,讲清楚我们的政策,争取他们加入我军,为我所用。
像孙子这么讲的可不容易,古代战争,杀降很普遍。因为你俘虏了几十万人,不好控制,不敢信任,还得管他们吃喝,所以往往一坑了之。长平坑赵卒四十万,就是典型战例。项羽作战,更是遍地万人坑,一次坑秦军二十万,秦人对项羽恨之入骨。
优待俘虏,为我所用,最典型战例是汉光武帝刘秀。刘秀破铜马贼于南阳,俘虏了十几万人,整编到自己的部队里。但是人心未安,因为铜马贼之前降过一次,又叛,又被打败,最后又降的,所以贼帅们觉得刘秀不会信任自己。
刘秀也知道他们的心思,说你们各归本营,我来慰劳将士们。之后刘秀仅率十余骑,亲探铜马大营,展示了以命相托的绝对诚意。贼帅们感激涕零,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把自己的一颗赤心放到别人肚子里,那么大的诚意!这就是“推心置腹”这个成语的由来。刘秀得了铜马十几万人,兵势大振。这就叫“胜敌而益强”。
不过,凡事不能只看其一,不解其二,刘秀敢少数人去探营房,他们事前肯定是准备了充足的预案的。
所以,孙子的“求全”思想,最好是先考量把己方跟敌方都保存的比较完整。如果只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那就不是胜,是两败俱伤,只不过有一方更惨而已。
他的整个军事思想,是慎战的思想,不造成双方资源耗损的思想,用智慧和速战的思想。
故兵贵胜,不贵久。意思是,用兵时最好是一击即中,打蛇一打就打到七寸。而不是像拉锯战一样的你来我往,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消损殆尽!
“兵不可玩,武不可黩。”这里孙子开宗明义!就是说,用兵不管是胜还败,都需要付出代价,只是代价的大小不同而已,所以不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那样随意,如果能用智慧用嘴巴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动手,动用武力。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这里的“司命”,是古人讲的天上管人生死寿命的星宿(阎罗判官)。
这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凡是有智慧,有水平的将领,他是不随意用兵的,因为一旦用兵,国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几乎全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肩上担子身上责任很重,必须得三思而后行。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如此,比如说记者就是“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所以,无论你是执枪还是执笔,还是汽车的方向盘…你的举措都关乎他人的财产生命安全,孙子就教给我们这样的敬畏心和责任心。
附录:《作战篇》全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